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法國發起為期一個月的“讓青少年動起來”活動,希望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式促使年輕人多運動。如何讓孩子們放下電視遙控器、電腦和手機動起來,是多個國家面臨的難題。
加拿大:運動不少,干貨不多
加拿大不論公校、私校,都實行“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鼓勵學生少讀死書、少做“死作業”,希望學生將更多時間用于戶外活動。
? 學校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們“動起來”:學生在校時間只有6小時左右,且在這6小時里還會安排2小時左右活動時間。除了實驗性質的“團組作業”和“自選不強制”的暑假作業外,加拿大中小學生大都沒有需要帶回家完成的作業,因為,加拿大中小學課本是回收循環使用的。
? 條件最簡陋社區的公校,都會盡量在每個學期安排3次以上集體戶外活動,內容十分廣泛,既有滑冰、游泳、騎馬、打高爾夫球等競技體育活動,也有到鄰近公園打水仗等輕松的嬉戲活動。
?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 加拿大學??此平o了學生大量“動起來”的時間,卻并不給他們“動起來”的相關教育投入,體育課沒有什么“干貨”。學生們真正專業一點的“動起來”,還要靠上“課后班”。但為此花費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對家長來說確實是很大負擔。
英國:體育是教育的重頭戲
? 最近20年,英國兒童的運動量明顯下降。為此,英國學校想盡辦法鼓勵學生增加運動量。全英約3000所私校,學生每周平均運動時間長達5-6小時,最頂尖的私校之一伊頓公學,每周體育課時長達到23小時。不管刮風下雨,住校的學生都要早上6點起床去跑馬拉松、打橄欖球,許多走讀學生也得在早上7點半到校參加足球、英式籃球的訓練,課后還要參加曲棍球、板球、網球俱樂部活動。周末,一些私立學校的體育場上從早到晚都聚集著訓練的孩子。
? 對于多數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說,體育運動也是每天花時間最多的活動。無論你去哪所中小學,校內外的宣傳海報上都會發布該校的體育項目獲獎新聞以及校園體育明星的照片,而很少有學校會讓學業優秀的學生名字上墻。在假期里奔赴各個俱樂部參加體育活動,是英國中小學生最常見的度假方式。各種體育活動假期“訓練營”的作息基本與上學時一致。
英國體育文化不僅強調鍛煉體魄,更重視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與毅力。英國公立學校的孩子們很多都積極參與一些戶外探險賽事,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愛丁堡公爵獎”探險比賽。以爭取“愛丁堡公爵獎”銅獎的群體為例,學生需要自己背著2-4天的食物、帳篷、日常換洗衣物——不少于12公斤,然后分小組在野外爬山、遠足。戶外運動往往更能給孩子陌生環境的挑戰。調查顯示,12歲左右孩子“最喜歡的戶外活動”包括跑步、長途騎行、登山、山洞探險、野外夜行、在大海里游泳、攀巖、騎馬等運動。
韓國:家長先放下手機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體育鍛煉健康建議,5-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應進行6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強度的體育鍛煉,或每周至少3天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但調查顯示,韓國只有 30%的學生每周進行3天高強度運動,只有14.6%的學生每周5天每天運動超過60分鐘。
? 韓國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功課很多,放學以后還得上補習班,沒時間運動。在校內,體育課也經常被占用。針對韓國的教育制度太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課,2013年韓國開始實施《學校體育促進法》,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入。
? 為了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很多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先放下手機,并跟孩子們一起動起來。運動不僅能增強孩子體質,還能強大孩子的精神,培養孩子的品質和性格。比如,帶孩子學習游泳,可以增加體力、柔韌性、肌肉耐力;讓孩子學習騎馬,他會變得更勇敢和自信;射擊被韓國稱為國技,在韓國很多地方有練習場,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韓國家長會讓他去學射擊;還有一項受韓國人歡迎又能提高專注力的運動是高爾夫,孩子們在室內也可以上課。
? 如果孩子很容易感覺無聊,做任何事情三分鐘熱度,韓國家長會選擇一種可以培養耐力和毅力的運動,例如長跑和攀巖。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或者自私,韓國家長會選擇一些團體運動,例如籃球和足球,來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如果孩子運動神經比較遲鈍,就選擇一些全家人都可以享受的運動,例如散步或者郊外徒步等。
? 研究發現,很多孩子不愿意運動是因為有社交恐懼癥。有社交恐懼癥的孩子會擔心在同齡人面前感到尷尬,因為他們害怕給出錯誤的答案、說不恰當的話。所以,他們會以身體不舒服為借口逃避運動。
?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癥狀時,專家建議家長進行適當干預。如果孩子對與家長分離表現出焦慮,家長可以跟孩子做一些親子運動,例如爬山、散步或野營;也可以嘗試在家里讓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幫助他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融入較小的群體,然后慢慢幫助他們走出舒適圈。
(摘自《環球時報》陶短房、紀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