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束臘娣
一天,哥哥對弟弟說:“你不認識字沒有關系。只要挨頁翻,看畫兒就能看明白故事。”由此可見,孩子們早已把“繪本”定義得十分準確。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1658年出版的《世界圖繪》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繪本。20世紀中葉,繪本開始在亞洲發展起來,一些亞洲國家遵循相似的發展路徑,先大力引進國外優秀繪本作品,再致力于發展本土原創力量。在我國,經過兒童讀物工作者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的本土繪本文化開始生根發芽。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多是知名插畫家的作品,讓孩子在閱讀時既享受文學,也感受美學。好的繪本不僅圖畫精美,構圖和色彩能讓孩子愉悅,而且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能把孩子帶入美好的故事情節中。透過繪本的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創造力會無限提升。
那么,幼兒園該如何帶領孩子們走進繪本、走進這美好的文學與美學的世界呢?

閱讀的價值就是讓孩子發現另外一個世界。而在初步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畫面和文字帶給孩子的印象是孩子維持興趣并堅持閱讀下去的理由。文字和畫面是靜止的,當孩子潛在想象力被喚醒的時候,文字和畫面就活了。這樣,孩子在文字和圖畫中,不斷想象,不斷積累,孩子的體驗豐富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因此得到了提高。
繪本能承擔起幫助孩子閱讀的重任,因為對于識字不多的孩子來說,借助圖畫來豐富想象是最佳的途徑。有時,畫面所傳遞的信息是文字所不及的,并且能及時在孩子的腦海里形成一種印象,進而刺激孩子的大腦。因此,繪本能協助孩子想象,這樣孩子閱讀起來就沒有難度。這樣的閱讀方式是孩子喜歡的,孩子也能從中得到樂趣。孩子在早期喜歡上閱讀,會深深地愛上閱讀,這可以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線索和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之間的聯系,根據自己的體驗給繪本起名,這些是培養兒童觀察、判斷、歸納、推理、總結等思維的良好契機。教師和家長在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時,不要先讀文字,要先讓孩子看圖畫,任其想象,讓其把握繪本的整體意境。而閱讀之后,教師和家長應避免說教,不要急于說明、詢問、考試。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應該多一點分享,少一點要求;多一點欣賞,少一點問題;多一點樂趣,少一點枯燥;多一點體驗,少一點傳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喜歡閱讀繪本。
因為是畫面閱讀,孩子們對繪本內容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情感教育的機會也就出現了。兒童的世界簡單、純真,繪本運用細膩的手法描繪出了兒童活潑、可愛、純真的世界。優秀繪本的作者會觀察兒童的心理,用一個孩子的角度去寫一本書,以期寫進兒童的內心,讓作品充滿童趣。兒童繪本,寫的是兒童的世界,只有了解這個世界里的故事,才能寫出一本好書,只有了解這個故事里的兒童觀,才能配出好的圖畫,這樣的繪本才能成為孩子的知音。所以,繪本是情感教育的好載體。童年所體驗的喜怒哀樂,會延續到人成年之后。當幼兒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時,我們可以借助繪本里的動物、人物形象,呈現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與周圍的人、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所謂的連結性,將童年的生命經驗完整展現出來,讓孩子在繪本里尋找他的知音。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會采用說教的方式,向孩子強行灌輸成人的意識,會總結“因為主角做了什么,所以產生了什么結果”,這是錯誤的做法。這會破壞孩子在幻想的世界里獲得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下子把孩子從繪本的世界拉回現實。
繪本閱讀能讓孩子快樂,體會精神世界的愉悅,同時還讓孩子接觸到鮮活的語言。語言是人類表達的工具。如果我們刻意灌輸,孩子就只能成為接收知識的工具,那是非常可怕的。
