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潤琴
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了幼兒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尊重幼兒,滿足幼兒的需求,引導幼兒自主游戲,而戶外自主游戲是實現此要求的重要途徑。戶外自主游戲是指由教師提供場地和材料,幼兒自主選擇游戲與材料并與同伴合作完成創造性游戲的活動。教師開展戶外自主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性,還能使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自主探究提高學習能力。
但是,一些幼兒園的戶外自主游戲實施效果不佳,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主導游戲、放任現象嚴重、教師介入不足等。為提升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實施效果,筆者把握日常教育時機,以戶外自主游戲過程為載體,探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成因,并提出相應建議,以供參考。

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依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游戲。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是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關鍵。在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認為幼兒年齡小,游戲經驗不足,學習能力不強,便過多地干涉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行為,而這會影響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最終影響戶外自主游戲的實施效果。
某天,幼兒準備玩“跳房子”游戲。教師走到幼兒身邊說道:“跳房子是小班幼兒玩的游戲。你們比他們大,應該玩其他游戲。”幼兒聽到教師的話后,可能會停止玩“跳房子”游戲,這會打擊幼兒的游戲積極性。
一些教師認為戶外自主游戲就是教師完全放任,讓幼兒自己玩游戲。于是,在保證了幼兒安全的情況下,教師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玩游戲。幼兒受年齡、認知等因素的限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教師如果沒有關注幼兒的動態并做到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可能會影響戶外自主游戲的實施效果,導致幼兒無法在游戲中進行學習。此外,一些幼兒容易在游戲中違反游戲規則,這不僅影響游戲的順利進行,還不利于個體的規則意識的樹立。
某天,幼兒在大型器械區玩滑梯。這時,滑梯頂部已經聚集了很多幼兒,沒有落腳的地方了。但小林仍在不斷往上爬。站在滑梯頂部的幼兒看到小林的身影后,趕緊喊道:“你別上來了,上邊沒有地方了,等會兒再上來。”小林抬頭看向滑梯頂部,發現還有一個小小的空位,便說:“明明有位置,你卻不讓我上去,我偏要上去。”實際上,這個空位的空間無法容納一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關注到小林的行為動態。到達滑梯頂部后,小林為了把自己“塞”進去開始擠其他幼兒。滑梯上爆發了一場爭吵。如果教師及時發現小林的行為并進行勸導和制止,就能避免這場爭吵和打鬧,也能更好地保障幼兒的安全。
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適當地介入游戲是教師引導作用的具體體現之一。如上所述,幼兒在參與戶外自主游戲時會遇到諸多問題。教師及時地介入游戲,可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推動自主游戲的順利開展,同時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但是,在戶外自主游戲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及時地介入游戲,使游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影響了游戲的有效開展。
部分教師在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時會忽略總結環節。一些教師在游戲結束后直接將幼兒帶回教室,而沒有及時引導幼兒回憶游戲過程,總結游戲經驗。同時,教師自身也沒有及時做好總結和反思工作,這既不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和進行查漏補缺,更好地開展下一次的戶外自主游戲,也不利于自身的游戲組織能力的提高。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缺乏正確的認知;二是教師未有效地介入戶外自主游戲。要想有效地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認知是行動的指導。教師正確認知戶外自主游戲是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前提。正確的認知是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因此,幼兒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種途徑不斷深入了解戶外自主游戲,把握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要點,為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提供知識儲備。
1.自主閱讀,初步了解。閱讀是教師獲得信息和建構認知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施幼兒教育活動前,筆者以“戶外自主游戲”為關鍵詞搜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并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了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筆者緊扣“自主”二字,探尋戶外自主游戲的內涵,力圖切實把握教師的引導與幼兒自主游戲之間的關系,明確教師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責任,為開展戶外自主游戲做好準備。此外,筆者還搜集并認真分析了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優秀案例,借鑒優秀教師的相關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戶外自主游戲的組織能力。
2.參加培訓,增強認知。培訓活動是教師實現繼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幼兒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幼兒園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教師培訓活動。戶外自主游戲是培訓內容之一。對此,筆者積極參與線上、線下培訓活動,與育兒專家、優秀教師進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筆者關于戶外自主游戲的困惑得到了專家和優秀教師的點撥,加深了相關認知。
教師有效地介入游戲是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順利開展的保障。游戲前、游戲中和游戲后是教師介入戶外自主游戲的良好時機。教師在介入游戲時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不同階段的任務。
1.教師要在開展游戲前創設游戲環境。游戲環境對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有著重要影響。游戲場地、游戲材料是游戲環境的重要構成,是幼兒進行戶外自主游戲的物質基礎。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具有開放性。教師要遵循開放性原則,提供開放性的場地和開放性的材料,創設開放性的游戲環境,推動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性,并在游戲中收獲樂趣和知識。
例如,筆者會依據場地實際情況將場地劃分為現代游戲場地和自然游戲場地,并根據各個場地的特點設置不同區域,如現代游戲場地內的探索區、騎行區、器械區、建構區等,自然游戲場地里的種植區、沙坑區、飼養區等。
2.教師要在游戲過程中解決幼兒遇到的問題。戶外自主游戲是以幼兒為中心的活動。幼兒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可能會遇到諸多問題,如不知道如何使用材料,與小伙伴產生分歧等。問題出現的時候正是教師介入游戲的良好時機。教師要適時介入游戲,在不過多干涉幼兒的情況下,采取科學的方式指導幼兒,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繼續游戲。
例如,筆者在建構區投放了積木材料。一些幼兒聚集在一起玩戰斗游戲,他們用單、雙卡口拼插積木搭建了大炮。此時,佳佳建議:“小明做大炮手,我做指揮員,林林當士兵。”佳佳便拿起一塊空心磚玩具充當對講機。此時,赫赫還沒有分配到角色,一個人孤零零地站著。小組中的其他幼兒也不知道該給赫赫安排什么任務。筆者認為這是介入游戲的好時機,便走上前詢問:“戰場上可能會有人受傷,那受傷了要怎么辦呢?”在筆者的啟發下,幼兒積極思考,給出多種回答,如“療傷”“包扎”等。正當幼兒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觀點時,小明喊道:“我知道了,我們還差醫生。赫赫可以當醫生。”于是,小組中的每個幼兒都有了自己的游戲角色,玩得不亦樂乎。
3.教師要在游戲結束后總結游戲經驗。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目的之一是使幼兒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的生活中進行應用。回憶游戲過程是幼兒總結游戲經驗的主要方式。大部分幼兒缺乏對游戲的反思,較少在游戲結束后回憶游戲過程,以至于無法有效地總結游戲經驗。此時,教師要介入其中,對幼兒進行引導。
綜上所述,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的認知和介入情況是影響戶外自主游戲開展效果的主要原因。在組織幼兒教育活動時,教師需建構關于戶外自主游戲的正確認知,把握合適時機恰當地介入游戲,讓幼兒能發揮自主性,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積累經驗,鍛煉相關能力,從而提高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