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淏湜 王新寬 謝 敏
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2.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Clean-Slate課題研究組提出的一種新型網絡創新架構,是網絡虛擬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其核心技術OpenFlow通過將網絡設備的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開來,從而實現了網絡流量的靈活控制,使網絡作為管道變得更加智能,為核心網絡及應用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利用分層的思想,SDN將數據與控制相分離。在控制層,包括具有邏輯中心化和可編程的控制器,可掌握全局網絡信息,方便運營商和科研人員管理配置網絡和部署新協議等。在數據層,包括啞的交換機(與傳統的二層交換機不同,專指用于轉發數據的設備),僅提供簡單的數據轉發功能,可以快速處理匹配的數據包,適應流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兩層之間標準規則,交換機僅需按照這些規則執行相應的動作即可。
軟件定義網絡的思想是通過控制與轉發分離,將網絡中交換設備的控制邏輯集中到一個計算設備上,為提升網絡管理配置能力帶來新的思路。SDN的本質特點是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的分離以及開放可編程性。通過分離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以及開放的通信協議,SDN打破了傳統網絡設備的封閉性。此外,南北向和東西向的開放接口及可編程性,也使得網絡管理變得更加簡單、動態和靈活。
目前揚州移動IDC有省干、國干等多個出口,因業務流量流向問題,導致各個出口利用率不均衡,會出現省干出口空閑。如果通過手工調整,容易出現調整不均衡或者調整故障的情況。同時5G、云網互聯等業務對IP承載網絡提出高速率、低時延的承載要求。基于SDN流量智能調度方案,可以很好地解決因流量流向問題導致的流量不均衡問題,同時滿足:(1)骨干網全局流量集中控制能力,快速實現網絡性能優化;(2)按需實現DCI網絡自動創建,為不同級別租戶提供差異化服務;(3)實現企業分支到企業分支的L3VPN業務自動開通;(4)實現企業上云服務的自動開通,按需提供差異化服務。
DCI underlay場景下端到端網絡承載,可以實現在編排器的統一控制下,DC1與DC2兩個數據中心之間的鏈路互通。在underlay場景下,DCN側、域間、WAN側的實現方案如下:
(1)DCN側方案:DC1與DC2內部網絡組網方案。
DC內采用VXLAN方案,用戶三層網關到border-leaf為VXLAN,用戶三層網關跨DC的VPC互聯業務路由下一跳為border-leaf節點,border-leaf節點通過VRF隔離用戶。
(2)域間方案:DC與WAN控制器之間的組網結構,如何通過網絡進行互聯互通。
DCN的border-leaf通過綁定用戶VRF的三層VLAN子接口與WAN PE對接,采用靜態路由實現互通;在本地DC border-leaf上創建指向遠端DC的VPC子網前綴靜態路由,下一跳指向本地WAN PE。
(3)WAN側 方 案:WAN網 絡PE間 采 用MPLS L3VPN,每用戶每VPN;在本地PE上創建指向本地DC用戶VPC子網的靜態路由(用戶VPN靜態路由),下一跳為本地DC的border-leaf,同時將該靜態路由前綴通過MP-BGP發布給遠端PE;WAN網絡通過SR-TE承載MPLS L3VPN(按DCI基線能力)。
本文在DCI underlay場景下移動編排器分別對接DC1和DC2的Openstack云平臺、DC1和DC2的DCN控制器,以及WAN控制器。網絡拓撲如圖1所示。

圖1 拓撲圖
租戶VPC在接入DC后,編排器通過統一的指令對VPC進行業務發放,實現租戶的業務接入。同時租戶的網絡可達性也由編排器統一控制,路由從DC1至PE,再到最終的DC2,均由編排器進行統一業務發放。
(1)租戶VPC業務以各DC云平臺Portal作為入口;
(2)WAN網絡DCI云互聯專線業務發放以移動編排器提供的Portal作為入口;
(3)云網互聯專線(即DC接入DCI)業務,由移動編排器作為發放入口:
①DC云平臺北向接口提供查詢功能,編排器能夠通過云平臺北向API接口,查詢獲取租戶信息,包括租戶UUID、租戶VPC子網(含vRouter)、租戶VIF/VBR、VPC與VIF/VBR的綁定關系;
②DCN控制器北向提供L3接入DCI的功能、靜態路由配置功能,由移動編排器下發DC與DCI對接的云網互聯專線業務;
③編排器負責租戶VIF/VBR與DCI-PE對接的資源分配(租戶子接口VLAN、IP/掩碼、MTU等)和網絡關系編排映射,即租戶VPC@DC1《---》VIF/VBR@DC1《---》DCI-PE1---MPLS L3VPN-- DCI-PE2《---》VIF/VBR@DC2《---》VPC@DC2。
針對租戶接入側,通過L3VPN實現每個租戶的隔離,同時通過私網EBGP實現租戶到目的地址的路由轉發,詳細的接入拓撲如圖2所示。

