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福
(云南省羅平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羅平 655800)
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是一項專業性突出,且具有較強技術性的工作,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關乎著生態環境質量。為了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必須充分考慮經濟或自然因素,對林業的生產特點加以分析。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空間分布進行林區的準確劃分,每個區的管理者應當從各區特點出發,落實好各區的規劃設計工作,獲取足夠充分的基礎數據,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提供有力指導。因此,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要做好林業生態規劃工作,必須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堅持走經濟、社會、自然共同進步的發展道路。整合“人、天、地”等資源,立足于生態資源、社會體系、經濟因素以及人類的活動性,做到統籌兼顧,不同部分相互協作,顧及彼此利益。要求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在把握全局的同時兼顧細節,既要把握林業生態資源布局,也要考慮林業生態的詳細舉措。加強各方面因素協調,落實好規劃設計工作,力求取得1+1>2的效果,這也是基于全局考慮的重要特征。
考慮全局性,還要了解實踐性的特點,無戰略,就無發展,有戰略,可行性也不一定得到保證。實踐性要求一切的泛泛而談落到實處,通過實踐,能夠檢驗理論的完備性。因此,理論的實踐性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因此,相關領導部門應當進行準確決策,并加強對人們的引領,讓他們在此指導下不斷實踐,一步一步地朝著成功邁進。
林業生態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完成的,往往需要較長的時期。要將眼光放長遠,將手腳落到實處,就要制定一個能夠長期奮斗的方針。對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而言,是一個漫長且繁重的過程,既不可怠慢,也不能著急,要在不斷奮斗的過程中明確大的方向和指標,指導方向一旦確立,就要不斷貫徹落實,需要一代人或幾代人堅持,決策者也要避免指導思想的波動,盡可能地減少經濟工作過程中損失,使林業生態工程得以持續發展。
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的主力軍,不斷增加社會財富總量。在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堅持群眾性思想,主要是因為這項工作不是靠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群眾力量去實踐,不斷為廣大民眾謀福祉,工程規劃設計的制定,既不能只聽專家建議,也不提倡領導包辦,而應深入群眾中間,了解群眾的意見與聲音。盡可能地廣開言路,心系群眾,努力實現一呼百應,積極動員群眾,上下同心協力,這樣制定出來的林業規劃設計更有生命力。
縱觀當前的林業生態規劃工作,最突出的問題是前瞻性不足,缺乏長期進行林業生態保護的基礎。就規劃而言,林業生態規劃年限普遍較短,并未做長期規劃,也不能與林業生態實際結合到一起。同時,林業生態規劃尚不夠完整,未能針對各種因素展開全面考慮,導致現有林業生態規劃設計不完善,需要經常性地進行修改。
林業規劃設計主要是根據規劃目標和發展思路,完成林業資源的規劃設計工作,推動林業建設事業的發展。但就目前而言,林業主管部門及其領導對于林業規劃的認知不夠,對該項工作的重要作用了解不足,直接影響了林業規劃設計工作質量。他們對于林業規劃設計的重視主要體現在表面上,任務安排也比較具體,但資金卻無法到位,直接影響了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正是由于認識不足,導致工作時間明顯延長,林業規劃設計人員心生倦怠,對于安排的工作任務也無法及時完成,限制了林業規劃設計成效的提升。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文件,生態保護工程就是重中之重。在很大程度上,林業建設直接關乎著生態保護,這也意味著要加強保護生態,就必須針對林業資源做好規劃設計工作。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各種新型的技術相繼涌現出來,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么對于林業規劃設計也不例外,徹底擺脫了依靠人力的局面,依托先進的設備與技術,為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輔助。技術與設備的先進性會對林業規劃設計的質量產生影響,直接關系著最終效果。盡管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對設備并無太高要求,但很多工作都必須依靠設備得以展開。
在進行林業規劃設計之前,需要開展勘察工作,獲取準確的資源數據,否則,林業規劃設計的質量也就無從談起。但對于相關部門而言,未能充分認識到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重要性,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技術與設備得不到有效更新,根本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對于林業規劃設計工作而言,經常需要進行野外作業,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如果缺乏技術與設備的支持,相關工作就得不到順利開展,也會導致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產生懈怠感,工作流于形式,這對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是極其不利的。
林業生態工程規劃中,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主要是由于監督管理系統不完善,審核系統不健全,導致林業生態規劃存在各種問題。一方面,林業生態工程規劃存在審核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導致林業生態規劃的審核標準缺乏統一性問題,規劃時多是在具體文件基礎上,待規劃工作完成后,未能進行科學論證,導致林業生態難度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在林業生態工程規劃中,導致監督審核工作無法發揮出來,在規劃過程中,未能按照林業部門的需求進行發展,沒有充分考慮林業管理及林業戶生存的問題,最后,林業生態工程規劃中缺乏技術支持。
在林業生態規劃中,未能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勘察情況,圍繞地區性林業生態發展的角度,了解林業資源的特點,根據林業生態建設中的規律,展開合理規劃,解決林業生態規劃中的問題,提升林業生態規劃的適應性。
