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靜(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就目前而言,如何提升一家公司的理財能力和投資技巧,是我們特別關心的問題。由于目前中小企業的規模都不大且定義也不是很清晰,大多地區都是按照其數量、規模這一標準進行劃分的,因此,中小企業融資也可理解為資本的借貸與供給或利用金融市場實現合理投資的業務活動。同時,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和管理標準都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建設和發展。而財務是公司經營的主要部分,是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壯大的重要環節,融資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其關鍵的財務管理,它關系到中小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和企業生存環境,對我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有著極其重大影響。
任何企業都應該積極貫徹和響應國家的政策,改進和強化該企業的管理制度。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始終將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統一起來,只有做到了經營與金融管理工作的統一,才能夠把一個企業的管理從猶豫做到堅定,使企業的思想得到轉變,從而充分地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金融管理的統一性是指融資活動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中,為了滿足不同企業對資金需求時進行了相互溝通、協作與協調[1]。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且經營風險較大,所以其融資渠道也比較狹窄。而通過信用貸款等方式來解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各種財務問題以及資金短缺問題,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其獲得發展機會并降低成本費用;而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資金難題則更加困難。所以,金融管理的統一性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寬起著關鍵作用。
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都與經營市場的現金流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小企業融資的整體性是指金融市場為滿足企業資金需求,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化的交易平臺。在我國,金融機構之間競爭激烈。銀行更愿意貸款給大型國企等,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可以帶來巨額利潤。而對于中小型公司來說,由于自身規模小、經營風險大以及信用評級較低,導致很難得到商業銀行的認可與信任,但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且不穩定,所以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撐其發展壯大。所以,中小企業必須通過構建“資產為主線,資金控制為中心”的財務管理平臺,才能加強公司內部對各個環節的詳細控制[2]。目前,由于政府體制和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為公司的建立營造了一種優越的經濟環境,因此,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方式也可歸納于資產的管理工作與財務的管理工作。
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企業自身內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與銀行、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部門等外部機構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中國當前市場經濟情況下,對公司管理的開展需要對公司內部管理人員的領導實施有效的控制。對公司內的所有各機制加以合理的調整,以確保公司的和諧互動,協助公司合理地達到預期的經營任務,促進公司的穩健成長。而資本管理的首要任務便是管理公司內各個部門的資金成本計劃、成本情況和財務計劃,以及公司財務狀況機制中的薪酬、獎懲機制,它直接關系著薪酬體系的公正,同時也關系著人員的熱情與創造力。
從我國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來看,金融管理部門在企業資金來源、貸款規模以及信用等級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金融管理對中小企業發展起著決定性影響。目前企業的經營制度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為了保證企業有良好的利潤收入,需要保證其財務狀況的良好。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企業的金融管理部門在企業管理中處于中心地位,它可以通過資金明細表等來很好地分析該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將企業的金融效益和規劃管理結合起來,以金融管理和整體創新為中心,能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金融注入是指企業將資金投入到生產中,在市場機制下,通過對其的運用,使自身能夠得到發展。同時也使得民營企業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管理模式,制約其進一步成長壯大,從而使其難以獲得資金來源而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也是企業獲取資金來源,但是由于我國金融體制不完善及缺乏有效監管、金融機構自身素質不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等原因影響了其發展。因此要想改變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結構不合理現狀就必須從根本上進行改革。
在中小企業中,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中小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首先從制度上看,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一系列與之相關并能有效實施起來管理機制及規范體系、規章制度等法律法規,保障企業各方面正常運營;其次從人員素質上來看,隨著經濟不斷地增長以及國家對民營公司支持力度加大,我國中小型金融機構開始進行貸款融資業務的發展,為企業提供了便利的融資渠道,也提高了中小企業對資金需求量,使得中小型金融機構在業務上得到快速發展。
1.缺乏創新
在經濟變革的背景下,中小型企業金融管理信息的源頭極其廣泛,但中小型企業的信息來源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中小型企業一般都是由家族或個人組成,因此其信息透明度低。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愿意將資金貸給這些中小型企業。同時我國信用體系建設起步晚、發展落后以及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使得中小公司很難從傳統意義上取得融資機會;另外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著規模小且經營管理模式簡單化的特點和財務制度混亂等問題,導致銀行難以獲得準確完整有效的數據來評估企業,因此無法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信貸風險分析及評價。
2.財務制度管理不夠完善
