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菲
(武漢輕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23)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我國已經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1]。在新的發展階段,堅持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在發展鄉村旅游,鄖西縣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之一。本文以湖北省鄖西縣為例,對鄉村旅游發展歷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鄖西縣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以期為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鄖西縣地處湖北省十堰市西北方,位于湖北省和陜西省的交界處,四面環山,北邊背靠秦嶺山脈,南邊與漢江相鄰,距離西安市220km,距離武漢市492km[2],是秦巴經濟走廊的核心區域。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鄖西縣為了實現脫貧攻堅,縣政府推出多項政策,特別是依托本地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于2009年提出了“旅游立縣”的發展定位,利用各類文旅資源,開發建設了一批旅游服務設施和景觀。僅5年時間,就陸續建成了4個國家級別的4A級景區。2009~2013年,鄖西縣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鄖西人民稱之為“旅游發展的春天”。2014~2016年,隨著全球性經濟下行,鄖西縣的旅游產業受到影響。但是2015年以來,鄖西縣開發了新型旅游模式,以大景區帶動小景區的發展為主,開發了“旅游+農業”的發展模式。不僅如此,政府也大力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2016年底,鄖西縣圍繞“一心兩圈兩帶”的思路目標,掀起了全域旅游建設高潮,多個旅游建設項目相繼開工。到目前為止,鄖西縣已經建成11家國家A級景區,其中有4家4A級景區、5家3A級景區、2家2A級景區,另外還有6個旅游名村,3個旅游名鎮和1條旅游名街,一些與鄉村旅游有關的住宿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全縣人民感受到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春天再次來臨,也推動了鄖西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2.1 旅游產業開發規劃不合理,發展動力不足。鄖西縣旅游產業開發規劃仍然存在不合理之處。首先表現為旅游景點布局不合理,優勢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鄖西縣作為中國“七夕”文化發源地之一,為了將當地文化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鄖西縣花重金打造了天河旅游區,希望通過“七夕文化”推動鄖西縣鄉村旅游的發展,每年七夕節,甚至還有明星到場助陣,但是在打造七夕文化過程中,破壞了鄖西縣原有的自然風光,加上“七夕工程”后期需要高額的維護費用,政府財政難以維持。除此之外,鄖西縣還曾計劃花費20億打造占地1 000余畝的婚博園,這一項目自2011年舉行奠基儀式以來,至今仍未開工。在鄖西縣,此類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的旅游資源不在少數,華蓋山森林公園、金鑾山道教、白龍洞古人類遺址等等都成為了“爛尾工程”。這都是由于鄖西縣產業規劃不合理,難以付諸實踐所致。其次,鄖西縣旅游景點較為分散,難以發揮景區的綜合效應。鄖西縣許多景區主要散布在各鄉鎮及縣城周邊地區,如五龍河、上津古城、龍潭河分別位于安家鄉、上津鎮和羊尾鎮,另外還有各鄉鎮的采摘園、民俗文化館等等,各景區之間由于相距過遠,加之地點分散,很難形成景區聯動和優勢互補。最后,鄖西縣旅游宣傳力度不足,宣傳方式單一。最后,鄖西縣旅游宣傳主要借助“鄖西網”“鄖西發布”等鄖西政府官方微信平臺進行宣傳,宣傳力度有待提高,缺少專門的旅游宣傳平臺,也未形成不間斷的持續宣傳網絡,游客無法通過互聯網等網絡平臺提前對鄖西各種旅游資源進行整體而全面地了解,從而無法提前做好旅游攻略。
2.2 旅游產品缺乏特色,難以購買。鄖西縣目前已有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企業30余家,研發旅游商品300多款,以農產品和工藝品為主。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綠松石這一旅游產品,許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可以說綠松石是當地旅游產品的一個品牌特色,但是僅憑綠松石這一品牌,難以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這主要是因為綠松石的消費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不符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因此難以吸引年輕游客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無法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另外,鄖西縣大多數旅游紀念品做工粗糙,缺乏特色,難以滿足游客追求精致、獨特的旅游紀念品的要求。除此之外,鄖西縣內并沒有購買相關旅游產品的專門商店或超市,想要選購種類齊全的旅游商品實際上較為困難。盡管目前鄖西縣已經打造了“淘寶小鎮”,采用“旅游+電商”的購物模式,但是淘寶小鎮仍然是以售賣綠松石為主,缺少其他旅游產品的銷售,而且電商售賣的商品參差不齊、粗制濫造,影響了鄖西縣鄉村旅游的面貌和可持續發展。
