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會濱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32)
箱型結構構造物具有整體性能好、結構剛度大、變形小及抗震性能好等優(yōu)點,是我國公路和鐵路上運用比較多的結構型式[1]。箱型結構包括箱型涵洞、箱型通道和框架橋等,其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較低,可以滿足各種跨徑的要求,適應性較強[2]。但是箱型結構的缺點是用鋼量較多,造價較高。鋼筋混凝土箱型結構是一個整體的結構,可以按照矩形框架設計及進行內(nèi)力計算,頂板、底板、側墻均可按照偏心受壓構件設計和配筋,頂板和底板則可按受彎構件設計和配筋,二者取不利工況控制設計[3]。因此,頂板、底板、側墻的彎矩、剪力和軸向力是決定結構配筋的關鍵參數(shù)。于是如何正確計算各個部位的受力,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基礎上減少配筋及混凝土用量從而降低工程造價,成為箱型結構設計和計算中的關鍵問題。
在以往傳統(tǒng)的箱型結構計算中,沒有考慮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而在實際工程中,箱型結構整體和地基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二者接觸的部位既傳遞荷載,又存在著相互約束和相互作用。考慮到地基土的性質直接影響整個結構的整體受力情況,以一箱型結構為例,通過Midas內(nèi)力分析計算,分析了不同地基土的性質對箱型結構各部位受力的影響,并與傳統(tǒng)方法的箱型結構計算結果進行了對比,對結構不同部位的構造和配筋方式提出了建議。
1-6×4.5m箱型結構通道,凈跨徑6.0m;凈高4.5m;頂板填土高度3.0m;建筑材料:箱身混凝土取C35;計算荷載取車輛荷載;材料容重:鋼筋混凝土γ1=26kN/m3,填土取γ2=18kN/m3;填土內(nèi)摩擦角φ=30°。
截面構造尺寸:頂板、底板厚度h=60cm,側墻厚度t=50cm。
頂板上部土壓力:q=18×3=54kN/m2;壓實填土的靜止土壓力系數(shù):ε=1-sinφ=1-sin30°=0.5;頂板頂面處土壓力強度:q頂=0.5×18×3=27kN/m2;底板底面處土壓力強度:q底=27+0.5×18×(4.5+0.6×2)=78.3kN/m2;活載計算:取兩車道車輛荷載,3×tan30°×2=3.46m>1.3m與1.8m;活載擴散箱型通道長度方向的布置長度:a=1.8×2+1.3+0.6+3.46=8.96m;同理箱型結構通道橫向布置總寬:b=1.4+0.2+3.46=5.06m。填土高度大于等于0.5m,不考慮汽車活載的沖擊作用;車輛荷載垂直壓力:2×140×2/(8.96×5.06)=12.35kN/m2。
作用在箱型結構上的荷載彎矩示意圖見圖1[4]。

