李 晶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6)
在時代的發展推動下,如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新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軟件行業出現了非常大的人才缺口。高職院校軟件專業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為了讓社會能夠擁有充足的軟件人才,高職院校就需要重視人才培養模式和思路的調整,改良與優化教育模式,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更好地成長,順利融入社會。從當前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雖然都有調整人才培養體系,不過實際效果顯然不足以應對行業的發展要求。軟件技術專業需要做好教育模式改革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社會和科技的進步。
在國內高校教育不斷擴招的今天,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變得參差不齊。很多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實際上都違背其出發點[1]。高職院校需要將學生培養成應用技術型復合人才,而不是只考慮高定位,忽視實際追求。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暴露出學生雖然理論夠用,但是代碼質量不足的問題。學生對于編程算法性能掌握的不準確性,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時常會碰到無從下手的情況,嚴重影響著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前景。
開發軟件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大部分軟件都需要團隊所有成員的交流、合作。此外,團隊人員還要和客戶溝通。而當前很多高職生顯然不具備溝通能力、交流能力。非技術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學生融入社會[2]。
要實事求是地設定人才培養計劃與目標,根據社會趨勢與要求展開教學活動、教育工作,完善與優化人才培養體系。
為此,教師需要設定技術主線結構,并以此為核心定位課程標準與課程體系,有效改善以往存在的技術主線不清晰的體系問題。課程體系需要擁有兩條線路[3]。其中一條為.NET方向,要將C#作為基礎,設置各種程序設計課程。而另一條則是Java 方向,設置比如Android這種設計課程。這兩條主線中都要開設數據庫技術、綜合開發、數據結構、軟件工程等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技術能力。
教師要調整實踐課時比例,盡可能增加教學實踐項目、綜合項目、企業項目,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擁有足夠多的開發經驗,完善學生的工程理念。學校要聘用有行業經驗的人員擔任教師,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軟件技術人才,需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高職院校的軟件技術專業需要創新原有的考核方式,增加實訓設計考核環節。學校將學生的課程考試成績分為兩個部分: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平時成績。平時成績主要由課堂提問、作業情況、日常考勤以及綜合實訓4個方面構成,平時成績的確定需要學生的大力配合。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要嚴格記錄認真考核。平時成績中課堂提問的分數占比為15%,作業分數占比為25%,日常考勤分數的占比為10%,綜合實訓的分數占比為50%,平時成績總分數占比為40%。
在改造實踐課程項目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下述幾點事項,首先一定要合理選取項目內容,要確保項目能夠涵蓋所有的教學活動。教師要選擇學生所了解的項目,確保學生能夠輕松掌握知識與技巧。任課教師需要擁有行業經驗。學校可以聘用擁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擔任教師[4]。
過去每個單元通常會有兩個課時的教學時間,上機實踐與授課過程是分離的,這種模式顯然無法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實踐素質。面對社會的進步與改革,當代教育需要選用做、教、探、評為一體的教育模式、教學單元。教學單元需要突出教師的定位作用與實際價值。教師需要做好工作任務的分析與判斷,并認真地講解任務,重點講解技術難點與要求,做好學生能力指導,幫助學生學習項目。學生在復雜的任務中邊學邊做,選擇代表性突出的工作任務進行展示。項目成果可由教師點評,也可由生生互評。教師要做好整個項目的總結工作,拓展與延伸技術知識。從實踐結果可以看到,這種四位一體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素質。
網絡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且學生在網絡中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與查閱資料。學生可以在網絡中和教師交流,打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學生在網絡中遞交作業,在網絡中參與各種考試,保障了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的系統性。師生可以利用這一過程獲得更多的交流和資源。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教學創新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市場需求的專業性人才,滿足新階段企業對于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為此,高職院校需改善現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實現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與軟件行業的有效接洽,全面提升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性。高職院校可聘請企業專家協同開展職業能力分析以及人才培養改善工作,在校企合作進程中開展高效率的軟件技能人才培養活動。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在學生的在校內學習階段,高職院校可聘請軟件企業的工程師到校教課,讓學生了解當下軟件企業對于軟件技術水平的需求以及需求人才的標準,同時也能讓學生對當下的軟件技術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學生的校外實習階段,高職院校可將學生安排至合作的企業進行實訓實習,讓學生接觸軟件專業相關崗位,提升高職畢業生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在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實訓教學環節需要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高職院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雖然獲得一些教學成績,同時也暴露出了部分弊端,如校企合作層次較淺,校企合作交流溝通不暢通等問題。為此,高職院校可先進行教學課程的改革工作,修改現行的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在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工作人員的參與下,共同制定軟件技術人才的培養方案。校企雙方所建立的具備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可實現軟件開發工作與課堂教學工作的充分結合,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科研優勢以及合作企業的開發培訓優勢,對高職院校學生實訓條件進一步優化。學校通過開發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訓室,為學生創造企業化的院校實訓環境,為專業學生軟件技術開發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礎。高職院校可開發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訓室,以項目教學形式指導學生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的技術知識。
軟件企業與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合作開展過程中,需要以適用課程資源為基礎,在校企合作力度不斷深入的前提下,共同建立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為了進一步明確實現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目標,教師需要結合軟件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標準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標準,對照軟件企業的崗位要求以及工作流程來規范高職院校的課程資源體系。此外,軟件企業的工程師以及課程資源建設隊伍需要將企業項目內的知識點以及可教學的技能點進行分解,繼而設計完善的教學項目以及教學方案。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不斷更新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靈活應用翻轉課堂、云課堂以及慕課等新型手段,方可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教師需要成為教學活動的督導者,在課堂教學期間不僅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采集學生的學習狀況數據,對數據內容進行分析,繼而調整課堂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專業課程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由于軟件技術專業的根本性教學目標為滿足實踐需求,在專業課程教學期間,教師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習方法遠遠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為此,教師在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課題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方法,實現理論教學工作與實踐教學工作的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從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過渡至實踐設計之中,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