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微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河南省智慧農業遠程環境監測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工作的初步完善,科學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全面在我國各個行業的生產經營中普及應用。各大高職院校作為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輸送高端技術型專業人才的重要培訓陣地之一,為了提升學生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全面應用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以此提升教學質量,為高職院校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主要指學生在學習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以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為活動中心,并在各類相關學習問題的驅動下,使學生全面理解和主動應用相關的學習資源,以此促使其進行獨立的探索研究及協同互助學習,從而全面提升其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此外,“任務驅動”主要是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方法,要求相關專業教師在實際應用時以“任務”為教學目標,并構建相應的教學場景,使學生帶著一定的“任務使命感”參與日常的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學習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其形成良好且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新時代學習精神[1]。
我國各大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的授課教師,在將任務驅動法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之前,必須掌握以下幾點重要的應用條件:首先,考慮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價值。“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首要教學目標是提升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加深其對當前互聯網時代的認知,培養其發散性的邏輯思維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精神與綜合實踐能力。因此,授課教師在選擇相關學習任務時,首先必須考慮任務的實際應用價值,任務本身的特性要與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內容以及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互貼合。其次,考慮學習問題的引導價值。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授課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法的過程中,其自身的輔助價值與相關學習問題的引導價值是成正比的。問題的制定一般以相關“任務”及“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內容為基礎,并以與之相關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及實際教學案例為聯結紐帶,再以“靈活且動態”的方式呈現給高職院校學生,以此大幅提升其對學習問題的關注程度,從而達到問題驅動學生完成相關任務的教學目的。此外,學習問題必須具備可研究性、及時拓展性、廣泛推廣性等重要特性。最后,考慮任務驅動法的過程價值。教師在應用任務驅動法時所要考慮的教育教學方向也要有所轉變,該種教學方法更加注重高職院校學生通過自身的實際操作與努力探索研究相關任務的過程,尤其是在將要解決任務時所要用到的解決方法(學習方法),并以此讓其學會如何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并理解互聯網信息技術及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授課教師若要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應用效率,并讓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快速接納該種教育教學方法,必須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任務”,其具體操作如下:第一,根據當代高職院校學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材內容,確定相關的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以此制定相關的任務,并確保任務具備強烈的教學性質與應用趣味性。第二,授課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作用。因為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門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高職院校學生想要高效且扎實地學好該門課程,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及書寫筆記是無法實現的[2]。所以,授課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盡量布置一些具有較強實踐應用性的任務,比如“網頁的布置排版、窗口界面的應用操作”等。第三,授課教師在制定任務時,一定要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教學思想融入其中,因為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具有較強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學習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授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制定并下達相應的“學習任務”。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授課教師在布置相應的任務后,也要向學生提出一些學習問題并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以此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適當的輔助引導。此外,如果布置的是一些較為困難的任務,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其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相應的任務。
比如,在“視頻的制作剪輯”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在傳授完基礎理論知識及布置好相應的任務后,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其小組成員的主要構成是:一名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兩名基礎相對一般的學生、兩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分組完成后,授課教師就可以向其提出相關的學習問題,如怎樣將圖片或表情包插入視頻、怎樣為視頻配置彈幕或字幕、怎樣將制作好無損視頻導出等,在提出相關學習問題后,授課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這種方式不僅是在“變相”輔助學生完成視頻的制作任務,也是在向每個小組內不同層級群體學生分配具體的實踐操作任務,如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為視頻添加圖片、表情包,基礎相對一般的學生可以為視頻配置彈幕或字幕,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利用相關的軟件將制作好的視頻無損導出等,在充分鍛煉小組內不同層級學生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小組內學生的溝通、互助,從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促使相關授課教師能夠更好地達成相關教育教學目標。
建立健全任務完成評價機制是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全面開展以及高效提升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授課教師應該全面摒棄以往單純以基礎理論知識試卷分數為主的評價標準,并以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為核心重新建立健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評價機制;其次,該評價機制主要是以高職院校學生在日常課程教學中的表現、相關任務的完成程度、小組互助交流的學習態度、授課教師對其的記憶印象、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試卷的成績等相互組合而成;最后,各方面所占的分數比例應該以各大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而定。這種評價機制不僅可以保證每個學生成績的公平性與公正性,也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總而言之,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全面應用與普及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各大高職院校想要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從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任務著手,并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探究與協同互助交流,建立健全任務完成評價機制,以此全面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總體教育教學成效的同時,也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提升,從而為我國未來的建設發展提供大量的技術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