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河北省農業信息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河北省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理念,以促進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優勢產業在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方面充分融合創新,中藥材、高端乳品等產業集群數字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建成道地中藥材全產業鏈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平臺由質量追溯系統、數據采集系統、飲片追溯系統、專家服務系統、產銷對接系統、平臺大數據系統等組成。截至2020年底,平臺入駐企業2 000多家,已完成全省18個中藥材產業大縣對接工作。建成統一的高端乳品智能化養殖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奶牛發情自動揭發、產奶量自動上傳、飼料配方精準控制、環境溫濕度在線監測、生鮮乳質量全程追溯,實現了環境監測、信息采集、精準投喂、質量追溯等環節智能化管理。優質專用小麥、設施蔬菜、優質食用菌、特色水產、優質專用葡萄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中,大部分規模化園區、種養殖場建有智能化管理設施,在生產數據采集、智能化控制、專家服務、質量追溯等環節實現了智能化管理,正在逐步形成統一的智能化生產大數據信息平臺。
2.1 基地入駐率低。建成的平臺目前多以公司形式運營,公信力不足,基地入駐平臺意愿較低,入駐沒有實現全覆蓋,供應信息不足以支撐需求。
2.2 持續經營能力不足。平臺運行成本較高,部分處于公益服務階段,缺乏長期自我維護運營能力,不能做到持續發展。
2.3 入駐平臺基地分布較散,產品品類多,建立作物生長和病蟲害發生環境的數字化模型進度慢,不能及時提供精準生產管理和病蟲害發生預警等服務。
2.4 入駐平臺基地服務能力不強。入駐平臺基地基礎設施和產業社會化服務不健全,尤其在農業科技、物流倉儲等方面相對薄弱,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營銷隊伍建設發展滯后,品牌塑造不足,加之宣傳推廣成本較高,造成生產與市場營銷銜接不夠。
3.1 吸引各類服務主體。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將相近的產業平臺進行整合,對平臺建設實行分類指導、分級推動和分期規劃,引導生產、銷售、加工主體和專家、物資、金融等服務主體入駐平臺,以實現對種養殖企業生產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為產業決策與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3.2 完善產業平臺功能。提升已建的全產業鏈大數據服務平臺,擴充遙感遙測數據,增加初加工管理系統,云檢測中心、倉儲配送可信化系統和產品賦碼交易系統,實現“線上交易、線下流通”,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基本模式。
3.3 推進產業數據共享。整合已有的智慧農機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打造數字化特色優勢產業應用平臺,突出技術服務、全程監管、質量追溯、產銷對接等關鍵環節,推進跨平臺、跨應用、跨業務體系的產業數據共享、分析和應用,實現各個集群的企業生產經營、政府監管決策有機結合。
3.4 打造統一營銷平臺。利用平臺開展優質農產品線上直供和線下對接,開展投入品及農事服務產銷對接,并在成熟電商平臺搭建農業特色優勢集群農產品展廳,積極參與農特展會,拓展產品銷售渠道。
3.5 加大產品宣傳推介。結合產業大數據平臺及公共傳媒宣傳集群企業,推介優勢特色產品,助推集群全產業鏈創新機制及集群建設經驗和做法,擴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3.6 組建產業專家團隊。以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為主線,以產業為單位組建產專家支撐團隊,利用專家講座、直播等線上培訓和線下觀摩指導產業生產,充分發揮農業專家團隊的技術引導作用,為各產業集群經營主體提供技術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