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盼
碧樹風清,疏枝云淡,時光慢轉細還,一學期很快又很慢。回顧本學期,光影流轉,挑戰不斷。依據“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我努力在課堂教學和作業統籌管理等方面做出改變,力求做到“雙減”不減“質”。
一、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
1.“小老師”結對幫扶
日常教學中,我在座位安排上花了一些“小心思”,依據“小老師”結對幫扶的原則,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擔任“小老師”,與學習稍顯落后的學生坐在一起學習、互相幫扶。通過“小老師”的帶動,班級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大幅提升,學習稍顯落后的學生逐漸進步,“小老師”們的知識記憶也更加牢固了。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也為班級管理帶來了許多便利。
2.課堂教學豐富有趣
為避免學生在語文課上感到枯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我邀請學生們一起參與語文課程的設置。他們根據教材內容設置了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有演講課程、閱讀課程、寫作課程、影視鑒賞等。學生們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擴充了課外知識儲備,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增進了友誼,還增強了自信心。每天語文課結束時,學生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二、作業設置有所針對
“雙減”要求之一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這就要求教師布置的作業不再是簡單的重復性操作,而是有層次、有質量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針對以上要求,我不斷思索:哪些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哪些學生表達能力欠缺?哪些學生思維能力匱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時要有所側重。
面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基礎知識測評時,我讓他們在課堂上演板,以此掌握當天所學的基礎知識;面對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我通常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讓他們第二天在課堂上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講解,這個過程很艱難,最開始需要一步一步引導和提醒,漸漸地這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所提高;面對思維能力匱乏的學生,單元學習結束后,我會布置單元知識梳理或單元知識思維導圖,讓他們獨立完成,然后在班級進行評選和展覽。
通過精心設置的分層作業,學生們不再覺得作業枯燥乏味,甚至愿意主動去完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作業,樂學善思也成了我們班的學習風氣。
迎接“雙減”帶來的挑戰,把握“雙減”帶來的機遇,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蓮花街小學的全體師生團結協作、實踐創新,努力做到齊心協力促“雙減”,樂學善思伴“童”行,相信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在蓮花街小學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雙減”之花終將盛開在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