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濛 周彥超 任玉敏 李 威 張 姿 田夢妮
(1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91;2中國林科院ABT研究開發中心 北京 海淀 100091)
隨著技術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國設施蔬菜栽培實現了周年生產、不間斷連作的生產目標。設施內溫、光、氣、水、肥的管理難度較大,菜農在栽培過程中常過量的澆水、施肥,致使土壤情況逐漸惡化,土傳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加上設施內溫濕度等管護措施相對粗放,極易造成根系發育不良,出現不扎根、須根少、根尖發黃甚至呈淺褐色等現象,直接影響到蔬菜的生長發育,使蔬菜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降低菜農收入。
2.1 保持土壤溫度。越冬茬蔬菜生長緩慢,其根本原因是根系生長勢衰弱。對于越冬茬蔬菜而言,冬季寒冷時節氣溫降低使土壤溫度下降,直接導致蔬菜新根生長困難,蔬菜根系停長,根系群逐漸老化。適宜的土壤溫度是蔬菜根系正常生長的關鍵,大部分蔬菜根系生長的適宜溫度在20℃~22℃;土壤溫度在12℃左右時,新根生長發育緩慢,不易扎根,根系生理活動受阻;溫度在8℃以下時,蔬菜根系基本停止生長;土壤溫度長期在5℃以下時,許多蔬菜會受凍而死[1]。設施內越冬茬蔬菜種植過程中,可通過控制氣溫調節好地溫,保持土壤溫度的適宜與恒定。
2.2 適時適量灌水。水在作物生長過程中不可或缺,但在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過量的水分會對根系造成傷害。“澇長秧子旱長根”,在一定的土壤濕度范圍內,土壤含水量越低,越有利于根系生長。過量澆水會使土壤通透性變差,擠壓土壤內空氣,使根系呼吸困難,導致悶根、紅根、死棵等根系問題;過分的干旱會使根系受害,輕則缺水使蔬菜發生萎蔫或接近萎蔫,蔬菜葉上的氣孔會自動關閉,光合作用停止,使蔬菜明顯減產,重則會嚴重脫水導致死亡。生產中一般采用滴灌或微噴技術控制灌水量,以根系精準灌溉替代大水漫灌,保持根際土壤濕度相對穩定,有利于根系正常生長。另外,冬季水溫較低,冬季棚內澆水尤其是中午地溫高時澆水,會使土壤溫度下降。且水的比熱容較大,土壤溫度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極易導致蔬菜根系受傷,影響其正常生長。因此,在冬季要特別注意,最好在晴天上午10:00以前澆水,盡量避免澆水后遇到連續陰天;澆水量不要過大,忌大水漫灌,使地溫難以恢復。有條件的可在溫室內設水池,將水抽入池內升溫1~2 d再使用,無水池的可采用地下水灌溉,嚴禁在冬季采用地表水直接灌溉。澆水后,可適當提高棚溫1℃~2℃。
2.3 陰天適當補光。光照強度也影響著根系的生長,光照在為蔬菜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的同時,也是調節植物許多重要生命活動的來源。在冬季低溫寡照情況下,尤其是遇到連續陰雨、霧霾天氣時,如果連續幾天不揭棚,讓秧苗長期在黑暗環境下生長,容易出現竄苗、旺長等現象。根系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上下部生長不均衡,晴天揭棚后,極易導致秧苗停長。因此,連續陰天或霧霾天氣時,應盡可能揭開棉被,讓秧苗能夠見光;同時,可采用日光燈等進行適當補光,防止植株出現徒長早衰。
2.4 合理施肥改良土壤
2.4.1 防止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會影響作物根系的下扎和更新,新根的生長速度趕不上老根壞死的速度,新根量減少,使根系整體質量下降,不利于根吸收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嚴重的會加重漚根現象。
2.4.2 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決定著土壤肥力高低,提高有機質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優化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透氣、透水等理化性質,防止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優化土壤結構,可結合增加有機肥施入量進行深翻,減少化肥的施入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耕作層,疏松土壤,擴大根系分布層,提高蔬菜抗旱、抗寒能力,提高根系對養分的利用效率。追肥時混施生物菌肥等土壤調理劑,同樣具有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抑制土傳病害、保護根系的功效。
