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九明
(來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安徽 來安 239200)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抗衰老具有重要作用。硒在預防疾病方面的作用被不斷挖掘,已證明在提高人體免疫機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臟、抗氧化、延緩衰老、治療糖尿病、防治眼疾、解毒、防毒、抗污染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水稻富硒是通過在種植稻米的時候補硒,從而生長出富含硒的大米。讓大米也成為富硒食品關系到水稻生產效益的提升。通過水稻補硒,實現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富硒大米生產,能夠給水稻產業帶來較高的附加值,解決種稻大戶增收慢的難題。
選擇來安本地的兩系優質二級米以上品種,如南粳9108、兩優688、Y兩優199等水稻;選擇安徽硒無憂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硒之源”土伯有機硒肥。硒肥使用時間:第1次用于水稻拌種,水稻先浸種6 h,每50 kg種子使用硒肥乳劑100 ml拌種;第2次于水稻孕穗期葉面噴施,用無人機噴霧,用量20 ml/667 m2;第3次于水稻初花期,第4次于水稻灌漿初期,用無人機噴霧,用量均為40 ml/667 m2。
由“來安縣嘉浩農業聯合社”牽頭,會員參與提供基礎平臺,在全縣按照3種地貌設置3個試驗點,共同研究富硒稻生產,以達到節約經費、內部資源共享、互相幫助的效果。品種分為雜交秈稻、粳稻2種,均為稻蝦共養模式,歷時3年。
3.1 試驗面積。2016年開始引進此項技術,200畝起步試驗,2017年試驗面積達到1 400畝,2018年面積增大到4 400畝。
3.2 補硒效果。設計在盛花期僅1次補硒,檢測大米硒含量為60μg;設計在浸種時、盛花期共2次補硒,檢測大米富含量為75μg;設計在浸種時、孕穗期、盛花期共3次補硒,檢測大米硒含量為120~150μg;設計在浸種時、孕穗期、盛花期、灌漿初期共4次補硒,檢測大米硒含量為400~800μg;設計在浸種時、孕穗期、盛花期、灌漿初期、臘熟期共5次補硒,檢測大米硒含量為604μg。說明全生育期共進行4次補硒效果和成本最佳。
3.3 硒含量檢測。2018年在2年試驗數據指導下,我們進行了4 400畝共2個品種的批量生產,加工出來的大米送到中檢所檢測,硒含量分別為409μg、711μg,完全符合預計值,在同類中屬于高富硒大米。
3.4 注意事項。①土壤條件,要求為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松軟、沒有長期使用化肥導致板結的田塊,秸稈還田和長期使用有機肥的田塊最佳;②具有一定規模土地流轉大戶,水利條件較好的連片田塊,灌溉排澇方便;③選用優質抗病品種,必須達國家二級優質米以上的一季中稻品種最佳,這樣口感比對明顯,商品性能好;④適合機械化作業田塊,除了耕作、機插、機收外,也適合無人機作業,即周圍沒有樹木、電線等空中障礙物;⑤按照35~40畝配備1盞太陽能殺蟲燈,確保覆蓋富硒稻生產面積。
3.5 主要技術環節。①最適播種期。來安縣屬于江淮一季稻生產地區,富硒水稻播種時間在5月1~15日,不能過早,否則易遭受高溫熱害。②浸種方法。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先進行硒肥浸泡,每50 kg種子使用硒肥乳劑1瓶(100 ml)進行處理,6 h后,再用酷拉斯500 ml兌水5~7.5 kg,浸拌500 kg種子,防治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苗稻瘟、稻粒黑粉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稻薊馬、灰飛虱及其傳播的病毒病。③合理密植。工廠化育秧秧齡25~30 d,最長不超過35 d即可栽插。機插秧要根據品種特性,調整機插密度,合理稀植:畝栽1.4萬穴,移栽規格為30cm×14 cm或者25 cm×17 cm。插秧后3 d開始覆水。④適時收獲。水稻自然達到9成熟時便可以收割。此時米質優良,腹白少,硒含量值最高,且香味濃。切記不能過早收獲,否則腹白多影響品質;過遲則落粒嚴重,造成減產。
3.6 富硒水稻加工。①烘干:富硒稻烘干必須把握一個原則,一次性及時烘干。在正常年份可以太陽下曬干;遇到特殊年份,必須進入烘干機烘干,不能急烘,否則出米率低、品質下降。烘干溫度保持在55℃~60℃,把水分降至14%左右。②儲藏:烘干后立即進入倉庫儲藏,最起碼要有除濕通道和設備,并注意防蟲、防鼠,保持一定溫度,有條件的放置氮氣庫存。③加工:富硒米有一定的預防、治療疾病和保健功能,可以說是藥食同源,所以要把富硒米盡量的做成真空包裝,既可以保持硒元素和香型完整,還可延長保存期,便于保存和運輸。
在富硒水稻生產實踐中,要不斷尋找省工、省時、省錢且方便快捷的生產及營銷途徑。如從起初的人工大水量噴施硒元素肥料,到利用無人機作業,既降低了勞動強度,又減少了漏噴面積。在其他方面也應嘗試簡易操作方法,不斷更新思維。
4.1 拓寬種植模式。從過去單一的富硒稻生產拓展到2018年稻蝦共養,發展綠色無公害功能性水稻,實現循環農業。
4.2 自主加工增值。2018年開始籌建嘉浩米業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加工富硒米,根據不同市場需求,生產開發出“稻蝦富硒養生米”。投資、融資近千萬元購買大米、鍋巴加工設備,辦理加工資質。
4.3 銷售。2018年成立“永陽嘉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配合市場網絡銷售,做線上線下銷售,增加經濟效益,拓寬銷售渠道。最近又增加了品種特色,用富硒大米加工富硒鍋巴,打開富硒新市場。
4.4 商標。樹立長期發展觀念,注冊“永陽嘉浩”商標品牌,保護知識產權,走品牌發展道路,創建新的綠色、功能性農產品。
通過富硒水稻生產試驗,總結出:一是4次補硒效果好、成本最佳;二是不同的土壤,同等富硒情況下,水稻富硒含量差異較大,化肥使用過量的,硒含量明顯降低;三是人工噴施比無人機噴施硒含量要低,主要是漏噴現象導致不均勻;四是對富硒稻產量進行同期對比,同時收獲產量明顯高,商品屬性好;五是富硒稻種植因訂單加價收購,每畝增加效益500元以上,增值經濟效益高;六是統籌安排,形成產業鏈,可實現富硒水稻可持續性發展。
土地流轉、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水稻調整種植結構,增加經濟效益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大趨勢;水稻堅持優質、綠色無公害、功能性生產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富硒大米及衍生產品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