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為新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2010年5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鼓勵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焦點,也是熱點,創新創業研究領域與實施領域都取得了矚目成績。國內對創新創業研究涉及領域廣泛、都更加突出了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基于中國知網核心數據庫,利用中國知網可視化分析工具和VOSviewer文獻計量工具,對截止時間為2021年8月1日的中國知網核心期刊發文進行可視化分析,揭示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的CNKI核心期刊發文情況,明晰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動態、研究熱點、研究發展趨勢。
本研究是針對國內創新創業教育文獻研究,檢索源為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檢索方式,采用高級檢索,選項為“期刊”、檢索條件“主題”為“創新創業教育”、時間不限。檢索日期截止到2021年8月1日。檢索結果:檢索條件界定為“核心期刊”文章數為2338篇、“CSSCI”文章數為1196篇。根據檢索文章的樣本數和檢索條件,以“核心期刊”中的2338篇文章為檢索樣本數。
本文運用知網自帶的可視化分析方法和VOSviewer文獻計量分析軟件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中國知網自帶的可視化分析可以對相關文獻進行趨勢分析、分布分析等,非常直觀,方便。VOSviewer是由荷蘭萊頓大學研發的一款文獻計量可視化網絡分析軟件,可以針對文獻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知識圖譜是用于顯示科學知識發展進程和結構關系的圖形[2]。本文采用VOSviewer軟件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和聚類分析,展示該領域相關主題的研究熱點及相互關系。

圖1 CNKI核心期刊發文數量統計圖
年度論文的發文數量變化趨勢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對該領域研究的關注度和熱度。截止到2021年8月1日,從中國知網核心期刊中的2338篇文獻的時間序列來看,國內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起步比較晚,于2000年前后,最早的兩篇文章都發表在1999年。從2000年之后相關文獻開始逐漸出現,2005年之前,發文數量一直很少,均為10篇以下。2006—2014年之間略有上升,最高82篇。2015年之后文獻數量增長顯著,尤其是2016年,比2015年發文數量翻了一倍還多,2017年達到歷史最高,年發文量361篇。2018—2020年小幅度波動,三年平均發文接近300篇。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基本持平在此階段,或有小幅波動。

圖2 CNKI核心期刊發文結構發文數量統計圖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發文機構主要以高校為主,發文10篇以上(不含10篇)有30家單位,除了中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兩家機構外,其余28家均為高校,占比93.33%,發文最多的東北師范大學,共發文38篇,比較突出,遠高于排名第二浙江大學28篇,占前30家發文總數的8%。發文集中在11~14篇的單位比較多,有14家單位。發文20篇以上的有七家單位,分別是東北師范大學(38篇)、浙江大學(28篇)、溫州大學(24篇)、華南師范大學(23篇)、吉林大學(22篇)、華南農業大學(21篇)、清華大學(20篇)。

表1 CNKI上創新創業教育前五作者文獻量
從代表學者分析,統計發文3篇及以上共有30位學者。發文最多為王占仁(15篇),也是來自發文機構最多東北師范大學。發文7篇(2人)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處吳愛華和廣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張育廣、6篇(1人)、5篇(4人)、4篇(11人)、3篇(11人)。發文量主要集中發文3篇、4篇。排名第一的機構和學者都是來自東北師范大學。在發文機構和代表學者上看,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處、廣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三家單位發文層次比較高,發文成果比較顯著。

表2 CNKI核心期刊研究層次發文分布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層次以基礎研究(社科)和高等教育兩大類為主,分別占比43.14%、24.95%,兩者共占比68.09%。其他分布在行業指導(社科)、政策研究(社科)相對比較多一些。而工程技術(自然)、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然)、職業指導(社科)、行業技術指導(自然)五個層次占比與前四位相比占比明顯偏小。可以看出是主要集中在社科領域的研究,但也有相關研究分布在自然領域上。

表3 CNKI上基金資助發文排名前十統計表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受基金項目資助最多的是來自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共有71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獻58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篇。各省相關課題中,江蘇、廣東兩省基金資助排在前列。基金資助并列第10,發文9篇文獻的有三個基金項目。在排名前十共12個資金資助的發文排名中,江蘇省資金資助有5個,占41.6%,比重非常大,五個基金分別是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江蘇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江蘇省高等教育科學改革研究課題、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這在全國及各省的基金資助中顯得尤為突出。
選取占比超過1%的研究主題整理成表4。研究主題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等相關表述上,主題之間有比較相似或密切的聯系,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創業教育都比較集中。研究主題分布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到教育理念、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教育體系、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教育、教育模式、大學生創業、創業能力、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等,都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密切關注熱點。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教育更多集中在人才培養、高等教育、教育模式、課程建設、實踐體系、創業能力等重點領域。