2.4.3 控制化肥施用量。許多農戶看到蔬菜生長緩慢,就認為是肥料不足造成的,開始大量施肥。應注意,不要一次施肥過量,以免肥大傷根,影響根系下扎。可在土壤缺水時,隨水滴灌適量水溶肥和液體有機肥,同時葉面噴施GGR蔬菜專用肥1 500倍液+0.3%磷酸二氫鉀溶液,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葉面補充磷鉀肥和微量元素,結合GGR刺激蔬菜生根[2],防止蔬菜葉片老化,增強蔬菜整體長勢。
2.4.4 做好日常管理措施。不管是澆水還是噴藥,均需選擇晴天的上午,且需小水勤澆,不能大水漫灌。土壤見干見濕時要及時劃鋤,可防止土壤板結,同時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在土壤通透性好、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土壤中有機養分的分解轉化速率加快,根系發達、毛細根多,根系對養分的吸收速率會得到提升。
2.5 根部病蟲害防治
2.5.1 根部病害的發生與危害。根部病害,主要是鐮刀菌、腐霉菌及其他一些土傳病菌造成的根腐病、黃萎病、細菌性青枯病、疫病等病害,造成植株根系發育不良,削弱植株長勢,嚴重的會造成植株上部枯萎,甚至出現死秧。根部病害在澆水多、濕度大的情況下發生會更加嚴重,且絕大多數病害會隨漫灌澆水傳播,使病害面積擴大。根結線蟲為害植株根系,通常會引起植株供水不足,使上部葉片萎蔫,嚴重的葉子變黃以致枯死。其它地下蟲害常造成缺苗、斷壟或使幼苗生長不良。
2.5.2 防治原則。設施蔬菜根部病蟲害的防治,應采取以農業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手段。農業防治同物理、化學防治等配合進行可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農業防治主要有選擇抗病品種、選用健康種苗、適當輪作、深耕滅茬、合理施肥、適量灌水、合理留枝葉、搞好衛生等技術措施。
2.5.3 防治方法。在定植前增施有機肥、秸稈、稻殼等有機物,結合撒施石灰氮、棉隆等化學土壤消毒劑。通過有機物腐熟過程產生的高溫,結合日光溫室效果提高棚內溫度,進行高溫悶棚,可殺死土壤、立柱、墻體表層的大部分病菌、根結線蟲和其余蟲卵,對根部病蟲害可起到非常好的預防效果。生長期地下病害防治常用藥物有:福美雙、普力克、氯溴異氰尿酸、多菌靈等;地下蟲害防治常用藥物有:毒死蜱、護地凈、吡蟲啉、辛硫磷等[3]。根部病蟲害發生在土壤中,不利于及時發現,在地上部莖葉表現出相應癥狀后,再進行用藥防治,大部分為時已晚。所以,應重視根部病蟲害預防和根系日常管護工作。
2.6 正確選用生根劑
2.6.1 生根劑種類。當前市場上有諸多具有生根、養根功能的產品供菜農選擇,主要有氨基酸類、腐殖酸類、海藻酸類、甲殼素類、生物菌類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生根劑作用方式不同,其中大部分能達到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的作用。但是,許多生根劑都隱性添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類或萘乙酸類等植物激素產品[4],產品作用迅速,適用于苗期或生長后期的蔬菜,但是連續或過量使用易引起蔬菜徒長和早衰等問題。
2.6.2 生根劑的選擇。在生產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選擇生根劑,如生物菌類生根劑適用于土傳病害較多的地塊,有線蟲的棚內可選用淡紫擬青霉等菌劑,其中的有益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侵染和增殖;根系發育不良,生長緩慢,需刺激生根、促進根系發育并改善果實品質時,可選用氨基酸類生根劑;當遇到干旱、低溫等不良環境條件,需提高植物根系的抗逆能力時,可選用海藻酸類或甲殼素類生根劑[5];當土壤板結時,根系對養分吸收利用效率低,需改善土壤環境,為促進根系的生長和發育時,可選擇腐殖酸類或魚蛋白類生根劑。
2.6.3 生根劑的使用。蔬菜栽培生長周期內一般需多次使用生根劑,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盡量同類生根劑連續使用2~3次,可起到更加良好和穩定的效果。另外,生根劑內含一定營養,可促進根系發育,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但不能與肥料互相替代。使用生根劑后應及時施肥,以防作物脫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