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昊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平頂山 467001)
食品是人們每日所需營養的主要攝入來源,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是人們的生活保障,而食品安全更是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關乎社會穩定。近年來,隨著“地溝油”“毒奶粉”等事件的持續發酵,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備受人們關注,但不合格食品仍然存在,過期食品、食品安全檢測不達標、衛生檢測不合格等多類含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產品頻繁流入市場,屢禁不止,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繁發生主要是由檢測技術落后、食品安全標準不明晰、從業人員素質低下和外部監管不到位等多種原因共同導致。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是決定食品安全的直接因素。因此,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食品生產廠商需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管理,以提高食品質量,保障人們生命安全。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涉及多個環節,數據量多,大大增加了工作難度。基于此,本文探索將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于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中,以提高食品檢測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強化國家食品控制體系指南》中強調食品安全與食品質量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二者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食品安全是基礎性概念,目前學術界尚未對其有統一界定,且由于人們體質的差異性,食品安全性并不能完全保證對人體健康有益。食品質量則強調消費者消費過程中感受到的價值特征,如食品營養價值、色香味等方面的價值[1]。綜合而言,食品安全是食品必須達到的基礎性要求,而食品質量是在食品安全達標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本文研究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同時兼顧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兩個方面,通過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檢測與管理,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消費者健康安全難以保障。充分發揮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功能,快速準確地檢測出食品生產中的不合格問題,從源頭上發現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杜絕有問題的食品流入市場中是解決食品安全隱患的重要措施。食品在正式進入市場前,需經歷原材料生產、運輸、儲存、加工、設計和銷售多個環節,任意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帶來嚴重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要想達到生產鏈全程無污染,需對各個環節加以監管,工作量較大,單靠人工難以完成[2]。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計算機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歸納統計水平,符合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工作需求,為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
我國食品安全規定,企業要詳細記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并留存歸檔。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參考食品質量檢測標準,對可能發生問題的關鍵控制點進行監測。但由于檢測技術不足、檢測設備落后等問題,導致食品監測管理不到位。計算機技術的使用,能有效解決大量信息采集處理難問題。因此,大數據背景下,將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用于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食品在加工制作、儲存運輸中會產生大量的原始數據,收集原始數據,并構建完善的數據資料庫,是大數據背景下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檢測與管理的基礎。原始數據庫的建立也能幫助企業在發現食品質量問題時,通過自查原始數據及時確定問題所在,提高工作效率。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快速提高各個環節的數據收集能力。計算機信息技術不僅能記錄從原材料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所產生的各項數據,還能統一記載并及時更新產品質量標準、原材料質量標準等最新參考標準,為食品企業的檢測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對食品的質量檢測與管理遍布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食品企業質量控制主流認證體系中,無論是ISO9000系列還是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認證,都要求對食品安全質量狀況進行全面的跟蹤[3]。對食品質量進行跟蹤管理,能有效保障食品各個環節都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進而提升食品質量安全。而跟蹤管理離不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支持,需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協調下,形成產業信息鏈,對食品生產各環節進行跟蹤檢測監管,共享各部分收集的信息,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
盡管國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企業對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投入的資金日益增加,但食品行業的多數檢測設備與技術仍落后于產業的進步,特別是對于小型食品加工企業而言,其質量檢測多由基層疾控中心進行[4]。而基層疾控中心的設備更是嚴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技術更新不及時,缺乏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受人為因素影響,檢測結果難免存在一定的失誤。
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工作偏技術性,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從業人員不僅要會操作檢測設備,還要能對數據進行分析,完成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的管理工作。但目前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員是由其他崗位轉崗而來,對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了解不全面,缺乏技術研究創新能力,阻礙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的發展與創新。
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要求一旦出現問題,可通過可追溯體系快速追查到食品各個環節,快速確定出現問題的環節,便于解決問題。但目前企業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多缺乏完善的追溯體系,食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時,難以進行源頭追究,一些企業由此也易出現僥幸心理,為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一定難度。
計算機視覺技術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一種,是指用攝像機代替人的眼睛對食品制作過程進行拍攝,并通過軟件處理程序對目標進行識別與鑒定[5]。依托計算機視覺功能,可以構建出網絡平臺感官系統,代替人工,強化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檢測與管理。①對大數據獲取的大量圖片進行低層次處理,可加強圖像的視覺效果。②通過計算機軟件程序對圖片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對現有的數據圖像進行處理,轉換為計算機語言,將其信息整合并錄入計算機,為下一步檢測奠定基礎。③對已轉換的語言結合質量安全檢測標準進行二次分析評估,了解視覺檢測信息的真實內容,提高信息處理工作的效率,增加分析的科學性。此外,計算機視覺高層次校驗技術的運用能加強對生產線流程的監督與核驗,便于技術人員科學制訂生產計劃。
隨著科技的進步,食品生產技術也在不斷革新,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形式已逐漸代替傳統的人力生產。而企業對食品生產的規劃方面,更關注消費者需求,以提升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為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創新食品產業發展,提高生產力,滿足消費者需求,降低人力消耗,可充分發揮計算機信息技術能力,構建食品生產線模擬系統。生產模擬系統包括模型的構造、數據的收集以及模型的運行、驗證和結果分析等[6]。通過食品生產模擬系統的構建,不僅能規劃出最佳生產方案,還能對食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做出預警,便于及時在實際生產中做出調整。
食品生產鏈包括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紕漏都可能帶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建立完善的食品生產追溯系統,能對生產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降低產生食品質量安全的風險。食品生產追溯系統的構建以計算機信息共享網絡平臺為基礎,采用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及美國統一編碼協會建立的EAN.UCC條形碼對食品進行編碼[7]。通過掃描食品包裝中的條形碼,可以識別出該食品的生產廠商等屬性,實現對各環節的跟蹤把控,對食品生產運輸各環節均形成有效監管。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為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管理提供技術基礎,技術人員需加快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管理中,實現信息共享、仿真監管和生產鏈追溯等,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從源頭上杜絕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