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偉 徐玉鵬 趙忠祥 黃素芳 郭志頂 紀明妹 劉 震*
(1滄州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河北 滄州 061001;2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產品質量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不僅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對我國的農業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蘇丹紅鴨蛋、瘦肉精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和發展的穩定。而通過溯源技術為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產品賦予一個獨立標識,并為每一個產品生成一個獨立的資料庫,進而形成農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可以解決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困境。只有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達到對農產品生產過程各節點的全程質量監控,才能最終實現農產品優質化及無公害化。
農產品質量溯源,是指在農產品產供銷的各個環節中,農產品相關信息能夠從生產源頭至消費終端順向追蹤,或者從消費終端至生產源頭逆向回溯,從而使農產品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始終處于監管范圍中。人們現在所說的農產品質量溯源通??梢哉J為,運用多種前沿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條碼識別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產地、加工、運輸、批發及銷售等多個環節的信息管理。消費者可以進行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生產流程、質量檢測)查詢,保證產品質量信息透明和安全。
首先,農產品質量溯源可以覆蓋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部環節,實現全生產周期信息可追溯。通過溯源管理平臺,農戶可以自行維護產品基本信息,建立完善豐富的農產品檔案,將自身優質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過程全面、直觀地展示在消費者面前。消費者就能夠實時查看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情況,參與到農產品種植生產的監督過程中。其次,隨著農產品溯源制度的引入,生產者必定要采用標準的生產經營方式,以確保自身產品正面信息出現在公共信息鏈上,也從側面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性。第三,當農產品發生質量問題時,通過溯源產銷信息可以快速根據相應標識進行產品召回,也可以利用各生產節點的信息鎖定焦點,找到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第四,當溯源制度大面積推廣時,也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信息的了解。通過全面公開的農產品信息查詢,可以使消費端用戶吃的放心,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3.1 傳統方法。最早溯源方法十分容易實現,主要是利用紙質檔案實現對農產品種植及流通過程的記錄。當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查看紙質檔案找到責任人。這種方式也是傳統農業最常用的手段。該方式具有投資少、操作門檻低及易實現等特點。但這種方法效率低,易出錯,且可信度不高。
3.2 物理方法。主要利用條形碼、二維碼及RFID標簽等物理載體,將農業產品信息(語音、文字等)通過編碼寫入其中。消費者或者監管機構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對標簽進行掃描,即可獲得其中包含的農業產品信息,實現對農業產品生產環節及運輸流程的查詢和監管。該技術方便快捷,保密性好,但其初期仍未改變溯源技術可信度低的缺點,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進步使這一情況得到了改善。利用區塊鏈技術的特性將農產品信息實時上傳至公共信息鏈,使每個生產節點都具有產品信息備份,單個節點無法修改上傳的產品信息,以此提高農產品信息的可信度。
3.3 化學方法。不同農產品由于生產地環境條件不同,其內部所含有的礦質元素組成、含量或同位素豐度均有不同。通過對農產品某項指標的化學檢測,利用聚類分析法等手段也可以達到實物溯源的目的。這種方法在一些乳制品、肉類制品及大米等農產上均可以使用?;瘜W方法直接對農產品內部化學物質進行分析,所以真實性可以得到保障,且準確度較高。但該方法所需時間較長,一些分析技術的成本較高,只能針對某一特定時期進行分析,無法做到生產各環節溯源,局限性大。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質量溯源已在多種農產品中實施成功,如肉豬、奶牛、鮮魚等,已經可以實現養殖過程追溯,為農產品質量提供有效保證。雖然我國的農產品溯源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溯源體系,各部門僅在本地區作物上進行了部署,且沒有達成統一標準,導致各企業之間不能進行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其次,當前農產品溯源成本較高,由于溯源過程中需要對生產、加工、銷售和流通等多個環節進行溯源,因此若開展商品溯源會帶來經濟成本的增加。而可溯源產品在銷售環節并未帶來附加利潤,所以未來需要培養人們接受溯源產品的意識,以便有更多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加入到溯源產品體系中。
涵蓋農產品生產到消費的各環節質量溯源體系,是我國農產品消費的發展趨勢。隨著物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建立起一個由全國統一調度的、可完全信任的溯源系統,其供應信息鏈可以實現開放、透明、可靠和安全,同時降低應用成本,使溯源技術能更好的在農業產品中得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