圖1 作用在箱型結構上的荷載示意圖
側墻計算跨徑:hp=4.5+0.6=5.1m
頂板及底板計算跨徑:lp=6+0.5=6.5m
箱型結構涵長方向計算長度取1.0m。
構件剛度比:K=(I1/I2)×(hp/lp)=[(1/12×1×0.63)/(1/12×1×0.53)×[(4.5+0.6)/(6+0.5)]=1.36
在恒載作用下:p恒=54+0.6×26=69.6kN/m2
Na1=Na2=0,Na3=Na4=plp/2=(69.6×6.5)/2=226.2kN
在活載作用下:p活=12.35kN/m2
Na1=Na2=0,Na3=Na4=plp/2=(12.35×6.5)/2=40.10kN
在土壓力恒載作用下,恒載土壓力可分解成一個矩形和一個三角形荷載,見圖1(b)、圖1(c)。
由圖1(b)可知,在矩形土壓力荷載作用下,e=27 kN/m2。
Nb3=Nb4=0,Nb1=Nb2=(ehp)/2=(27×5.1)/2=68.9kN
側墻跨中彎矩:M0.5L=MbB+(Nb1hp)/2-(P×hp2)/8=-33.7+(68.9×5.1)/2-(27×5.12)/8=54.21kN·m
由圖1(c)可知,在三角形土壓力荷載作用下:e1=78.3-27=51.3kN/m2
Nc1=(e1×hp)/3-(McA-McB)/hp=(51.3×5.1)/6+[-35.5-(-28.5)]/5.1=44.2kN
Nc2=(e1×hp)/3-(McA-McB)/hp=(51.3×5.1)/3+[-35.5-(-28.5)]/5.1=88.1kN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組合,恒荷載取1.2,車輛活載取1.8,土壓力恒載取1.4。
頂板支點及側墻上支點彎矩=1.2×(-103.8)+1.8×(-18.46)+1.4×(-33.7-28.5)=-244.9kN·m
頂板跨中彎矩=1.2×263.7+1.8×46.64-1.4×(33.7+28.5)=313.3 kN·m
頂板的壓力=1.4×(68.9+44.2)=158.3kN
側墻跨中彎矩=[1.2×(-103.8)-1.8×18.46]+1.4×(54.21+56.4)=-2.94 kN·m
側墻下支點及底板支點彎矩=[1.2×(-103.8)-1.8×18.46]-1.4×(33.7+35.5)=-254.7 kN·m
側墻上支點壓力=1.2×226.2+1.8×40.1=343.6kN
側墻中支點壓力=343.6+1.2×26×0.5×5.1/2=383.4kN
側墻下支點壓力=383.4+1.2×26×0.5×5.1/2=423.2kN
底板跨中彎矩=1.2×263.7+1.8×46.64-1.4×(33.7+35.5)=303.5kN·m
底板壓力=1.4×(68.9+88.1)=219.8kN
以上內(nèi)力計算值列于表2中,與Midas模型計算出的詳細計算內(nèi)力進行比較。
模擬不同地基土對箱型結構底板的作用是模型建立的關鍵。箱型結構底板土的模擬采用文克爾地基模型[5],將地基看作許多豎向布置的互不聯(lián)系的彈簧,彈簧位于基礎底部,其豎向剛度與地基土的性質相對應。對于非巖石類土,豎向剛度=m×z×S,其中m為非巖石地基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z為埋置深度,當z≤10m時,取z=10m,S為土彈簧的支承面積。對于巖石地基,豎向剛度=C0×S,其中C0為巖石地基抗力系數(shù)。
利用Midas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過變化節(jié)點彈性支撐的豎向剛度系數(shù),分析不同性質的地基對箱形結構內(nèi)力的影響。模型建立過程中,將箱形結構底板所處地基土層設置為4類,分別為軟弱土層、可塑性黏土、粗砂和密實粉土、巖石,各種土層基底的豎向抗力系數(shù)見表1。Midas模型見圖2。

表1 基底抗力系數(shù)

圖2 Midas模型
建立midas模型后,通過內(nèi)力分析計算,得到箱型結構底板位于不同類別土層的彎矩內(nèi)力圖,見圖3所示。

圖3 不同地基土性質的箱型結構底板彎矩圖
將傳統(tǒng)方法的內(nèi)力計算組合結果與Midas詳細計算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列于表2。
由表2的有限元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地基土的性質直接影響著箱形結構的受力。隨著基礎土性質由軟到硬,有限元計算所得的箱型結構頂板端部彎矩逐漸增大,跨中彎矩逐漸減小,但變化幅度較小;隨著基礎土性質由軟到硬,側墻頂部彎矩逐漸變大,側墻底部的彎矩逐漸變小,頂部彎矩變化幅度較小,底部彎矩變化幅度較大;隨著基礎土性質由軟到硬,底板處支點及跨中的彎矩均減小,下降幅度較大。

表2 考慮地基土性質的有限元計算與傳統(tǒng)方法對比
將表2中考慮地基土性質的有限元法所得出的計算結果與傳統(tǒng)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箱型結構標準圖的配筋沒有考慮基礎形式,僅考慮了跨徑和填土。因此對較軟弱的土層,標準圖的配筋可以完全適用。但是當?shù)鼗列再|較好時,對于底板及側墻下部結構,可以通過詳細的計算得出更精確的內(nèi)力值,以減小底板配筋和側墻底部的配筋,體現(xiàn)精細化設計,減少工程造價。
(1)地基土的性質直接影響著箱形結構的受力。隨著基礎土由軟到硬,有限元計算所得的箱型結構頂板端部彎矩逐漸增大,跨中彎矩逐漸減小;側墻頂部彎矩逐漸變大,側墻底部的彎矩逐漸變小;底板處支點及跨中的彎矩均減小,下降幅度較大。
(2) 傳統(tǒng)箱型結構標準圖的配筋沒有考慮基礎形式,適用于較軟弱的土層。當?shù)鼗列再|較好時,對于底板及側墻下部結構,建議通過詳細的計算得出更精確的內(nèi)力值,以減小底板配筋和側墻底部的配筋,體現(xiàn)精細化設計,減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