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瑋莉,胡 媛
(江西省兒童醫院感染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與腸道病毒71(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CA-16)感染有關,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臨床常見發熱及手足肌膚、口咽部發生皰疹為特征[1]。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是密切接觸,病情發展較為迅速,可引起肺水腫、心肌炎、腦膜炎等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危害到患兒生命安全[2]。有研究[3]報道,在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有效護理干預,可以加快患兒康復進程,且降低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然而,通常由于常規護理干預存在分工不明確、護士難以把控護理操作規范度等局限性,因此探索更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具有重大研究意義[4]。Delphi法與層級管理護理可依據專家調研模式制定最佳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嚴格把關護理工作質量,進而改善個體預后,但目前較少應用于兒科領域,本研究旨在探討該法對手足口病患兒恢復進程及并發癥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8月~2020年3月于江西省兒童醫院收治的68例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各34例。其中常規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10歲,平均(5.12±2.03)歲;入院時體溫37.5~39.2℃,平均(38.21±0.41)℃。聯合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11歲,平均(5.31±2.12)歲;入院時體溫37.5~39.4℃,平均(38.32±0.42)℃。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手足口病,診斷標準可參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5];②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兒伴有先天性心、肝、腎功能不全;②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
1.2干預方法:常規組:采取常規手足口病護理干預。給予患兒對癥護理,囑咐患兒家屬遵醫囑給患兒定時服藥等常規護理。聯合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接受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干預護理。
成立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小組:小組成員4名,包括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臨床護理專家1名。小組內培訓學習,根據成員各自優勢合理分工,確定Delphi專家咨詢分3次進行,明確3次專家咨詢的內容:①首次咨詢:告知專家咨詢目的,向專家介紹目前我科室手足口病患兒的基本情況,然后記錄專家對患兒檢查指標的評價,后小組內討論評價的可行性,根據現科室護理工作的情況篩選新的評價指標,明確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情觀察、發熱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6個條目;病房管理、病例書寫、護理記錄、意外風險處理5個項目;②二次咨詢:咨詢前做好咨詢準備,小組內制定咨詢表,收集專家對首次咨詢中的5個項目及6個條目的意見和看法;③三次咨詢:對第2次的專家咨詢結果進行整理,找出意見相左的觀點反復討論,討論無果的觀點與專家進行探究,直至觀點達到一致。
層級管理:根據3次的咨詢結果,結合護理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將護士劃分為3個層級。初級護士主要在病房實施護理工作,如對患兒進行發熱護理、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等基礎護理,并觀察患兒恢復進程及是否出現并發癥情況;中級護士:管理初級護士的護理工作,評估患兒是否存在意外風險;高級護士:負責該科室全部的護理工作,并對下級護士遇到的突發狀況和疑難問題能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3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患兒發熱、皮疹、口腔皰疹、肢體抖動等癥狀的消退時間和出院時間,并進行比較;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6],主要包括心肌炎、昏迷、呼吸困難、腦膜炎等;③采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量表(SCARED)、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SRSC)[7]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前、干預后焦慮和抑郁程度,SCARED量表總計41條,總分82分,分數與焦慮程度成正比,DSRSC量表總計18條,總分72分,分數與焦慮程度成正比;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8],包括行為、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等四個方面;⑤兩組患兒出院前由患兒其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9],內容包括護理行為、護理技術、健康教育、護理言語、護理態度以及護理流程等6個方面,總分60分,分數與護理滿意度成正比。

2.1兩組恢復進程比較:干預后,聯合組患兒發熱消退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皰疹消退時間、肢體抖動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進程比較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干預后,聯合組患兒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n=34]
2.3兩組干預前、干預后焦慮抑郁程度比較:干預前,兩組患兒SCARED評分與DSRSC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兒SCARED評分與DSRSC評分均比干預前下降,且聯合組患兒SCARED、DSRSC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干預后SCARED與DSRSC評分比較分,n=34)
2.4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干預后,聯合組患兒行為、飲食、運動以及用藥等方面的治療依從性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n=34]
2.5兩組護理滿意度:干預后,聯合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行為、護理技術、健康教育、護理言語、護理態度以及護理流程等方面的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n=34)
手足口病被歸納為丙類傳染病,多發于夏秋兩季,由于病情發展較為迅速,容易引發并發癥,且患兒年齡小,配合治療或護理工作的依從性都比較差,容易引起家長的不滿意,因此護理人員重視患兒的護理尤為重要。由于常規護理局限性較大導致患兒預后效果不理想,所以探尋新的護理方法意義重大。Delphi法是通過不記名形式將專科學者的建議進行匯總,從而對個體做出整體辨識與量化評價[10];而層級管理模式是由高層次護士根據各個護士性格特點、業務水平,嚴格把控規范,使本科室整體護理工作水平提高的一種管理方法[11-12],本研究將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的方式應用到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干預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可以縮短手足口病患兒發熱、皮疹、口腔皰疹、肢體抖動等癥狀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Delphi法能夠通過匿名咨詢專家意見的方式,達到在指標和項目篩選中集思廣益的效果,有研究證實該法可以為兒科護理工作提供依據和參考[13]。此外,層級管理可以充分發揮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技能特長,因人施策,有利于提高其科室護理工作滿意度。本研究還發現,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能夠降低手足口病患兒并發癥發生率,這主要是因為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結合了專家的專業治療意見,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達到患兒個體化護理,有預見性的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這與姜味辛等人的研究[14]結果基本一致。
良好的護理工作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升依從性和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能夠減輕手足口病患兒焦慮抑郁程度。由于手足口病常發作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且發作時常伴有口痛、厭食、發熱以及手足口小皰疹等癥狀[15],因此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危害,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能夠有針對性的科學的給予患兒個性化治療方案,縮短患兒病程,加快患兒康復,因此對患兒的不良情緒具有減輕作用。本研究還表明,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能夠提高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依從性,這主要是因為該干預方法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治療規范性更強,患兒在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和更專業的治療下,潛意識中對自身行為進行了規范,從而提高了依從性[16]。另外,本研究還表明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究其原因是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進行護理干預創新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護理管理工作規范性,根據患兒實際病情發揮出了護理工作人員擅長護理工作技能[17]。
綜上所述,對于手足口病的患兒,Delphi法聯合層級管理進行干預,能夠縮短患兒的治療周期,減輕患兒的焦慮抑郁情緒,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