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轄區企業聚集,涉及行業領域廣泛,外來務工人員被騙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聾啞人群體,接收外界的知識比較慢、被騙幾率較高的情況,近日,開發區派出所主動作為,組織轄區150余名聾啞職工,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一堂反詐宣傳課。課上,所里專職反詐宣傳員姜康結合“今日說法”欄目案例進行防詐騙知識講授,公司派員同步手語翻譯,全程配合默契,收效顯著。“非常感謝開發區派出所專門為我們的員工定制了反詐宣傳課,太有意義了。”該公司負責人如是說。(毛鋮芳)
為精準阻擊電信網絡詐騙,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恩濟莊派出所組建了一支“反詐宣傳流動小分隊”,通過真實案例、以案說法,將“防詐秘籍”送“貨”上門,切實增強群眾抵制電信網絡詐騙的“免疫力”,守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小分隊充分利用專職民警業務熟以及社區民警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將專職民警和社區民警捆綁進行作戰,針對高發案類型和受眾特點研究演講腳本,真正將反詐宣傳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為進一步普及反詐知識,更好地守護群眾的“錢袋子”,贛榆區公安局贛馬派出所聯合當地政府推出反詐核酸檢測卡。這張背面印有反詐知識的小卡片,不僅是核酸已檢憑證和反詐宣傳載體,更承載著警民聯手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共同努力。在贛馬鎮張元村核酸檢測現場,居民在做核酸的同時也接受了反詐教育,學習了反詐知識。“這張小卡片不僅能提升安全意識,也讓老百姓感受到守望相助的溫暖。”家住張元村的吳阿姨贊嘆道。
為鼓勵老黨員民警在接處警一線發揮光和熱,文昌派出所結合隊伍實際,設立“老警坐診”席位,安排具有二十多年基層接處警工作經驗的倪侃具體負責“接診”工作,采用“望聞問切”的方式在工作中發揮傳幫帶的作用。
“‘望’的是隊伍管理,‘聞’的是民情民意,‘問’的是責任落實,‘切’的是辦法措施。”“老倪同志曾是我的老領導,雖然現在不再擔任領導職務,但他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如果不能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在工作中,群眾對我們民警非常信任。不論什么矛盾,先把問題焦點找到,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大多都會妥善解決。”文昌派出所所長說,此舉不但有效推動了轄區矛盾糾紛的化解,還帶動了隊伍素養整體的提升。
為在接處警過程中贏得處置先機,川心派出所創新探索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雙推送”工作機制。
川心派出所通過總結提煉,提出處置矛盾糾紛警情的“五個第一”要求,即,第一時間問清警情基本情況、第一時間判明矛盾糾紛警情性質、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第一時間化解處置、第一時間收集匯總處置情況。通過“五個第一”,實現了矛盾糾紛處置在當地、處置在萌芽的目的。為保證調處效果,接處警民警在先期開展處置化解過程中會對警情性質以及后續是否需要進一步關注化解進行研判,并將需要進一步關注化解的警情“第一次推送”給相應轄區的社區民警。社區民警收到信息后,即對警情進行接受、登記、確認、分析并將需要進一步化解的矛盾糾紛警情推送給轄區街道綜治中心和社區,從而實現矛盾糾紛的“第二次推送”,自此完成矛盾糾紛警情的“雙推送”,最終通過信息共享、資源共用、方案共建、化解共聯的方式共同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
“黃花菜娃娃菜花椰菜,不要做被割的韭菜!”“冬瓜南瓜哈密瓜,不要做被騙的傻瓜!”“草莓藍莓蔓越莓,小心詐騙聽到沒!”……面對花樣百出的電詐手段,浙江省仙游市公安局蓋尾派出所的社區民警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將反詐宣傳工作常態化,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的“錢袋子”。近日,在轄區菜市場,隨處可見社區民警利用果蔬的諧音梗制作的反詐標語,讓群眾買菜的同時提高防詐騙的意識。社區居民表示這種宣傳效果很顯著,很接地氣。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全警特別是基層派出所的能力和水平,貴州省黔東南州公安局創新警務保障管理模式,以推進“互聯網+警務”為抓手,研發了“警務紅管家”App,并于近日正式運行使用。該App可辦理的業務包含工資查詢、車輛管理、資產申領、出差審批、零星維修、費用報銷、財務審批、裝備借調、被裝申領、醫療預約、食堂菜品投票、咨詢服務、投訴舉報以及涉案資金出入賬銀行流水查詢等9大類共30項。以上業務由線下審批改為線上辦理,實現隨時隨地提交,掌上移動審批,減少面對面簽字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廣大民警輔警交口稱贊。
面對轄區內各類矛盾糾紛日趨凸顯且復雜多變,其中又以婚戀矛盾糾紛占比最大的實際,城關邊境派出所以源頭預防為基礎,創新推出“家庭治安動態積分預警管理”,將家庭成員涉及的案(事)件、家暴、債務等20項內容制定評分標準予以量化,按照分值高低、矛盾糾紛緊急程度賦予“紅、橙、黃、綠”四個預警色,實施動態關注預警、跟進調處化解,實現了矛盾糾紛盡在掌控之中,矛盾糾紛及時得到化解,有效遏制了“民轉刑、刑轉命”案件的發生。立足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實際,城關邊境派出所還推動建立了“麻栗鎮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中心”,將警力下沉并聯合婦聯、社區開展實體化辦公,形成了“派出所+社區+婦聯”動態聯管模式,根據矛盾糾紛分值高低情況跟進介入、定期回訪促進降級,直至將婚戀家庭糾紛降至最低點。
“小課堂”促平安。派出所選派5名社區民警兼任村(社區)副書記,在19個村(社區)組建黨員先鋒隊、巾幗宣傳隊、青年服務隊、三老調解隊、治安巡邏隊,利用黨課、文藝、網絡等載體,邀請致富能手、道德模范、能人鄉賢等引導教育群眾,協助解決村務、警務熱點、難點問題。
“小陣地”保平安。派出所借助小田壩社區基層社會治理退役軍人、婦女、兒童等“六家共治”的成功案例,按照群眾認可、務實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則,在全鎮制訂村規民約,適時開展法律法規宣傳、矛盾糾紛排解、疫情防控等工作。
“小網格”護平安。派出所通過劃分3戶5戶聯防聯控小組、村民小組、自然村、行政村四級網格2446個,筑牢基層社會治理堡壘。
“小聯盟”創平安。派出所堅持資源集約、因地制宜、快速反應、共建共治的要求,組建校園、醫院、行業、保安、商戶平安聯盟,實行統一指揮調度、巡邏警力分片包干、聯盟單位業務培訓、監督檢查、聯席會議5項機制,充分發揮治安巡邏員、警情先處員、信息快報員、矛盾調解員、安全宣傳員的作用。
“小智能”固平安。派出所在重要點位增設視頻監控,實現治安動態“全景掌握”;推進“天翼看家”“平安鄉村”項目建設,精準整合社會視頻資源,并接入鄉鎮綜治中心后臺,通過鼠標“巡邏”、探頭“站崗”,有效降低轄區可防性案件發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