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 翁曉艷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再完全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而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加入課堂等待的環節。不管是教師拋出問題后學生進行思考,還是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進行評價,都需要一定的等待時間。本文以學生的個性情感以及基本學習情況為基礎,探究、分析課堂等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閱讀體驗
根據課堂教學規律和學生思維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目的地留出一段空白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辯論、消化、練習,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適當的課堂等待,有利于學生自省和自悟,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設計課堂等待環節: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進行《四季之美》這一課的學習,讓我們一起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文章中有哪些你沒有見過的景象?閱讀后請將你覺得文章中描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環視他們的閱讀情況。在學生充分閱讀后,教師可以就剛才巡視的情況做出點評,并給予學生鼓勵和建議。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進而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課文。
二、強化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教師在設計課堂等待環節時,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比如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的話,學生就不會在閱讀的時候感到無所事事??傊绻軌蚩茖W運用“課堂等待”這一方法,閱讀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沒有把握好時間或者范圍,就容易適得其反。教師只有把握好了這個度,課堂等待的作用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來,進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學生才能夠在未來的語文閱讀學習中得心應手。
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出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文本,然后概括烏鴉喝水的方法,或是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那只烏鴉,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喝到水。在學生閱讀并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隱形人,不去打擾學生,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才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學生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后舉手回答問題,教師需要及時給予點評和鼓勵,并對學生們的答案進行匯總和綜合點評。如果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而是直接向學生揭示烏鴉喝水的方式,學生就會缺少自我思考的空間,這對他們的思維邏輯構建非常不利。小學生十分富有想象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結合課堂等待的教學環節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有效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
學生在交流討論或動手操作時,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好時機,適當地給予學生課堂等待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并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思維邏輯體系,從而升華情感。
例如,在進行《慈母情深》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課堂等待環節:“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母親是一個偉大而又充滿愛意的詞語,關于母親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大家的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教導你們的?下面請同學們自行回憶和思考,然后談一談你的心里話?!?/p>
教師在學生回憶和思考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及時點評和鼓勵,最后進行總結,同時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寫作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需要將課堂等待環節融入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在教學中使用課堂等待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體系,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語文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