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彥軍 唐佳美 武 榮 吳佳康 劉 堅
自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3億人上冰雪”戰略發布以來,中國冰雪產業的發展迎來了重大契機。青年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滑雪場產業迅速擴張。在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無疑成為冰雪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在此背景下,基于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引導學生從事冰雪產業調研,探索地方滑雪旅游及其客源市場結構,對實現“3億人上冰雪”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提升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滑雪旅游高度依賴于寒冷的氣候和適宜的地形條件,多分布于高緯度地區和中低緯度高海拔山區。目前,國內冰雪旅游主要集中于東北、西北地區以及京津冀等區域,作為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南方地區由于氣候條件滑雪場數量少、規模小,對其研究相對較弱,對冰雪旅游產業及其客源市場的系統性研究更為少見,但群眾需求隨時代發展而激增。
鑒于此,本研究擬以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區為例,通過科研創新訓練,對其客源市場結構進行調研與分析,揭示南方滑雪場旅游客源市場結構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當地政府和滑雪企業提供數據支撐,積極響應冬奧會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同時,探索一種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研學模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獲取銅鼓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區游客資料,結合統計方法,對滑雪場旅游區的客源進行空間分析。問卷包含了15個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受訪者基本情況,滑雪目的及影響滑雪出行因素調查。2019年與2020年選取工作日、雙休日和節假日三個時間維度對七星嶺滑雪場的游客進行調研,調研期間共發出420份問卷,有效問卷400份,問卷有效率95.2%。將獲取的調查問卷進行資料梳理,進行數據處理與計算分析。其中旅游市場空間分布集中度測量采用旅游集中度公式進行計算,旅游地吸引范圍用客源吸引半徑計算。
本文應用旅游客源市場分析的理論,綜合分析銅鼓七星嶺滑雪場客源市場的調查問卷數據,進行空間結構、游客消費行為特征結構、人口特征結構、游客體驗與反饋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通過對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客源市場的綜合分析,了解該旅游區的客源情況,為旅游區提供管理和規劃的基礎資料。
1.性別年齡(見圖1)。

圖1 游客人口結構特征
2.學歷職業。
(1)游客性別結構。調查結果顯示,銅鼓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區游客中66.67%為女性,33.3%為男性,男女游客出游比例為1:2,女性出游率為男性出游率的兩倍。比例遠低于全國平均出游男女性別比例的1.27∶1。
(2)游客年齡結構。銅鼓七星嶺滑雪場游客主要集中在26~35歲的青壯年,其中26~35歲的游客超過一半,占比高達52.38%,其次是19-25歲和36~50歲,占比分別為23.81%,21.43%,被調查者中年齡大于50歲的占比為0。由于滑雪是一種極具參與性、體驗性和刺激性的體育運動,要求進行這項運動的人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狀況、較高的心理素質和一定的應急反應能力,因此年齡偏大的人不是很適合進行此類運動,而青壯年大部分滿足此類條件并且喜歡新鮮刺激的體驗,更容易對這類冰雪運動產生興趣。

表1 銅鼓七星嶺滑雪場客源月收入
(3)游客文化結構。銅鼓七星嶺滑雪場游客學歷主要以本科為主,占比超過被調查數量的1/2,占比高達52.38%,高中及大專學歷占比達1/3,為33.3%,研究生及以上和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人數最少。
(4)游客職業結構。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客源主要群體是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其中企事業單位所占比例最高,為39.02%;其次是其他,占比24.39%,二者合計占比63.41%。企事業單位人員具有旅游所需的時間、收入及享受生活的意識,是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最大貢獻者。其他職業者在出行時間上有著較高的靈活性,同時收入滿足溫飽后追尋休閑娛樂等活動,是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客源市場的重要群體。

表2 銅鼓七星嶺滑雪場客源地統計結果
(5)游客月收入結構分析。游客月收入結構分析表明,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客源月收入主要為2001~5000元及5001~10000元兩類,占比分別為33.3%,30.77%,由此可見,在我國南方冰雪旅游屬于較高消費水平的旅游項目。
本文利用空間分析法對此次銅鼓七星嶺滑雪場客源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市場空間分布集中程度和旅游地吸引力分析。結果表明,七星嶺滑雪場的客源集中度指數約為53.44%,客源主要集中在市內(45%),其比重接近被調查人數的1/2。此外,較遠地區客源較少,如福建省,客源僅占調查的2%。因此,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客源主要為鄰域客源,全國空間上相對分散,客源地較少,空間分布不均勻,表明此地的冰雪旅游知名度不高,正處于發展階段。隨著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對冰雪旅游的普及,該滑雪場在南方具有很大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利用旅游地吸引半徑公式計算得出客源吸引半徑約為145km,表明目前七星嶺滑雪場旅游區對遠距離游客的吸引力較弱,客源分布范圍較小,在空間上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低。
出行方式結構。游客主要選擇自駕出游,占比高達74%;由于銅鼓縣沒有火車站和機場并且距離宜春市區較遠,交通設施不完善,選擇這兩種交通工具的占比在此次調查結果中顯示為0。因此,完善當地交通設施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此現狀,當地政府和滑雪旅游公司可以在冰雪旅游旺季開通宜春火車站和機場至銅鼓滑雪場的旅游專線,便利前往滑雪場的游客以及提高滑雪場知名度。游客滑雪頻率,年齡及水平(如表3所示):超過80%的游客沒有滑雪經驗,調查時為首次滑雪嘗試;僅有少部分人為初學者,滑雪年齡達到一年且每年滑雪的頻率大于一次。本次調查所訪問者多來自于湖南和江西兩省,而南方滑雪場分布較少,規模較小,滑雪運動并不普及,因此人們對于滑雪處于接觸新事物的階段。