強化林業生態規劃,基于發展角度,嚴格按照超前性的原則,事先做好相關規劃設計工作,對于林業生態發展的問題展開分析,采取相應的處理處罰,制定長短期規劃,形成健全的林業生態規劃體系,提高林業生產規劃水平,使林業生態的覆蓋率予以提高,以照顧當地林業戶的經濟利益。此外,嚴格控制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效率,提高發展速度,即要保證長遠的林業生態目標順利實現,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統籌當地的資源需求,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規劃設計人員是確保林業規劃設計工作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礎,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其職業素養。基于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基本特性,可采取如下措施,提升其職業素養水平。第一,加強思想改造。思想指導行為,為了讓林業規劃設計人員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就要加強思想認識,提高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積極性。第二,加強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學習。對于林業規劃設計工作來說,要求人員的專業技能較高,這就要求他們注重學習技能與知識,使自身理論知識更加充實,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從而勝任自己的工作。第三,狠抓工作落實。作為林業主管部門,應確立長遠的目標,努力落實具體的工作,促進林業規劃設計質量提升。林業規劃設計不僅是林業保護與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護生態的基本方法,這就需要著力提升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素養水平,扎實開展林業規劃設計提質改造工作,保障林業規劃設計成效。
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對于林業規劃設計工作同樣也是如此,缺乏資金的有力支持,相關技術與設備也就無法得到更新,限制了林業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有了充足的資金注入,就能使林業規劃設計工作順利進行,增強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工作動力,這對林業規劃設計行業的穩定發展尤為重要。
當前,林業規劃設計正處在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時期,但卻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持,所以,為加快改革和發展,應在技術與設備的更新上較多地投入精力,卻疏忽了人員素質的提升,監督機制也不夠完善,對林業規劃設計形成有力制約,所以,就需要不斷增加資金投入水平,及時更新技術與設備,改善林業規劃設計的工作環境,提高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薪酬及補貼,保證林業規劃設計質量。
一方面,加強漏洞修補。林業規劃設計是林業生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林業規劃設計取得的成果需要與林業系統結合到一起,相關原始數據既是林業規劃設計工作中的成功,更是整個林業生產建設的財富,只有促進各數據間的互動,才能使檢測、規劃、監管有效呼應,實現對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
另一方面,林業資源要加強與林業機械、木材市場、木材深加工等的結合,以便及時了解市場動態信息,并制定出相應的林業規劃設計方案。
要開展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就要全面了解區域中的土地情況,唯有這樣,才能使林業規劃更加科學合理。第一,開展土地利用情況調查工作,圍繞土地的種類展開策略,并嚴格按照城市用地標準予以劃分,確認林業生態工程的用地。第二,針對各土地單元進行分級,結合行政區劃面積,確認實施生態工程的地塊,并做好邊界勾畫工作,選用科學的勾畫方法,就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范圍加以勾畫,對土地工程的利益情況進行分析,促進土地資源和生態工程的相互結合,推動生態工程發展。
為充分發揮林業生態規劃的使用價值,應當針對林業生態規劃的各種問題展開全面分析,及時解決林業生態實施過程中的困難,需要結合林業工程實際進行全面規劃,把握好細節,提高林業生態規劃的可操性。首先,在完成整體規劃工作后,充分考慮當地發展目標,并結合實際,進行分區域規劃工作,認真分析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進行合理規劃,要體現出不同區域的差異。規劃結束后,就要圍繞整個林業生態建設過程,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其次,林業生態規劃過程中,應全面統籌各方意見,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做好方案優化工作,確保各方積極參與到林業生態規劃的過程中,保證林業規劃工作順利開展。最后,為了避免脫離實際,還要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圍繞不同區域規劃面積分析,進行樹種確認,準確把握樹苗生長規律,對種植布局作出合理調整。
為保證林業生態規劃工作落到實處,還要全面搜集與整理林業生態工程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扎實開展實地調查工作。第一,廣泛收集各地區的圖片資料,根據林業生態的行政分區,展開規劃工作,不斷獲得衛星遙感圖片資源,對不同區域的植被土地分布有一個較為準確的了解。第二,圍繞各區域的自然條件及相關數據進行調查,尤其是水文、地形地勢、氣象狀況等,結合收集的資料對水文、氣象等數據變化情況進行掌握。第三,做好地區社會信息收集工作,準確把握地區經濟總量、耕地人口數量等基本信息,針對農林牧漁的比例展開分析,了解每一個區域的作物種植情況,獲取糧食產量信息。第四,詳細檢查各項具體資料,對資料進行精細化整理,及時予以查漏補缺,以便收集到足夠充分的資料,并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要做好林業生態規劃工作,還要保證其可操作性,應當加強對非林地資源的改造,這也是林地資源規劃的重要方式,選擇恰當的規劃方式意義重大。首先,加強農牧用地規劃,使用粗線條開展規劃工作,對林業用地的土地面積進行對比,并確認相應的地理位置。其次,把握生態工程的核心,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林業生態發展的具體用途,就天然林與人工林展開規劃工作,規劃時要注意水土,使人工林和天然林維持合理的比例。最后,在開展林業生態規劃工作時,應充分考慮當前經濟發展狀況,防止規劃設計違背當地經濟發展戰略。
總之,為推動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應當注重林業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工作,相關單位應給予足夠重視,努力保證林業生態規劃的超前性,不斷提高林業規劃設計人員的素養,增加資金投入,準確把握方向與目標,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努力解決林業生態的規劃問題,加強數據的收集與使用,不斷提高規劃過程中的可操作性,使林業規劃設計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