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商洛學院健康管理學院,陜西商洛 726000)
根據2015年7月發布的《第36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結果顯示,我國網民的規模持續擴大;學生群體成為中國網民的最大組成部分;移動互聯網(手機)的使用占據了互聯網絕對的主導地位;搜索引擎、網絡新聞作為互聯網的基礎應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逐漸成為人們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借助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信息輸送更加注重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推薦,提升用戶體驗。
1.總體網民規模。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 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 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8.8%,較2014年底提升了0.9%,雖然整體網民規模增速繼續放緩,但網民規模已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
2.網民群體分布情況。對網民的職業分布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6月,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4.6%,其次為個體戶/自由職業者,比例為22.3%,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員占比合計達到16.3%。
3.手機網民成為主要的互聯網使用者。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 億,較2014年12月增加3679 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
4.信息獲取類應用與前沿技術融合發展,實現個性化服務。搜索引擎、網絡新聞作為互聯網的基礎應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未來幾年內,這類信息獲取的應用將會在深度和用戶體驗上會有較大突破。以更加個性化的方式推送符合使用者需要的信息,進一步增加用戶體驗。在網絡平臺的設計和反饋方面將更加切合使用者的搜索習慣。
為了解大學生對互聯網絡的使用狀況,圍繞學生對于網絡的使用情況,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為主的研究方法,對分層隨機抽樣獲得的342 個樣本進行調查[1-2],結果顯示:1.智能手機成為使用互聯網絡的主要工具,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較長,62%的學生每天平均使用手機在3 個小時以上;2.大學生獲取和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為微信朋友圈、QQ 空間、QQ群、貼吧等實時交流平臺;3.信息獲取的方式中被動接受信息仍然占據了相當大的部分,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信息吸引,互聯網絡使用帶有很大的娛樂目的;4.大學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但是對網絡依賴的自覺程度不高;5.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網絡信息的關注度并不理想。
網絡在大學生群體的廣泛普及,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逐漸開始重視互聯網絡時代,或者說“自媒體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大背景,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規律,積極探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搭建[3]。為了解目前陜西省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搭建及使用情況,在調查研究階段按照院校類別抽取了15 所較有代表性的高校作為研究對象,重點了解了網絡平臺建設的形式、內容設置、互動情況以及信息總量和更新數量,結果見表1。

表1 SX省部分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搭建及使用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信息平臺,以大學生心理教育網站的建立最為普遍,隨著智能手機和微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微信平臺的建立將成為未來網絡平臺的主要途徑。從內容板塊來講,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網站的內容模塊較為豐富,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類別:①心理中心簡介,包括心理咨詢中心及心理咨詢師的介紹、來訪者須知、工作時間和守則等;②心理健康中心新聞和公告,包括活動開展公告、交流學習會議、表彰獎勵等新聞動態;③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包括心理美文、心理電影、趣味心理、心理故事等科普知識;④心理健康課程;⑤心理健康學生組織,包括朋輩互助團體、心理健康學生組織活動等;⑥心理健康在線預約和咨詢,包括網上預約、留言與解答、在線咨詢等互動平臺;⑦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網絡平臺整體內容設置較為豐富,全面涵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方面,但針對性不強,還沒有較好地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詢教育任務。從網絡平臺的信息量和更新量來看,大部分網站的信息量保持在200—300 條,年平均更新量在20 多條。部屬院校、省屬重點院校的情況要好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茖W校,一些民辦三本院校效仿國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設置了“大學生素質拓展”和“潛能開發中心”,代替了原來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獲得了較多學生的參與支持??梢钥闯觯壳案咝>W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量和年更新量遠遠不足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且考察各個平臺更新的內容,大部分更新內容都是新聞動態和心理美文類信息,缺乏有針對性的互動交流平臺,這或許和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本身的私密性有關,也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使用度不夠理想有關。某些高校網站設立了留言板或在線咨詢模塊, 較好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由于許多互動信息不能直接公開,所以只能看到個別信息,但是從設置互動模塊的情況來看,一些高校已經開始設置并引起了學生的關注,但還有相當多的高校并沒有真正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良性互動。隨著網絡平臺建設的成熟,多渠道的信息互動將是未來網絡平臺建設的重點領域。
1.探索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內容
在調查中,很多學生反映根本不知道有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或者知道也沒有關注。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推送,形式上跟不上與學生的使用習慣,而且承載的信息沒有成功引起學生的興趣,容易被忽略[4]。目前,大學生主要使用智能手機作為網絡接入端,因此微信和朋友圈、QQ、微博等便捷的社交工具成了大學生最經常使用的自媒體,而大部分網絡平臺依然是以網站為主,即使建立了微信平臺等渠道,也沒有進行積極宣傳,影響不大。從承載信息上看,目前網絡平臺信息多帶有教科書般的知識講解,如果制作呼應時事熱點,帶有人文氣息,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信息將更容易被接受[4]。
2.整合多渠道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保持線上和線下的對接
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很多種形式,目前常用的包括網站、QQ、微信、微博、博客等。每一種渠道都有自身的適用范圍,能夠造成一定的傳播效果,如果各種形式結合成一種聯動機制彼此支持,將會顯著增加網絡信息的影響力。如在心育網站上同時提供微信平臺等手機介入的渠道,在微信平臺發布的時候又傳播網站和QQ 平臺信息,這樣學生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并選擇自己覺得最簡便的信息閱讀方式[5]。此外,網絡平臺作為虛擬的教育平臺,如果能夠和日常開展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活動相聯系,就能同時對線上和線下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搭建面向的群體是所有在校大學生,最終目標指向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維護和提高,為了評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狀況,評估網絡平臺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設目標,為進一步拓寬渠道、擴大影響力指明方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建設可聯系學生的需求反饋和網站的自身數據反饋建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評估指標[6-7]。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評估指標應至少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內容、目標指向;第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期望[8];第三,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平臺建設的影響力和信息傳播能力;第四,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時效性證據。結合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需求和使用調查以及對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調查分析,將各種要求標準指標量化的形式反映出來,見表2“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評估指標體系”。

表2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評估指標
心理咨詢是否可以在網絡上開展尚在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龐大的互聯網絡將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的重要平臺,其必要性已無須贅言。但總體而言,我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尚在探索階段,對于網絡新媒體的利用也剛剛開始,探索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網絡平臺將是今后眾多學者研究的內容。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信息場,實際上并不存在某個高校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網絡心育平臺的廣泛影響力完全可以跨越學校的界限成為更大信息網絡,其潛在的巨大力量不容小覷。對于尚處在起步階段的現階段來說,利用網絡達到心理宣傳、教育、咨詢、監控的功能,可以有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為實現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目標提供巨大的支持。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搭建,既要考慮到網絡運營管理和信息傳播的規律,又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工作原則。如何在網絡平臺的搭建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找到其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對于隱私保護,現實互動的創建等工作仍然是今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探索的重要內容。目前,網絡的形式主要依托于智能手機,在5G 技術的支持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將會有更多的領域和工作形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