表4 CNKI核心期刊研究分布
關鍵詞是文獻的重要內容,是文獻內容的高度凝練,也是文獻研究的核心觀點所在。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表示該領域的關注度越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頻關鍵詞能夠反映領域內的研究熱點。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分析,可以展現研究文獻中關鍵詞的出現頻次及相互關系,從而揭示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3]。共現分析理論認為,如果一組關鍵詞在同一組文獻中同時出現,就代表其具有共現關系,并且共現的次數越多,表明文獻的研究主題越相近[4]。
本文將截止至2021年8月1日,中國知網(CNKI)核心數據庫中主題為“創新創業教育”的2338篇期刊文獻,運用VOSviewer文獻計量工具進行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分析。關鍵詞出現頻次的最小閾值設定為10,表示當關鍵詞出現頻次大于等于10時,將被統計納入到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中。通過閾值為10的設定,得到115個關鍵詞,連接2338篇文獻中,形成以“創新創業教育”為中心的關鍵詞共現圖譜。節點大小代表與其他關鍵詞共現的頻次,節點越大,代表與其他關鍵詞共現的頻次越多,線條的粗細代表關鍵詞之間共現的強度和緊密關系,越粗代表共現頻次越高,緊密程度越高,顏色代表不同的聚類分析。
在115個關鍵詞中,出現頻次更高,達到30次以上(含30次)的有27個,這些關鍵詞更能凸顯本領域的熱點。在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出現頻次高的集中在“創新創業”“創業”“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才培養”“創新”“創新創業能力”“專業教育”“教育能力”“教育改革”“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大學生創業”等關鍵詞上,這些關鍵詞聯系緊密,共同形成目前該領域的熱點研究主題。
VOSviewer的Density Visualization功能可以呈現出研究領域的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看出,研究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核心,在創新創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大學生、高等教育比較聚集,全圖上看研究面非常廣泛。聚類中節點顏色的明亮程度顯示關鍵詞被研究的熱度,顏色越亮被研究的次數越多[3]。

表6 關鍵詞聚類及相關關鍵詞
結合表5高頻關鍵詞詞頻,整理出圍繞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五個重點研究領域: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性理念研究、創業教育研究、高職院校、高校創新創業研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創新創業能力研究。

表5 高頻關鍵詞詞頻
聚類1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創新創業教育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廣義的創業教育”概念相似,“創新”重在強調創新的應用屬性,是重在應用的創新,促進創新成果的市場化、商業化[5]。創新與創業實際上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活動,創新是創業的起點,創業是創新的延續和提升。創新側重于思想認識層面,創業側重于行動實踐層面。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為基礎、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為中心、面向所有學生開展的具有專業水平的教育,是適應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6]。
聚類2創業教育研究。理論性創業教育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還通過創業自我效能間接影響創業意向;實踐性創業教育僅通過創業自我效能間接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相較于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直接效應,通過創業自我效能對創業意向產生的間接效應更大[7]。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次分析高校創業教育的組成要素,從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協同耦合、利益分配、風險防控等五個方面,構建高校創業教育的運行機制[8]。創業教育效應分為創業效應、學習效應、升學效應和就業效應四種類型,并從外部環境和個人資本視角探究創業教育各類效應的關鍵要素。建立回歸模型和PSM模型進行實證分析[9]。建立logistic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證明應用型大學創業教育需要在創業態度、創業知識、創業技能和創業文化方面形成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10]。基于個體感知視角,通過對接受創業教育的個體展開問卷調查研究,考察創業教育和創業自我效能對個體創業意向產生影響的內在機制[11]。
聚類3高職院校、高校創新創業研究。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改革重塑和再造的動力,抓住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主線,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辦法和機制[12]。高校教育體系的建設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創業意識、鍛煉創新創業能力,最終適應創新驅動型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指出高校設立的創新創業學院以更高的行政、教學等級對雙創教育進行系統性頂層規劃,對創新創業教育效果提升有顯著推動作用,高校開設的課程對高校雙創教育影響最為顯著,雙創專職指導教師以及擴大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對雙創教育效果有顯著正影響[13]。
聚類4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高校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鎮,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既是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發展要求,也是新時期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以及服務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14]。基于“五創+”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了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和生態育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15]。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企業協同創新網絡關系強度對企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基于共生理論,對共生行為在兩者之間的作用進行了檢驗[16]。
聚類5創新創業能力研究。從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訓練體系、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支撐平臺等方面,系統闡述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17]。提出了以項目為載體,以創新創業競賽為抓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并為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18]。基于OBE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才能客觀評價民辦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建議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條件和創新創業能力效果兩個方面挖掘、遴選評價指標[19]。
研究時間趨勢。國內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起步于2000年前后,自2005年開始逐步增加,尤其是2015年之后,對該領域的研究比較關注度明顯提升,對該領域研究的重視度越發明顯,研究成果數量增長很快。這與國家創新創業一系列戰略舉措密切相關。在國家戰略指引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將保持較高的關注度。
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領域。從發文機構排名、發文高數量作者都集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高校和關聯度高的部門中,體現國內高校對該領域研究一直保持高關注度和熱度。高校及相關領域在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導力量,未來能夠更好地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部門協同合作,在專創融合、創新創業體系、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意識與能力培養、實踐基地建設、素質教育、產教融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領域和熱點分析。形成五個重點研究領域: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性理念研究、創業教育研究、高校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研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創新創業能力研究。研究領域比較廣泛,彼此之間都有密切關聯。創新創業教育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成果,未來研究期待將在實證研究、典型案例、與專業教育結合、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