圖2 接入側組網
(1)業務類型:DC-GW接入L3業務。
(2)DC-GW部署(以DC-GW1為例):①Eth-trunk2/3分別部署子接口,和PE通過EBGP或者靜態路由相連(DC L3互聯);②基于子接口部署EBGP或者靜態路由,并部署BFD進行檢測。
(3)PE與CE部署:每用戶每VRF(L3VPN),建立私網EBGP,部署PE側的VPN FRR。
(4)接入側可靠性保護:對于L3流量,采用負載分擔加快收斂:①對于EBGP接入,部署BFD for EBGP加快收斂;②對于靜態路由接入,PE和CE部署bfd,在PE和CE上靜態路由器track BFD。
當網絡發生擁塞的時候,所有的數據流都有可能被丟棄。為滿足租戶對不同應用不同服務質量的要求,就需要能根據用戶的要求分配和調度資源,對不同的數據流提供不同的服務質量:對實時性強且重要的數據報文優先處理;對于實時性不強的普通數據報文,提供較低的處理優先級,網絡擁塞時甚至丟棄。QoS的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QoS設計
(1)基于VLAN/QinQ子接口做上下行總帶寬控制,將業務流按照ip-precedence分成金、銀、銅三種類型。對金類型的業務帶寬進行限制,銀、銅業務帶寬按照比例限制。
(2)NCE(IP域)下發QoS策略和隧道帶寬至DCIPE1、DCI-PE3和DCI-PE4,各個PE之間再通過金、銀、銅業務進行業務的疏導。實現了在接入側兩級的HQoS方案,對相關業務的重要性進行識別并疏導,實現業務的等級劃分。
(1)升級PE1、PE2設備至目標版本;安裝控制器,并升級至目標版本。NE40E設備需要配置SNMP、NETCONF、Segment-routing、MPLS、ISIS、BGP、PCEP等業務配置以及與NCE-IP對接需要的配置。
(2)6臺路由器使能ISIS和Segment Routing,路由器分別配置Node SID。
(3)路由器之間建立MP-IBGP鄰居,并開啟Netconf Server功能,路由器與WAN控制器建立Active Stateful PCEP session、BGP-LS session。
(4)通過編排器在DC1和DC2之間為租戶1創建一個跨DC的二/三層虛擬網絡,并設置時延、帶寬等要求。
(5)編排器對DC控制器1、WAN控制器、DC控制器2下發指令,在TOR1、GW1,GW2、TOR2之間建立EVPN/VxLAN隧道,PE1與PE3之間創建雙向SR-TE隧道,且PE1與PE3之間的DCI流量由SR-TE承載。
(6)用虛擬機通過iperf模擬二層/三層流量。
(7)假設PE1<->PE3之間鏈路擁塞,可以通過控制器SR-TE的路徑改為PE1<->PE2<->PE4 <->PE3。
通過編排層(Orchestrator)實現DCI業務與網絡資源統一調度,做到一鍵式開通,差異化服務,實現云網聯動。業務驗證是模擬路徑擁塞的情況下,在NCE-IP上調整SR-TE隧道路徑,將SR隧道路徑從PE1-PE3,調整為PE1-PE2-PE4-PE3。
(1)NCE-IP界面上修改隧道的顯式路徑;(2)在設備上查看隧道配置及隧道路徑;(3)通過NCE-IP查看路徑信息,如圖4所示。

圖4 NCE-IP路徑信息
SDN在數據中心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1)SDN能夠構建許多L2層以太子網來承載多租戶應用,還可以輕松地集成云部署工具,像OpenStack、Docker、DevOps等,便于部署和重新部署;(2)SDN能夠給云提供商構建一個彈性的網絡結構,避免了純分層交換機和單宿主交換機之間Trunks不匹配的情況,節省成本的同時,更加優化網絡。
SDN為DCI支持的最重要功能是SDN控制器間協作或聯合,每個SDN數據中心都有自己的控制器,且大多數SDN子網可能都是建立在一個單獨的數據中心內。項目引入了移動編排器,在DCI之間優化擴展SDN,按需調度出口流量。
流量可視化技術、調度可預測技術,實現靈活便捷調度。(1)流量流向數據采集:實現分布式、可擴展的通用流量流向數據采集平臺。(2)多維度互聯網流量流向分析服務:具有靈活、開放的流量分析平臺,并基于該平臺提供面向用戶/業務/網絡的流量流向分析,指導流量優化。(3)網絡可視化服務:結合網絡路由拓撲及流量、流向數據,對網絡結構及流量分布情況進行可視化呈現。
本研究只需部署編排器分別對接數據機房的Openstack云平臺、DCN控制器,以及WAN控制器即可,經濟性高。NCE-IP和NE40E的對接,包括BGP-LS和PCEP會話建立;AC-DCN和DC-GW及TOR設 備 的 對 接;通 過NCE-IP在PE1-PE3間創建SR-TE隧道;通過中移動編排器分別向ACDCN和NCE-IP控制器下發業務,一鍵式開通業務;模擬路徑擁塞,在NCE-IP上調整SR-TE隧道路徑。同時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網絡通信服務,根據網絡通道的擁塞情況實時疏導用戶流量,提升用戶感知。通過引入SDN功能,在IDC各出口之間按需調度流量,最大化利用各城域網出口方向的空閑帶寬,實現流量的智能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