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張金艷,陳燕紅
(三明市第二醫院產科,福建 三明 366000)
復發性流產是指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目前相關研究報道中,對于復發性流產的發病機制,尚無統一定論[1]。大多數學者認為,復發性流產的發生,主要與機體內分泌功能、免疫功能、感染和血栓前狀態等因素存在關聯。有研究稱,在復發性流產的獨立危險因素中,發現子宮動脈血流灌注損傷是誘發復發性流產的主要因素[2]。目前臨床上在對復發性流產進行治療時,應用的方法主要為抗凝藥物口服治療,使機體凝血狀態得以改善,將胎盤恢復速度加快。肝素為常用的抗凝藥物,其在復發性流產保胎治療中可取得一定的效果。間苯三酚屬于常用的解痙藥物,可發揮較好的止痛作用[3]。目前研究中尚無間苯三酚對復發性流產患者性激素水平與睡眠質量影響的相關報道,為分析間苯三酚對復發性流產患者性激素水平與睡眠質量的影響,本文探討常規治療與間苯三酚治療對復發性流產保胎孕婦保胎成功率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三明市第二醫院收治的復發性流產保胎孕婦100例,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疾病診斷標準[4];具備正常甲狀腺功能;具備正常肝腎功能;具備正常染色體;知情同意研究內容。排除標準:入組前2個月內接受抗凝藥物治療;合并免疫性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子宮器質性病變者;研究藥物過敏者。根據患者意愿,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1.2研究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包括:①將復發性流產誘因去除:將不良環境因素解除,指導患者遠離有害化學物質,避免在放射線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使其負性情緒緩解,避免其精神緊張或處于消極、恐懼等情緒狀態中。告知患者要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在妊娠過程中要避免性生活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吸煙、大量飲用咖啡等。②藥物治療:針對抗磷脂抗體為陽性的患者,為其應用低分子肝素鈣(上海康諾制藥,國藥準字:H20123654)進行治療,0.4 ml/次,1次/d,以靜脈注射方式給藥;對于黃體功能異常患者,為其采用黃體酮制劑進行治療,直至達到孕12周;對于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在妊娠過程中,為其提供甲狀腺素補充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為患者應用間苯三酚治療,采用間苯三酚(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26)4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1次/d。兩組均用藥至妊娠12 w。
1.3觀察指標:①兩組保胎成功率;②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與雌二醇(E2)水平,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光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開展檢測操作;③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實施評價,共包括自評條目19個與他評條目5個,分為7個維度,總分0~21分,評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5];④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過敏、胃腸道反應、瘀斑等。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3.0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保胎成功率比較:對照組保胎成功39例,其中30例足月分娩,9例早產,保胎成功率為78.00%;觀察組保胎成功48例,其中40例足月分娩,8例早產,保胎成功率為96.00%。觀察組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觀察組治療后HCG、P與E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n=50)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50]
正常妊娠過程中,隨著孕齡的增長,子宮動脈會逐漸由屈曲狀伸直,同時血管內徑增加,血流速度加快,通過降低血管內血流阻力,使子宮血流灌注增加。子宮動脈的多普勒頻譜和其組織學形態發生的變化存在一致性,隨著孕齡的不斷增長,臍動脈血流(S/D)、血流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會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并且舒張早期切跡逐漸變低甚至消失[6]。有研究報道稱,子宮動脈的脈沖超聲血流參數,可對子宮內膜的容受性予以反映,從而對妊娠結局起到預測的效果[7]。而復發性流產患者自身容易出現血栓傾向,因此也將其稱為血栓前狀態,若患者長時間處在血栓前狀態,容易降低其機體的纖維功能,并增強凝血作用,導致孕婦的子宮和胎盤局部組織有微血栓出現,降低胎盤血液的灌注量,使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等癥狀,進而引發流產。因此對于復發性流產患者,在妊娠過程中為其應用抗凝藥物實施治療,有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降低流產風險[8-10]。
目前臨床上在開展抗凝治療時,肝素為主要的抗凝藥物,其主要被用在中度及以上的靜脈血栓風險的患者,可使血栓的出現得到有效預防。肝素進入機體后,可使機體內凝血因子Xa以及Ⅱa的活性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對于Xa活性抑制更為明顯,可取得確切的抗血栓效果[11]。因此肝素可有效保護機體血管內皮細胞,將子宮與胎盤血流灌注情況改善。除此之外,肝素在應用后還可有效降低血管內壓力水平,通過調節可溶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將胎盤血管生成速度加快。并且其還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得到調節,降低外周血總自然殺傷細胞水平降低,調節滋養細胞凋亡期間的關鍵酶活性,充分發揮血管的重塑功能,進而使胚胎發育得到保護[12]。低分子肝素鈣相較于普通肝素,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可與血漿內的特異性抗凝血酶發生結合,使血小板黏附得到抑制,保護血管內皮,將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血栓前狀態予以避免或減輕,從而實現保胎的目的[13]。本研究顯示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間苯三酚,可提升復發性流產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分析原因,間苯三酚屬于非阿托品非罌粟堿類解痙藥,可發揮解痙止痛的作用,高效選擇作用于平滑肌,改善胃腸道與泌尿生殖道痙攣,使患者的疼痛度得到有效緩解,將復發性流產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提升保胎成功率。在應用間苯三酚后,可將復發性流產患者的陰道流血與腹部不規則緊縮感進行有效抑制,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14-16]。
本研究結果提示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間苯三酚,可使復發性流產患者的睡眠質量得以提升。復發性流產患者的陰道流血、腹部不規則緊縮感等,均會對其睡眠質量產生影響。而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間苯三酚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泌尿生殖道痙攣癥狀得以減輕,減弱患者的不適感,對于提升其睡眠質量具有積極作用[17]。有研究報道稱,HCG可使黃體功能得到有效維持,P可將受孕速度加快,同時對于妊娠維持也可發揮重要作用[18]。E2可使胎兒宮內生長得到有效促進。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報道[19]結果基本相符。表明間苯三酚的應用可使復發性流產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促進胎兒的健康發育。由于間苯三酚不存在抗膽堿的功能,因此不會引發心律失常和低血壓癥狀,在用藥過程中耐受性好,同時間苯三酚具備較短的半衰期,用藥后4 h左右的血藥濃度會明顯降低,因此不會對孕婦與胎兒產生明顯的影響[20]。本次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表明間苯三酚的應用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間苯三酚治療,可提升復發性流產保胎孕婦的保胎成功率,改善其性激素水平與睡眠質量,且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