優秀的繪本作者善于體察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創作中體現孩子的趣味和想象。好的繪本故事都會有啟承轉合:開頭、展開部分、高潮、結尾。繪本作者通過設計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孩子閱讀。故事的結構、語言、修辭、整體感覺、人物描寫、戲劇因素等是繪本能否吸引孩子持續閱讀的關鍵。
首先,孩子閱讀新書是要成人伴讀的,家長千萬不要以沒有時間為借口,用錄音替代親自講述。不同的讀書人帶給聽者的感受和情緒是不一樣的。從嬰兒期開始,家長就應該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和孩子說話。躺在母親的懷里,寶寶能感覺到媽媽心臟的跳動。有人說,這心臟的跳動就是語言的出發點,加上母親充滿愛的語言,這樣,母子就充分感受到“在一起”的快樂。愛是生存的力量,通過育兒,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成長。不管是搖籃歌、兒歌、童謠、詩歌,還是故事、散文等,孩子只有通過用耳朵聽語言,想象力才能得到發展。聽了,看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基礎,才能開始“讀”“寫”學習。繪本,沒有成人與孩子一起共讀,也就沒有辦法生根,沒有辦法讓孩子形成深刻的印象。
其次,選讀的繪本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5~8歲的孩子,會喜歡語言有節奏感、故事情節有反復的繪本。同時,他們的想象力在飛速發展,家長在挑選繪本時要注意以下兩個要點:一是挑選適合于孩子的生活經驗并有助于幫助他們發展間接經驗的故事;二是挑選情節不過于復雜,人物形象比較親切的故事,如,《七星瓢蟲》《母雞蘿絲去散步》等。
再次,科學類型的繪本是寶貴的,它可以讓孩子了解科學的奧秘。帶領孩子感受探究科學的過程,比單純告訴孩子一個科學知識要有意義得多。而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比單純地傳授給孩子很多科學知識要有用得多。當孩子發現“科學”并非冰冷、高不可攀,而是如此親切、有趣的時候,他會親近科學,樂于進行科學探索,并沉浸其中。
最后,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討論或者回憶故事書中的情節,把圖書拿開,引導他們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并分享閱讀中的發現、體會和想象。這個過程是孩子探索、認知世界的契機。聽了,看了,說了,就會形成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循環。
幼兒園的主題繪本教學活動多以觀察畫面、欣賞繪本、閱讀繪本等靜態活動為主。筆者認為,幼兒園的繪本閱讀活動方式除了集體閱讀外,還應注重自主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幼兒產生閱讀興趣。
通過繪本的看、聽、讀、說等多元閱讀活動,幼兒能細致地學習豐富的人文常識,認識到作品之間的不同。一旦感受到這些不同,幼兒的目光就不會只是游走在圖畫之間,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圖畫里的細節、色調、筆觸、情緒。
優秀繪本對情節的設計獨具匠心,不動聲色地藏在故事里,讓讀者去發現。優秀繪本中的人物能直面恐懼,或者為內心的渴望而努力,這能夠引起孩子的共鳴,引導孩子成長。幼兒園在組織閱讀活動時,要立足課程建設,構建幼兒創意閱讀繪本課程體系,將課程游戲化理念貫穿于繪本課程實施中,讓幼兒在繪本世界里自主表述、自由表征、自信表演。
繪本與給文字配插圖的兒童讀物有本質上的不同。在繪本里,文字在講故事,圖畫也在講故事。兒童一般用聽大人讀的方法來欣賞繪本,用耳朵聽的文字是一種語言,用眼睛看的圖畫是另外一種語言,兩種語言在讀者的腦海里融為一體,這就是繪本的世界。
其實,繪本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孩子創意美術語言的學習過程,而且這是一種沒有對錯的學習過程。利用創意美術的表現手法,繪本閱讀可以讓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體會藝術創意活動的魅力。同時,對美術語言的學習可以為孩子開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總之,美術創作是一種視覺藝術,圖畫具有無窮無盡的語言和含義,觀察者可以展開無限的想象。我們能借助繪本的多元閱讀活動,為孩子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對繪本的自主演繹中,促進孩子個性健康發展,豐富孩子的情感,培養其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