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璐 程秋旺 檀云舒 陳 欽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也需要跟上,要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城鄉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圖書館事業發展落后,1979年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數量僅為1 651個,館內的藏書總量為1.83億冊。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對文化事業也越來越重視,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數量為3 196個,館內的藏書數量為11.11億冊。2021年,中央財政部計劃下達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補助資金預算共計23.45億元,對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每站補助5萬元[1]。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深化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利,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豐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鄉村圖書館是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開展鄉村文化工作的基礎力量,其主要表現形式為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從2009年至2019年,我國鄉鎮文化站數量由33 378個增加到33 530個;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累計建成村級文化服務中心575 384個。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思想保障,對于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鄉村圖書館作為文化振興的代表,對鄉村振興的作用是巨大的。
首先,鄉村圖書館的設立,向鄉村提供了圖書管理員、館長、保潔等就業崗位,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在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完成后,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維持基本生活的穩定,向小康生活邁入,工作機會的提供至關重要。鄉村圖書館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可幫助村內低收入人群獲得經濟來源,維持生計,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的出現。
其次,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必不可少。鄉村圖書館的建立,完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刺激了農村的發展,改變了農村閉塞的狀態,可為“美麗鄉村”目標的實現添磚加瓦。
再次,鄉村圖書館作為基層文化組織,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對村民行為的引導、規范,使傳統的鄉風、家風、民風得到良好的發揚。鄉村圖書館的建立,為農村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知識,開拓了村民的眼界,豐富了村民的閑暇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水平,促進了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最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城鄉融合[2]。鄉村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現代技術和新思想,有利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1 區域發展不平衡。由于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差異明顯,導致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差異,東部地區政府財政支持力度較大,其鄉村圖書館的發展水平比中西部地區高;而在偏遠的西部地區,由于經濟較為落后,人們的思想往往較為閉塞,政府對鄉村圖書館的重視力度不夠,扶持力度也不足。同時,我國城鄉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城市地區的圖書館數量較多,設施齊全,內容豐富,更新迭代的速度也較快;而對于鄉村圖書館來說,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村干部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水平較低,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2 鄉村圖書館發展經費不足。隨著農村居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鄉村圖書館也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在大力倡導全民閱讀的背景下,國家對鄉村文化事業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但中間管理層級的數量較多,最終落到基層文化事業的資金有限,難以支持鄉村圖書館的有效發展[3]。鄉村圖書館未得到有效的資金保障,難以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最終呈現發展緩慢、滯后的現象。
3.3 組織管理水平較低。鄉村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人才匱乏問題較為突出。由于鄉村吸引力不足,編制落實不完善,人才不愿下鄉,一些鄉鎮文化站因此雇傭臨時人員,這些人員往往是本地村民,文化水平較低,素質不高,流動性較強。且鄉級政府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人員得不到專業化培訓,管理能力不足,服務意識不高,缺乏必要的考核制度,也缺乏一個規范、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管理水平較為落后。
3.4 鄉村居民的閱讀意識薄弱。在鄉村地區,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圖書館的認識不深,閱讀意識也較差,人們往往為了生計而奔波,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村內的老人與婦女較少主動進圖書館看書或借書,從而導致了鄉村圖書館的利用效率不高,借閱率低,許多鄉村圖書館甚至成為擺設。
3.5 經營管理模式分散。以政府為主的單一治理主體導致治理力量和資源過度分散,政府無法對鄉村圖書館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圖書館自主管理下,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與水平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缺乏與縣級圖書館甚至省級圖書館的互動,書籍缺乏流通,人員缺乏溝通,閉塞的狀態無法促進鄉村圖書館的發展。
4.1 資金投入推進信息化發展。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新時代,鄉村圖書館的發展必須與信息化、網絡化相結合。英國政府為了推動現代圖書館的打造,成立了專門的“農村寬帶基金”;芬蘭在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實施圖書館自動化系統,97%的圖書館提供24小時的網絡服務,續借圖書與預借圖書均可在線上完成。美國的鄉村圖書館與社區充分結合,不僅賦予圖書館閱讀的職能,還融入了查詢人員招聘、娛樂信息、商業信息等職能,彰顯了其信息化的程度[4,5]。
4.2 總分館模式促進資源調配。日本的公共圖書館主要實行總分館模式,縣級圖書館為總館,負責該地區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協調與圖書互借;村級圖書館則為分館,直接面向讀者,做到上下銜接。總分館的相互聯合,使得資源得到充分共享與利用,縣級總館能充分的挖掘本區域內的文化資源,農村分館也能擁有豐富的資源,以此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資源調配系統[4]。