表3 游客每年滑雪頻率
1.滑雪目的。約60%的游客想要通過滑雪來休閑度假,約30%的游客則是純滑雪,通過滑雪這項運動體驗刺激、追求樂趣,大部分人都是懷著娛樂的目的進行滑雪運動。
2.出行因素分析。閑暇時間(占比46%)和滑雪場距家的距離(24%)是影響游客是否出門進行滑雪運動的主要因素,其余游客(占比30%)則會受到滑雪費用(占比8%),雪場知名度(占比8%),氣候(占比6%)及其他因素(占比8%)影響自己是否出門進行滑雪運動。
3.雪場理想距離。超過60%的游客認為雪場距離居住地20~50公里最佳(占比38.1%),其次是小于20公里為最佳距離(占比26.19%),少部分人選擇了離居住地200~500公里的雪場距離作為自己認為的最佳距離。此外,理想距離中還有一項影響因素占比較大為14.29%,為雪場的規模與知名度問題。

表4 雪場理想距離
4.人均總預算與實際花費對比分析。滑雪場人均總預算總體偏低,主要集中在200元(占比45.5%)和300元(占比27.6%),而實際人均花費主要為500元(占比最大為26.9%),分布較為平均,雖然人均總預算和實際人均總花費不一致,但兩者都≤1000元。
5.滑雪場等級規模的主要評定。問卷調查在調查這個問題的時候設置了八個選項,這八個選項被游客認為是滑雪場等級規模的評定標準,這八個因素中雪場服務水平與雪道數量被認為是主要評定因素,占比達到54.76%。其他因素包括雪質(占比50%)等六個因素也同樣被人們認為是滑雪場等級規模的重要評定標準。
1.滑雪場知名度低,吸引力小。滑雪場知名度對于一個滑雪場的發展至關重要,高知名度的滑雪場往往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間接推動滑雪場的發展。通過滑雪場游客的客源地分析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自省內的游客占總游客數量的70%以上,即銅鼓七星嶺滑雪場的游客大部分來自省內。而當某一個滑雪場的游客大部分為省內游客時,說明該滑雪場的知名度低,只在省內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在全國范圍內的吸引力小。
2.冰雪產品類型單一,消費吸引力低。冰雪旅游產品類型是滑雪場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滑雪場的冰雪旅游產品的多樣化能給游客更多的選擇,增強游客滑雪旅游體驗感,對滑雪場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在對滑雪場規模評定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到,滑雪產品的多樣性被列為重要的評定標準。游客人均消費金額與預算的不對等,說明該滑雪場對吸引游客消費能力較弱,游客在該滑雪場消費欲望較低,滑雪產品的單一性是影響游客消費的重要因素。冰雪旅游尤其是在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場并且滑雪場分布較少、規模較小的南方,是一項非常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項目,要結合當地重要的地形地勢優勢,發展多樣冰雪旅游產品,多樣的旅游產品容易引起消費的連鎖反應,以期游客對實際消費達到滿意程度和適當提高游客的消費水平。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
3.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不健全。基礎設施是景區對外的直接展現而服務體系則是景區的文化內涵。一個景區要有自己的形象和文化,才能在眾多的景區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通過滑雪場的等級規模有效評定調查可知,有超過80%的游客認為滑雪場的基礎設備、雪場數量、雪質對一個滑雪場的等級評定非常重要,這些都是一個滑雪場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表明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滑雪場的發展。通過實地調研可以發現,景區部分游覽設施老化嚴重、旅游設備不充足、場地狹小、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滑雪場的基礎設施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4.景區管理不規范。規范的景區管理模式是景區良性發展的必要因素,對于景區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現階段銅鼓滑雪場仍然存在一定的景區管理問題,如兜售商品問題,游客進入景區后有大量的商販進行產品兜售且銷售秩序混亂,有的商販甚至跟在游客身后大聲叫賣,極大的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感;同時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員服務態度惡劣,對游客的問題置之不理,全然沒有服務者應有的態度,給景區帶來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同樣景區的環境問題也有待提高,在假期游客高峰期時,垃圾桶數量嚴重不足,很多垃圾已經溢出垃圾桶并彌漫出濃臭的味道,但由于游客高峰期清潔工作人員數量嚴重不足使得這一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對于景區的整體形象有著很不好的影響。銅鼓七星嶺滑雪場客源以女性為主,并且具有文化水平較高的特點,企事業單位員工成為該滑雪場旅游的主力軍;旅游客源月收入相對較高,在南方,冰雪旅游屬于較高消費水平的旅游項目;客源集中度指數約為53.44%,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市內,全國空間上相對分散,客源地較少,空間分布不均勻;發展過程中,滑雪場知名度低、冰雪服務項目類型單一、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不健全、交通通達度不高、滑雪場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滑雪場的發展。旅游客源主要為鄰域客源且客源吸引半徑小,表明景區滑雪場知名度低,冰雪旅游正處于發展階段,影響力不強,發展具有很大上升空間和潛力。
結合指導教師專業特長和課題研究,構建興趣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從事科研創新訓練。通過外出調研與數據分析,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科學思維,讓學生養成主動觀察、勤于思考、善于應用、樂于挑戰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盡早融入教師科研項目,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積極申報、探索實踐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融合,從實踐中了解冰雪產業及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動態。以實踐反饋理論,進一步激發課堂學習的濃厚興趣,形成“學習—實踐—再學習”的良好循環模式,對培養科技創新型、適應時代發展且有良好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