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燕
隨著企業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當前一大批青年職工已經成長為管理、生產、技術的骨干,擔當了港口發展中的生力軍。在競爭與發展中如何適應新形勢,實現港口團員青年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創新企業團員青年工作的機制、全面提升團員青年的整體素質水平、加強團員青年工作與港口生產經營的相互促進、為青年人搭建成長平臺、實現青年和龍口港共同發展是擺在共青團組織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龍口港團委高度重視團員青年的教育培養工作,一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一批高素質的年輕員工成為企業重要崗位的專業技術骨干,團員青年總體成長態勢是好的。青年是接受新鮮事物最迅速、思想最活躍的群體,新形勢下,團員青年的選擇、需求、愿望發生變化,產生一些矛盾和困惑,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希望建功立業,但面臨改革挑戰。改革對職工都有不同的影響,從大部分青年看心態還是積極的,能夠理解企業生存發展與個人成長的關系,希望能夠在新形勢下發揮才干建功立業。但青年職工在改革面前受到考驗,更加關注企業發展前景對自己的影響,產生了思變又懼變、渴望競爭又害怕競爭的矛盾心理,對不穩定的成長前景信心不足、充滿擔憂。
渴望提高素質,但培育效果不佳。在充滿競爭的時代,團員青年深知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大多數青年職工通過參加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等渠道增加知識、提高素質。但相當多的青年職工是從個人興趣和取得文憑出發,忽視了企業需求和立足崗位鍛煉成才的重要性。
學習意愿緊迫,但缺少良好氛圍。青年員工都意識到現在社會不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取得幾本專業或資格證書將難以生存。因此都希望通過學習達到一專多能,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但是青年人大多存在惰性、自制能力差、刻苦精神不足、經常半途而廢,同時只重眼前效果,不重發展后勁,自身在碌碌無為中浪費時光,這些問題和矛盾都應引起共青團組織的關注。
價值取向變化影響成長方向性。新時期,青年在價值取向上呈現多元化發展,更多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太滿足于依附團體成長、不太看中單位的集體榮譽和利益。這與長期樹立“以港為家”“立足港口奉獻青春”的理念受到沖擊,難以實現青年與企業共成長的價值取向。
培養機制變化影響成長積極性。首先,企業青年職工結構發生變化。近年來,企業新員工中本科生、研究生成為主體。他們文化層次高、專業性強、期望也高。而港口細分專業多,供需上存在矛盾,導致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崗位中難以發揮,學非所用,成長空間受限,容易產生失落無用心理。其次,青年干部選拔、人才培養機制發生變化。干部職位的數量總是有限的,于是出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而落水人才一大片,難以實現大批青年的期待。
企業青年工作的內容難以適應青年自身的特點。現有企業團的活動難以滿足他們的多種需求。時代在前進,青年工作也應該創新。團組織原有的工作方法滯后于青年思想的變化,團員青年參加組織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內在創造性難以發揮。
團組織開展活動成效不顯著。據調查研究,調查對象為部分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公司的在職青年,在調查對當前團的組織成效的總體看法上,37.9%的青年認為效果一般、印象不深。就個體而言,認為對自己影響較大的事物中,位居前列的分別是:網絡;社會風氣;同事、同學、朋友;父母;黨組織;團組織和其他社會團員。就團組織而言,目前開展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反映如下。

不 足 比例形式單調、內容較空,不能充分吸引人 39.2%沒有充分發動團員青年由下而上產生需求 21.5%上級怎樣指示,團組織怎樣說教,缺乏生動有效的“翻譯” 18.9%目前的活動形式和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 11.4%團的基層組織薄弱,團的活動無法經常開展 6.4%其 他 2.6%
如何讓團員青年敢于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團組織,充分發揮青年人才、人力資本優勢,是實現龍口港集團又好又快發展的保證。現階段,共青團組織如何教育、帶領、團結、幫助、促進廣大團員青年健康成長呢?
發揮團組織導向作用,促進青年健康成才。團組織要找準服務青年的工作著力點,充分發揮團組織在思想建設、文化生活、素質提升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努力為青年辦實事、解難題,使青年得到實惠,開展“我為青年辦實事”;做好青年文化生活服務工作,高質量的活動是共青團的生命。采取青年所樂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聯系青年,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體作為新手段;關心青年身心健康,通過開展“青年會客廳、拓展訓練、健身運動”等形式,不斷開闊青年心胸、增強青年體質、培育青年團隊精神,引導青年樹立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提升青年生活的品味。
實施崗位建功行動,將青年成才愿望融入企業發展。合理開發青年人力資源、提升青年技能水平,是團組織培養青工愛崗敬業、建功成才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興旺不衰的有力保證。為此,團組織應把青年成才愿望融入企業發展之中。圍繞專業技能、政治素養、興趣愛好等方面,引導青年根據自身特點,選定自己的成才目標,將個人理想與企業發展需要結合起來。以優秀青年勞模為代表,幫助其他青工自主設計成才目標,讓青年把自己的理想鎖定在立足崗位成才、促進企業發展上來。如在基層單位中可以班組為載體,突出“導師帶徒”活動,讓青工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技術等級;另外,以“QC 管理小組、技術攻關小組、青年突擊隊”等形式,圍繞生產重點難點進行集體攻關,使青年團員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提高崗位技能。
適應形勢變化,創新活動方式和載體。共青團的活動要從團的性質和青年的特點出發,注意內容的針對性、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講求活動實效,真正做到以活動促團建。一是活動策劃上要找到企業黨政所急和團員青年所想的契合點。二是從實際出發減少“大而全”“集中型”的活動,設計一些靈活、分散、參與面廣、意義實際的活動,并在活動時間安排上由“崗位型”向“崗位和業余相結合”轉變。三是要把團的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有機結合,找準共振點,把活動滲透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以尋求黨政更大支持。如創建“青年文明號”和培育“青年崗位能手”等。
凝聚團員青年,構建和諧企業。企業共青團工作必須以建設和諧企業為目標。一是推進青年與企業、自然的和諧。各級團組織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等節假日,廣泛宣傳,積極參與。組織開展“修舊利廢”活動,加強成本管理。加強生產、辦公設備的維護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規范操作。通過這些活動,既增強了青年的節約增效意識,又創造了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了環保型、節約型企業的創建。二是推進青年與社會的和諧。通過“青年志愿者服務”“希望工程”“甘霖工程”等活動,倡導青年文明新風。
總之,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企業團員青年工作只要突破傳統思想框架,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原則,一切工作從企業實際出發,在改革中求轉變、求創新、求發展,一定能夠煥發自身的生機和活力,開創新形勢下企業共青團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