中小型企業的財務制度不規范。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企業的信用度也較差,財務制度不夠健全。而且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沒有固定資產或生產設備落后,導致了其融資困難;同時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經營模式僵化、產品技術水平低以及市場競爭能力差和風險意識淡薄等因素使得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嚴重問題[3]。經研究表明,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的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占比分別是44%、55.9%和73.2%,呈現出一個遞增的趨勢(如圖1)。由此可見,中小型企業在銀行申請得到貸款的難度相對較大。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且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如表1);同時也因為自身實力不足導致其很難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來籌集資金進行投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以獲取更多利潤。而且由于中小企業管理制度不規范企業信用等級低,缺乏足夠的抵押物,導致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
圖1 不同規模企業取得銀行貸款的難易程度對比折線圖
表1 不同規模企業取得銀行貸款的難易程度
1.仍存在資金流向嚴重偏向國有企業
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企業自身,而不是銀行貸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和信用擔保制度以及規范化的經營機制。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融資渠道及風險控制措施;同時也缺少相關法律法規來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因此導致了金融機構對其信貸資金投向不夠積極主動,甚至是不愿意為中小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從而間接影響到銀行貸款業務發展、規模擴張與效益提升等方面[4]。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5-2021這七年間,國家上市公司和部分中小型公司的貸款利率信息,并通過圖1數據分析得到,其中18家的小型公司的平均貸款率為7.09%,而185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平均信貸利率則為6.80%;分析還發現,國有企業的人均貸款額約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二倍(如表2)。另外從放貸時間上來看,對國有企業的放貸時間也較中小企業延長了約一個季度左右。由此可見,金融機構對國有企業的貸款明顯高于中小企業,并且在進行了放貸后,資金流也明顯傾向于國有企業。
表2 國有企業和中小型企業貸款利率、貸款金額、貸款期限對比
2.金融融資額較小、融資渠道狹窄
目前銀行自身的融資運作機制不健全,其主要體現在:一是投資渠道單一。銀行在投資活動中面臨著大量風險。第一點是企業缺乏對金融管理認識和創新意識;第二點則是沒有建立起符合自身情況的信用評價體系、風險控制機制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相關配套措施,導致銀行無法準確了解到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無法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和投資決定,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資金運行體制不完善現象,從而影響著其發展[5]。
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需要建立在先進理念指導下,樹立正確的理念和價值導向。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創新意識。一方面是通過學習專業知識來提高自己管理水平并改變傳統經營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小企業重視自身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完善風險防范機制等方面,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長遠利益最大化目標。
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而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不大。所以,企業要積極與高校、金融機構建立聯系機制。首先可以在學校設立一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和發展項目提供幫助、有目的性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等方面;其次也可將一些優秀畢業生納入校園就業或工作單位中來提高學生們對社會經濟活動參與度;最后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企業內部。
政府應采取更多的扶持措施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使其發展壯大,同時也要對金融監管加強力度。(1)加大政策支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銀行貸款難、擔保困難等;而其中最主要是由于國家宏觀調控導致企業資金不足、無法獲得足夠利潤和償還能力弱等因素造成了大量信貸資源浪費、市場配置效率低下和銀行體系不完善等現象發生,這就要求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來解決這些不良情況。(2)加強金融監管力度。在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中,存在著政府對金融機構監督薄弱,銀行與企業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難以解決。所以要加強和改善銀企合作機制。(3)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目前我國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是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主導原則、以促進投資增長為目標進行改革制定出來的制度性文件或措施;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在金融監管方面采取更多方法來推動我國市場化進程,使其更加合理合法地規范中小企業融資行為。通過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中國中小型企業的貸款余額規模從2016年的27.3萬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49.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2%,預計未來4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如圖2)。
圖2 2016-2025中國中小型企業貸款余額規模
綜上所述,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其中,銀行貸款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由于金融市場體系不夠完善和缺乏法律法規等原因導致中小企業不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得足夠多有效資本。因此國家要加強對宏觀經濟政策調整與控制,金融機構也應該積極響應“供給側改革”號召,加快建設適應我國國情特色的新型銀行制度,同時政府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為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