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乾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金昌 737100)
習總書記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梢?,依托區域紅色資源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
河西走廊充分挖掘和利用西路軍紅色旅游資源,打造西部紅色旅游發展方式,提升紅色旅游多方面綜合效益,不僅能推動西部鄉村產業興旺,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而且能夠直接使當地群眾受益,也能有力推動當地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
甘肅金昌地處河西走廊要道,是當年紅西路軍浴血奮戰之地,有著祁連山、焉支山等綠色生態資源,又具有西路軍遺留下來的紅色精神文化,因此挖掘西路軍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文化旅游,不僅能讓人們體驗多元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還能將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落到實處,實現當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金昌把鄉村發展同西部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相結合,強化產業導向引領,實現“一村一品”。充分利用西路紅軍留下的紅色資源,打造“紅色+生態農業(西部高原夏菜)”、“紅色+休閑康養(八冶全市醫養)”、“紅色+培訓研學(各處戰斗遺址)”、“紅色+非遺傳承(紅山陶瓷文化)”、“紅色+風景名勝(驪靬羅馬文化)”、“紅色+地方特色(毛卜喇卍字燈)”、“紅色+ 自然風光(祁連森林冰川)”等農業新形態,開發鄉村特色文旅產品,助推鄉村產業與經濟發展。借助紅色資源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如與紅色景區夜經濟相融合,展銷農村特色農產品。
在新形勢下發展西部紅色旅游,不僅能夠改變多年來西部旅游千篇一律的狀況,推動西部旅游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形成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而且能為西部鄉村地區帶來豐富的人氣流、物業流、資金流、信息流,還可有效整合多方資源,輻射帶動餐飲業、住宿業、運輸業、養殖業、種植業等行業的發展,延長和拓展各種產業鏈,進而催生農村新業態的產生,不斷優化西部鄉村產業結構,進一步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金昌以紅色文化遺產配套設施建設為契機,以國家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提升鄉村宜居性和整體風貌,對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融合鄉村風俗民情,特色飲食、環境保護區域發展等,探索多元融合的紅色旅游模式(如毛卜喇紅軍枸杞園),堅持“保護祁連山綠水青山,再造焉支山金山銀山”的理念,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和產業循環經濟,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如播放電影《祁連山的回聲》,讓人們在重溫西路軍烈士精神的同時,思考對祁連山綠水青山的保護與開發;嘗試借鑒福州的“福道”經驗,讓人們親近祁連冰川,感受大自然的雄奇震撼;讓人們觸摸原始森林,呼吸大自然的天賜給氧。其次,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創造就業機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豐富農民的參與形式,引導農民以土地流轉、開發景點、打造產品為紐帶參與紅色旅游產業開發,強化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不斷提升旅游經濟效益,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作為發軔于甘肅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西路軍精神是甘肅人民的精神標桿和價值引領,因此,發展西部紅色旅游能更好地為實現西部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西路軍紅色文化是河西走廊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是西部紅色旅游的靈魂。當前,我們要解決好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重點難點在西部“三農”;要構建新時期新發展格局,發展的潛力后勁在西部“三農”。
我們要全面推進西部鄉村振興,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因此,我們一是要充分利用西路軍紅色資源,以西路軍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感召人,以增強群眾改造西部環境、振興鄉村經濟、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實現鄉村精神振興。二是持續開展鄉村紅白大事報審、評選最美金昌人、爭做道德標兵、表彰模范家庭、獎勵致富模范、修編村規民約、打造“村晚”舞臺、綠化美化家園、成立志愿者隊伍、講好西路軍故事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以培育西部文明鄉風、淳樸家風、憨厚民風。三是利用金昌每年組織舉辦的“古風紅韻,文化惠民”文化旅游主題活動——“主播帶你游金昌”、“紅西路軍在永昌”、“多彩非遺在故鄉”三大系列十余項活動,準確把握金昌紅色旅游的文化特性,突出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實現與鄉村文化資源的融合開發,涵養鄉村人文精神,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四是打造文化平臺,大力提升村民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以自身文化自覺成就鄉村文化自信。
鄉村振興不只是要提升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更要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在大力發展農業產業的同時不斷挖掘西部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利用西路軍影片展、鄉鎮廣播站、文化廣場、村鎮文化站以及文化三下鄉、農民業余樂隊、群眾廣場舞、結對幫扶、七一紅歌賽、春節社火團等活動促進優秀文化傳播,不斷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用紅色文化滋養農民的心智,培植做人的根基,堅定村民文化自信,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助力地方干部群眾上下一心,艱苦創業,助推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西路軍紅色文化是一種獨特的地方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既是一項造福于民的經濟工程,更是一項具有新時代意義的教育工程。要在發展紅色旅游理念上大膽創新,全方位搭建紅色旅游的平臺,豐富紅色旅游的內涵,實現從單一的景點旅游模式向多區域全方位旅游模式轉變,實現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教育”“鄉村地域民俗”“西部觀光農業”等協同共進,融合發展,開發具有西部特色的旅游產品和紅色文化產品。
同時,要提升紅旅文化的品位,激活西路軍紅色資源的經典魅力,不斷挖掘西路軍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出一批以紅色研學(體驗吃穿用)、紅色文創(寫拍西路軍)和紅色旅游(聆聽血戰場)相融合的創意產品。依托永昌西路軍指揮部舊址、北海子西路軍烈士陵園、永昌西路軍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既能滿足人民群眾觀光旅游、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愿望,又能為人們學習紅色歷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搭建平臺,同時要重新審視西部農村出現的新特征、西部農業發展的新模式、西部農民呈現的新狀態,才能切實推進“紅旅文化”富民育民的步伐,讓西部鄉村振興落地生根。利用紅色旅游平臺,我們可走進西路軍烈士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可來到紀念館旁“田間課堂”體驗“農耕文化”,可漫步金昌濕地景區對比感受紅軍艱苦歲月,可暢游異域風情驪靬古城體驗多元文化。
金昌將把河西走廊與紅西路軍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紅色旅游景區串聯成紅色區塊鏈旅游線路,如“武威(血戰古浪,激戰涼州)———金昌(力戰東寨,攻占永昌)——高臺(血染高臺,苦戰倪家營)”西路軍足跡游,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將西路軍各景點的戰斗場面更直觀生動地呈現在游客面前,為游客提供比較全面、真實的西路軍戰斗生活場景,讓紅色事件“活”起來,讓戰斗場面“動”起來,使游客切實通過體驗式旅游感受慘烈戰場的震撼,在游覽的同時接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教育,提高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從而擴大紅色旅游的影響力,放大紅色文化旅游的綜合效應。
金昌借鑒“云經濟”發展模式,利用航拍技術,順應小視頻發展趨勢,讓“云端紅色旅游”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動力,在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紅色旅游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金昌借助網絡直播,將金昌特色美食、文旅商品、紅色景區等推薦出去;將金昌七彩瓜果、綠色蔬菜、健康雜糧、醇香美酒、甘甜茶飲等特色產品進行廣泛宣傳;大力推出大漠營盤、火星探秘、羅馬古城、圣容山莊、文昌玉園、菊花夢苑、西域日落、紅山陶瓷等鄉村旅游景點;傾心打造花海休閑、農產品自摘、地方小吃、黎麥油菜等地方風味產品,為鄉村振興開拓出更為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