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強
???????????? ????????????????????????????? ???? ?!"?#$?%&?'(?)*?+,?-./?0.1?2.3?4.5?-./?0.1?2.3?4.5?-./?0.1?2.3?4.5?-./?0.1?2.3?4.5?-./?0.1?2.3?4.5?-.5?0.3?2.1?4./????????6789:;<=? ? ? ? ? ? ?>?@ABCDBE??????FFFFFF? ? ? ? ? ? ??
表2 各項醫療風險項目的相對風險值
1.資料來源。來源于醫院內審員(含院領導、科主任、護士長、普通職工)對醫院醫療風險的脆弱性分析評估結果。
2.觀察指標。從臨床醫療風險、醫院感染、后勤保障、儀器設備等方面開展32項醫療風險項目的識別。從發生概率、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影響范圍、潛在后果、應對措施6個方面進行風險評價打分。
3.資料收集與整理。從醫院內審員(含院領導、科主任、護士長、普通職工)中隨機抽取64名人員填寫調查表,對調查表中的內容逐項打分,經核查,剔除無效問卷4份,有效問卷60份,問卷有效率為93.75%,質量管理部人員負責資料的收集及整理。
4.分析方法。參考美國應急管理部門開發的KAISER模型,將各醫療風險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綜合評估,得出其相對風險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序。
參考KAISER模型,自行設計醫院《醫療風險識別調查表》(見表1),包括兩個維度6個方面,分別是可能性(發生概率),嚴重性(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影響范圍、潛在后果、應對措施),每項指標設計0~3級四個等級,其中發生概率、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影響范圍、潛在后果為3級最高,應對措施為3級最低。
注:相對風險=(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影響范圍+潛在后果+應對措施)/15★發生概率/3
統一對32項醫療風險項目進行相對風險計算,相對風險=(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影響范圍+潛在后果+應對措施)/15*發生概率/3,具體數據見表2。通過數據可見,相對風險集中在15.8%~32.68%之間。
相對風險超過30%的醫療風險項目有3項,分別是“重點病人管理不到位(32.68%)”“各種醫療意外(30.90%)”“醫療質量投訴、醫療糾紛(30.52%)”;相對風險低于20%的醫療風險僅有1項,為“無執業資格獨立從事一切診療活動(15.80%)”;相對風險介于20%~30%之間的醫療風險項目共有28項。
根據《醫療風險管理方案》對院級范圍內醫療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對32項醫療風險進行評估后排序。
各職能部門要在院級醫療風險的基礎上負責每年對分管工作范圍內的醫療風險進行識別、預防、評估、監控、處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完善相應的預案或規范;同時接受科室醫療風險的預警和報告。對發生的各種風險進行定期總結跟蹤評價,結果向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匯報。同時各職能部門制定年度監管計劃與監控指標時重點關注醫院識別的32項醫療風險。
各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醫療、護理、院感)負責科室各種醫療風險的識別、預防、監控、處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及時向職能部門報告。
醫療風險重在預防,全院職工必須樹立醫療風險防范意識,自覺參與風險監測和報告,一旦出現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相關衛生管理法規和制度,積極應對醫療風險,保障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