2.3 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影響游客旅游體驗。自發展鄉村旅游以來,鄖西縣政府十分重視鄉村旅游的發展,但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薄弱。首先,鄖西縣許多鄉村旅游景點都位于鄉村,從縣城到達旅游景點缺乏相應的公共交通,城市出租趁機宰客,加之許多地方路面狀況不好,使得游客難以進入。其次,鄖西縣鄉村旅游景點忽視了對衛生間的管理和清洗,衛生條件對游客的旅游體驗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再次,鄖西縣許多景點雖然有一些旅游飯店,但是食宿環境較差,規模較小,也缺乏當地特色,在旅游旺季難以滿足需求,加上旅游景區也缺少健全的設施,游客可以參與的項目設施很少,吸引力不夠強。最后,鄖西縣鄉村住宿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旅游旺季時,鄉村民宿接待能力遠遠達不到要求。許多游客千里慕名而來,卻在景點周圍找不到安全舒適的住房,只能選擇一日游,這使得游客的旅游體驗和鄉村旅游收益都大打折扣。
3.1 合理有效地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規劃與開發。首先,在打造好現有的旅游景點和景區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對于鄖西縣原有的旅游景點,如“七夕廣場”、五龍河、龍潭河等,要注重使其朝著精致化、高雅化、便利化的方向發展。在進行新的旅游景點開發規劃時,要對待開發的項目作出充分的評估,確保其具有開發的可行性和實施的科學性。其次,在開發規劃旅游項目時,鼓勵周圍居民以戶和村為單位,加強“一村一品”建設,發展特色農家樂、農業觀光、農業采摘等不同形式的鄉村旅游活動,增強各個旅游景點之間的聯動性和集群性。最后,在旅游宣傳上,要利用好互聯網平臺,創新宣傳方式,優化宣傳策略。設置專門的鄖西縣鄉村旅游宣傳平臺,并成立專門的宣傳隊伍,開設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賬號,利用視頻、圖片、訪談等方式進行不定期的系統宣傳,將本地特色和地理位置、預約購票、購買紀念品等相關信息推送到網絡平臺,還可以同時采用線上宣傳和線下活動共同發力的立體宣傳模式,進一步提高鄖西縣鄉村旅游的知名度。
3.2 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產品。一是要設置專門的鄉村旅游特色產品官方網絡銷售渠道和線下銷售渠道,以便游客能夠選購種類齊全的旅游商品,實現“一站式”購物。二是要深入挖掘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將當地人文風情和歷史文化巧妙地融入旅游產品和紀念品之中,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產品,提升文化品位,進而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3]。具體而言,一方面要保證旅游農產品的品質,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工藝品的設計水平,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旅游文創產品。在旅游農產品方面,鄖西縣的馬頭山羊肉禮盒、七夕美人茶,獲得銅獎的神霧毛尖、真武大帝酒、“天河情”核桃油等都可稱得上是特色產品,要保證游客獲得質量上乘的這類產品,進而打造本土的農產品品牌。在旅游工藝品方面,鄖西縣的七夕文化、各種民俗風情館為開發特色旅游文創產品提供了思路和素材。因此,要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故事,以地方特色為依托,利用文創產品藝術性地再現歷史。
3.3 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及管理。在硬件設施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當地交通道路建設,確保舒適、通暢交通道路通向景區,沿途應當設置明顯的路標。另外,還可以根據現有的旅游路線,開通點對點的班車,為游客游玩提供便利。在吃住行方面,要做出特色,保證質量。鄉村旅游的重點在于“鄉村”二字,游客前來游玩是為了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所以做出特色是重點。飲食方面要綠色、天然,住宿方面要干凈、舒適,出行方面要便捷。因而,需要加強勞動教育培訓,提高當地人民的文化素質,從而提供更高水平更高素質的服務。景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對游客的旅游體驗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政府要予以重視并進一步規范和強化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4]。完善景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加強鄉村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而且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鄉村旅游設施體系建設。
在我國已經基本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的背景下,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鄉村成為下一階段我國的主要任務,作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重要方式之一的鄉村旅游,不僅成為鄉村發展的新活力、新動力,在未來也必將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