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菁菁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 河北 圍場 068450)
隨著國家對新型能源的倡導,風力作為一種新型的發電能源,在高原地區、海邊等地建設比較多,而在風電建設過程中往往會占用林業用地,尤其是風機建設過程中因建設材料、施工機械、設備及工作人員的臨時工棚設置等會占用部分國有林場土地,風機建設完成后又必須要對這些臨時用林地進行生態修復,采用現代化的林業技術使土地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再現植被覆蓋,恢復綠水青山,因此在風電的建設規劃方案中應該配套占用林地的復墾部分。但是由于風電建設的不確定性,臨時占用的林地的大小、規模又不一樣,有些還存在拖延工期的現象,和剛開始設計的方案相違背,這就導致對臨時占用林地復墾時出現較大的技術差別,復墾技術也會隨之改變。
從塞罕壩林場的風電建設項目來看,一般風電建設過程中會存在以下幾類林地占用情況:①用于施工人員臨時指揮辦公和居住的生活區域,這類區域占用面積比較大,還有一些生活區域因后期的長期駐扎,成為永久性工業用地。②風機建設及電纜布設時施工材料堆放的料場,因有一些材料對林草等資源毀滅性較大,會造成對這些地塊的不可逆性毀壞。③用于風機翅膀、風機柱子等設備臨時放置的地塊,這些設備會對樹木等植被造成一定的毀壞,不過恢復起來比較容易。④用于顆粒等材料攪拌的工廠用地等。一般的風電公司每隔4 ~5 個風機座就會設置1 個臨時施工場地,占用1 個斑塊的林地,所在林地主要為人工林,包含部分人工和天然混交林,所占林地主要為林路兩側的地塊,面積小則10 ~20 畝,大則100 余畝。因一般為臨時性用地,所以地面鋪裝主要為石頭、礫石和灰土等,部分地塊像風機座底部會進行水泥硬化,還會對場地進行填挖方土,所以后續的復墾需要采用綜合技術,且復墾的難度也較大。
2.1 嚴格執行方案,吃透設計意圖。要結合施工方案和造林綠化方案的要點,結合風電占用林地的各節點施工環境同步研究分析,理解復墾的方向,熟悉施工環境,特別要注意周邊的環境,如坡度、土壤、光照條件等。分析施工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復墾帶來的各項影響要素,如果方案不夠詳細周到,要及時進行修改完善,要進行標記并和相關林業部門進行協調解決。仔細研究方案有利于分析地塊的各種環境,劃出重點復墾樹種,再與原來的植被和圖紙進行對比,最大程度恢復生態環境。
2.2 考察林地占用程度,擬定修復時間進度表。對臨時占用的地塊進行仔細考察,充分了解復墾地塊的現場情況,尤其是地形、風向等,還要考慮道路交通、建筑垃圾移位條件等,根據這些影響因素,草擬出作業進度,制定嚴格的修復時間進度表,以利于快速修復,充分保證復墾的質量。
2.3 選擇合適苗木,做好營林造林準備。因為被占用林地的復墾技術指標主要是造林綠化和植被恢復,所以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復墾尤其重要。①復墾時選擇什么樣的樹種和植被,需要根據地塊的立地條件而定,重點選擇適宜生長的鄉土樹種和便于管理的樹種。②充分考慮植物群落結構類型及要選擇的樹種要形成怎樣的群落結構,是構建單一結構的林分,還是要建設混交林,復墾后的林地是公益林還是用材林,等等。③復墾要考慮森林結構的完整性,要充分考慮森林類型,保持綠化覆蓋率,保證森林資源的連續性。
3.1 復墾模式一
3.1.1 適宜樹種。灌木、小喬木、喬木樹種。
3.1.2 適宜地塊類型。河干流地塊、臨路地塊。
3.1.3 造林地塊條件。地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以潮土為主。
3.1.4 造林技術措施。①整地時間及規格:春、秋季穴狀整地,栽植穴規格為80 cm×80 cm×70 cm,品字形排列。整地時揀出石塊,坑內活土層不得低于20 cm。②栽植:春、秋二季均可造林。植苗前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泥漿溶液蘸根,并澆透定根水,澆水后封土。
完善應用系統建設,構建師生數據的全周期管理,通過更開放的服務平臺、更強的服務黏性、更多元的服務提供、更智能的服務匹配、更友好的服務展現,有效促進管理信息化向服務信息化的轉變。
3.2 復墾模式二
3.2.1 適宜樹種。灌木樹種選擇紫穗槐、大葉黃楊、紫葉小檗、薔薇、連翹、月季、紫荊、錦帶花等;喬木樹種選擇柳、刺槐、楊樹、國槐、欒樹、合歡、五角楓、千頭椿、紅葉椿等。
3.2.2 適宜地塊類型。河干流、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河支流、縣道。
3.2.3 復墾造林地條件。地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以潮土為主。
3.2.4 造林技術措施。①整地時間及規格:春、秋季穴狀整地,栽植穴規格為80 cm×80 cm×70 cm,品字形排列。②栽植:春、秋二季均可造林。植苗前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泥漿溶液蘸根,并澆透定根水,澆水后封土。
3.3 復墾模式三
3.3.1 適宜樹種。火炬松(或油松)和檉柳(或沙棗)混交林。
3.3.2 適宜復墾地類型。沙荒、平坦沙地、退耕地。
3.3.3 造林地條件。輕度鹽堿地。
3.3.4 造林技術措施。①整地時間及規格:春、秋季穴狀整地,整地規格100 cm×80 cm×60 cm。整地時生土作埂,熟土回填。②栽植:在春季或秋季造林。分層埋土踩實,埋土超原土印4 ~5 cm。③造林方式:采用植苗的造林方式。火炬松(或油松)和檉柳(或沙棗)帶狀混交,混交比5∶5,栽植株行距2 m×3 m。火炬松苗高20 ~30 cm,地徑>0.4 cm;檉柳基徑0.6 ~0.8 cm。
3.4 復墾模式四
3.4.1 樹種。灌木樹種選擇錦帶花、紫葉小檗、薔薇、連翹、月季、榆葉梅、紫丁香等;小喬木樹種選擇火炬樹、暴馬丁香、黃櫨、木槿等;喬木樹種選擇楊樹、刺槐、椿樹、國槐、欒樹、油松、五角楓、雪松、側柏、千頭椿、紅葉椿、合歡、黃金柳等。
3.4.2 適宜地塊類型。大面積占用林地。
3.4.3 造林地條件。地勢平坦開闊,土層深厚,土壤類型多樣,以潮土為主。
3.4.4 造林技術措施。①整地時間及規格:春、秋季穴狀整地,規格為80 cm×80 cm×70 cm,品字形排列。整地時揀出石塊,坑內活土層不得低于20 cm。②栽植:春、秋二季均可造林。植苗前用生根粉水溶液或泥漿溶液蘸根,并澆透定根水,澆水后封土。
3.5 復墾模式五
3.5.1 樹種。營造刺槐(或國槐)+柳(或臭椿、火炬樹、紫穗槐)混交林。
3.5.2 適宜造林地類型。田間道路、溝、水渠、農田林網。
3.5.3 造林地條件。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3.5.4 造林技術措施。①整地時間及規格:春、秋季穴狀整地,整地規格80 cm×60 cm×40 cm;整地時生土作埂,熟土回填。②栽植:在春季或秋季造林,行間混交,主林帶外側一行為刺槐(國槐),內側一行為柳樹。分層埋土踩實,埋土超原土印4 ~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