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霞
幼兒時期是養成禮儀行為的最佳時期,禮儀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繪本作為幼兒禮儀教學用具,將禮儀知識與圖畫相結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培育幼兒禮儀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幼兒快樂地學習基本禮儀知識。筆者以《小熊寶寶》繪本為例,談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禮儀教育,以供參考。
兒童繪本,顧名思義就是針對幼兒開發的繪本,其中“繪”指的就是繪畫、圖畫,“本”指的是文字知識。兒童繪本的圖畫精美,文字簡練,兼具藝術性和教育性。繪本的故事大多來源于生活,幼兒在閱讀繪本時不僅能學到相關知識,增加生活經驗,發展想象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禮儀習慣、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兒童繪本故事《小熊寶寶》文字簡練,畫風簡潔明了,故事情節生動,適合小班幼兒閱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憨憨的小熊,小熊有幾位好朋友,分別是小老鼠、小兔子、小豬等。小熊過生日時,朋友們認真地為他挑選禮物;朋友跌倒了,小熊連忙過去安慰鼓勵,說“都是大寶寶了,不哭”;幼兒園點名時,小熊和朋友們都要大聲答“哎”,該繪本在不經意間給幼兒滲透了禮儀教育。

在禮儀教育方面,《小熊寶寶》繪本將教育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可以在禮儀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發現禮儀的魅力。教師運用繪本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繪本更快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領幼兒進入繪本營造的故事世界,同時在閱讀故事過程中向幼兒滲透禮儀知識。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善于利用繪本進行教學,以增加幼兒學習禮儀的樂趣,增強禮儀教學的效果。
教師運用繪本對幼兒開展禮儀教學時,應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以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禮儀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組織幼兒閱讀《小熊寶寶》繪本的基礎上,開展幼兒禮儀繪畫活動,讓幼兒畫出自己心里的小熊寶寶。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促使幼兒進行思考,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社會各界越來越注重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其中幼兒禮儀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幼兒禮儀教學中,兒童繪本可以激發幼兒對禮儀知識學習的興趣,將禮儀知識以生動形象、豐富有趣的繪本故事形式傳遞到幼兒的心中,以增加幼兒的禮儀知識,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小熊寶寶》繪本故事不僅有利于幼兒學習禮儀知識,還能通過精美的圖畫培養幼兒的美術鑒賞力。同時,教師指導幼兒開展禮儀繪畫活動還能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和美術素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幼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不斷學習的進程,教師對幼兒要有足夠的信心,要相信幼兒的學習能力,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禮貌地待人接物,以增強幼兒學習禮儀知識的自信心。比如,在《小熊寶寶》繪本故事中,有幼兒會指著小兔子后面的紙大聲喊:“紙!紙!哈哈哈!”這說明幼兒觀察得很細致,教師要及時鼓勵、夸獎幼兒,并告知幼兒生活中的如廁相關知識,培養他們成為講衛生、懂禮儀的好孩子。此外,在《小熊寶寶》繪本語言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幼兒玩“到小熊寶寶家做客”的游戲。幼兒對小熊寶寶家有極大的興趣,都積極參加活動,教師可以讓幼兒分組輪流進行角色扮演。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主人和客人,學會了很多禮貌用語,體會到做一名懂禮儀的幼兒的自豪感。同時,幼兒還學會了熱情待客之道,增強了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自信心。
幼兒正處在發展階段,他們喜歡模仿,善于模仿。幼兒教師是除家長以外陪伴幼兒時間最長的人,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和禮儀知識的養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兒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幼兒的禮儀知識。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熊寶寶》等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繪本,在繪本閱讀中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增加幼兒的禮儀知識。
幼兒年齡較小,對禮儀知識的理解尚淺。有的幼兒雖然在幼兒園學習了一定的禮儀知識,但是在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時,禮儀行為卻嚴重缺失。為此,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幼兒把學習的禮儀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為。當前,有的家庭對幼兒比較溺愛,一切都是以幼兒為中心,甚至對幼兒言聽計從,導致幼兒比較任性。教師應和家長及時溝通,向家長傳遞最先進的育兒知識,讓家長意識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可以創造機會多帶幼兒接觸社會,讓幼兒學會禮貌地待人接物,促使幼兒對禮儀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從而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幼兒的禮儀修養。
有的家長更注重幼兒文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幼兒禮儀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幼兒學習禮儀,掌握禮儀的知識點,僅僅靠幼兒園一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必須積極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幼兒園教師在開展禮儀教育時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幼兒在幼兒園得到良好的禮儀教育。但幼兒一旦回到家里就像變了一個人,變得任性、自私、我行我素。如果家長對幼兒的行為不加以約束,那么幼兒在幼兒園學到的禮儀知識就會付之東流。因此,家長要提高對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除積極配合幼兒園的禮儀教育以外,還要在家中注重培養幼兒的禮儀行為。只有家園共育,才能切實增強幼兒禮儀教育的效果。
幼兒禮儀知識的缺乏和禮儀行為的缺失,已經引起了眾多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是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也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相脫節。這導致很多幼兒園的禮儀教育缺乏系統性、可預見性。幼兒園缺少適合幼兒個性特點的、科學的禮儀教育方法,這阻礙了幼兒禮儀教育的順利開展。
幼兒禮儀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幼兒將禮儀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做一個懂事、禮貌的寶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熊寶寶》繪本,使幼兒園的禮儀教學緊密聯系生活。比如,有的幼兒在玩玩具后不去收拾,玩具散落一地。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小熊寶寶》繪本中“收起來”的這個小故事,引導幼兒要向繪本中的小熊學習,玩完玩具后把它們放回原來的位置,并且要擺放整齊。幼兒園教師在禮儀教育中應發揮催化劑的作用,成為幼兒的情感引導者,不但要使幼兒學會禮儀知識,還要教會幼兒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最終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
在小班幼兒的禮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豐富禮儀教育的內容,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進而增強幼兒禮儀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將《小熊寶寶》繪本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幼兒,然后根據故事情節引導出相關的禮儀知識。這種生動、直觀的教學形式易于被幼兒接受,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小熊寶寶》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看圖畫、聽故事的方式從中學習禮儀。《小熊寶寶》繪本中有一則《大聲回答“哎”》的故事,教師在講這則小故事的時候,可以向幼兒強調“每當有人喊自己名字的時候,都要給對方及時的回應”,這是對他人的尊重,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