4.3 服務形式多樣化。在歐美發達國家,圖書館所提供的形式豐富多樣。在美國,除了傳統的圖書館以外,還建立了一個web平臺,能為圖書館員的培訓提供技術幫助,同時還開展了豐富的在線課程與獨具特色的主題活動。英國農村圖書館的形式多樣,除了傳統的圖書館以外,還有汽車圖書館、移動網絡信息交流技術服務和家庭遞送服務等移動服務渠道,充分使用圖書館的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便利[4]。
4.4 各部門積極合作提升鄉村圖書館利用率。在芬蘭,鄉村圖書館加強與各部門的積極合作,提升其利用率,促進其更好的發展;積極與教育部門合作,增加學校師生的信息資源,豐富的館藏書籍能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同時,還積極與其他服務部門合作,將鄉村圖書館規劃為農村文化中心,增加人流,提升其吸引力[5]。
4.5 政府大力支持鄉村圖書館發展。鄉村圖書館的發展,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英國政府重視農村的發展與規劃,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使英國圖書館的發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芬蘭政府為了促進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制定了四部《圖書館法案》,給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制度支持;在財政方面,2011年中央財政給予了鄉村圖書館32%的運營經費支持[4,5]。美國農村社區化的快速發展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社區圖書館也大規模的迅速建立,截至2017年,美國擁有大約4 013個農村圖書館系統,為大約3 000萬美國人提供服務[6]。
5.1 政府層面
5.1.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我國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在《公共圖書館法》的引領下,各級地方政府要針對本地情況,因地制宜出臺管理政策,讓鄉村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7]。政府作為圖書館管理的主體,要把圖書館的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發揮主導作用,切實落實責任,將圖書館的管理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同時,在圖書館的選址上,應考慮到村民的便利性,使圖書館充分為村民服務。
5.1.2 規范管理制度。鄉村圖書館要得到長遠、健康的發展,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體系至關重要。首先,要規范運作模式,在圖書館的建設標準、項目數量、設施設備、開放時間等方面,建立一套規范化的標準;在人員管理上,建設一只專業化的團隊,加強技術水平、服務能力的培訓,提升村民的閱讀體驗與滿意程度[8]。同時,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考核制度,提升服務質量;結合激勵制度,引導其進行管理創新,更好的滿足讀者的需要。
5.2 村莊層面
5.2.1 加大宣傳力度。在鄉村地區,村民往往對圖書館的了解不夠、認識不全,認為圖書館與自己無關,導致鄉村圖書館的利用率低。要提高圖書館的利用效率,促進其更長遠的發展,就要調動廣大村民的參與積極性。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發放明白紙和宣傳冊等形式進行大眾宣傳,讓村民了解圖書館的用途,認識到使用圖書館是他們的正當權益;同時,圖書館要多開展公共活動,針對不同的讀者開展不同活動,如針對老年人舉辦下棋比賽,針對農村婦女舉辦女性知識講座、舞蹈大賽等,針對兒童放映動畫電影等,增加圖書館對其的吸引力。此外,針對一些距離較遠的村民,可為其提供圖書雜志配送服務,進而促進圖書館利用率的提高。
5.2.2 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在圖書館的管理中,將村干部納入管理人員隊伍當中,選村干部任館長。我國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口數占我國老齡人口總數的56%,且身體狀況良好,閑暇時間較多,在圖書館的使用與建設當中,可以充分調動老年群體的參與積極性,在圖書館設立志愿崗,吸引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老年人參與其中[9]。在圖書館的編制制度得到落實后,可吸引農村青壯年返鄉,同時,與高校聯合定向培養,為鄉村圖書館事業提供專業化人才。
5.3 社會層面。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投身鄉村圖書館建設。鄉村圖書館要得到長遠的發展,必須聯合各方力量,采取眾籌模式,利用公眾對鄉村圖書館的關注,籌集社會資金,用于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當中。比如,個人、出版社等可以通過書籍捐贈為鄉村圖書館發展助力;企業可以為基層文化組織帶來資金、技術支持,為鄉村圖書館的建設添磚加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力;還可與社會基金組織相聯合,成立圖書館基金,為鄉村圖書館的發展保駕護航。
5.4 圖書館自身
5.4.1 立足自身優勢打造主題圖書館。如今的圖書館數量眾多,人們的選擇也逐漸增多,如何使鄉村圖書館在繁多的圖書館中經久不衰,找尋自身優勢十分重要。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可結合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與人文特色,將其打造成為獨一無二的主題圖書館,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如成都的大熊貓主題圖書館。
5.4.2 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發展數字圖書館。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傳統的紙質圖書已經無法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發展數字圖書館是順應信息化社會發展潮流、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必然選擇。發展現代化的鄉村圖書館,就要實現鄉村寬帶的全覆蓋,促進網絡信息的普及。數字圖書館為村民提供了免費使用計算機和上網的服務,使其能夠平等的享受國家資源;同時,也可促進各地資源的共享,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服務形式,以推動基層文化組織更長遠的發展。
5.4.3 實行總分館模式,促進資源共享。總分館模式有助于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促進館際資源的流通與交流。我國在2016年出臺了《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將總分館制度納入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落實縣域總分館制。在總分館制度的基礎下,將省級圖書館設為總館,負責區域內資源的調控,對各基層圖書館的資金進行統籌規劃;以縣級圖書館為中心館,對縣域內獨特的文化資源進行探究整合,促進資源共享;鄉村圖書館為分館,由縣級圖書館進行統一調配,進行圖書資源的流通與更新,為村民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務[10]。
5.4.4 適當出售圖書館冠名權,增加資金來源。鄉村圖書館作為基層公益性組織,大部分資金都來自于政府支持與社會捐贈,但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管理人員的工資、設施設備的購買與維修、日常開支等,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少量的資金無法滿足需求,圖書館在拓寬資金來源時,可適當出售其冠名權,吸引社會力量與村中能人對圖書館進行援助。
5.4.5 立足村民需求開展圖書館活動。由于鄉村圖書館的規模有限,館內的圖書可能無法很好的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要,因此,在選擇圖書時,要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見,根據群眾意見進行選購,使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益[11]。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村民往來圖書館的頻率,提升圖書館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