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其滿
(安徽省滁州市委黨校,安徽 滁州 239000)
在一些農村地區發展中,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進行生產和生活,農村人口在新時期背景下仍然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在全國省市的范圍內農民居住點分布比較廣泛。然而,當前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中還面臨很多問題。為了有效解決農村宅基地確權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需要充分分析其宅基地確權的背景與價值,結合具體問題,探究實際的工作對策。
市場經濟不斷成熟以及加強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國家提出關于農村宅基地確權的相關工作,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宅基地使用也發生新的變化。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國未能實行強制性登記的方式登記農村宅基地,登記廣大農村宅基地的也較少,國家在推動農村宅基地規范化使用和管理工作開展中,下發了有關快速促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相關通知。面對這一背景,各地方也相繼出臺了與這項工作有關的政策文件,不斷開始將宅基地確權工作落實和開展到位,進而有效增加農村宅基地確權方面的工作效果。
當前加強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的開展,對促進農村地區全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廣大農民的權益保障與農村宅基地的確權有著直接關系,通過確權工作的合理開展,可以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的權益提供保障,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與此同時,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也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有農村社會的穩定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而且對促進國家目前的新農村建設有著較大的意義和影響。
目前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從確權方面來看,農村宅基地確權的權屬調查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在研究和分析使用權權屬調查工作中有著較大的困難。現有家庭成員在對指界進行簽字的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在缺乏戶主辦理委托手續的情況下,這些工作無法有序地開展起來。現如今在權屬調查工作開展中,不能和調查進度以及質量之間保持一致。并且在認定政策標準的工作中也面臨相應的困難。在農村范圍內,普遍存在宅基地改變批準用途、一戶多宅等問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怎樣對農村地籍調查工作進行認定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這項工作和是否可以正常進行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開展有著直接關系。從確權方面來看,農村宅基地確權存在發證問題,而且在推動新土地與老土地證的銜接工作中有著較大的難度。新時期背景下,許多地區在管理范圍內有序開展了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并將數萬本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書發放了下去。然而因為當時未能規范地進行發證工作,未能嚴格結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進行,所以導致相關工作有著很多問題。例如,按現狀超面積發證,在對地籍進行測量過程中的技術落后、精度不高等問題。在結合最新要求開展相關工作中,相關地區需要將曾經發放的這批證書全部收回,然后進行廢止、注銷,對相關信息進行重新的登記發證。但因為其數量比較大,有著比較廣的涉及面,與此同時,還涉及土地使用權人自身的利益,最終導致收尾工作面臨較大困難,如果未能做好這項工作,可能會引起相關地區社會的不穩定性。
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中,依然存在管理方面的相關問題。首先,一些村莊在建設過程中的統一規劃不足。大多數村莊缺乏宅基地規劃或者運用比較粗略的規劃方式,未能將規劃工作落到實處,針對村莊建設和規劃和布局規劃的相關工作不足,而且規劃比較滯后,無法將其的引導和控制作用發揮出來,未能合理確定農村居民的布局、數量,還有用地的規模。不少地方雖然對村莊有所規劃,但是這些村莊規劃的整體性、長遠性不足,缺乏科學性的村莊數量、規模、空間結構以及功能組合,并且缺乏太大的約束力,在具體執行期間,大多數地方未能結合規則辦事,基本上未能開展村莊內功能規劃,還有建房布局規劃工作。因為基層政府、村委會還有一些農民的規劃意識缺乏、對規劃意識不足,所以導致農民住宅仍然處于比較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中,無法提升實際工作水平和效果。其次,農村基層組織宅基地審批管理能力,還需要不斷提升。在宅基地審批工作開展以及程序中,村民代表會議會對村委會的權力進行制約和限制。然而在具體調查中發現,不少地方在加強宅基地管理方面存在村級民主程度比較差的問題,部分農村村委會或村干部未能在經過村民會議的同意下,就對相應的宅基地報批決定權進行行使,而且村干部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徇私現象。一些地方在使用宅基地使用權的過程中,未能結合法律規定的審批程序取得,通常情況下是村干部個人同意即可,未能采用村民會議討論和確認的方式落實相關工作,也未能通過鄉鎮政府的審核,更缺少縣級相關政府的有效批準。雖然一部分宅基地使用權是經過法定程序以后取得的,但是因為村干部缺乏把關的力度,甚至出現有意疏忽的情況,所以導致人情宅基地的現象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不利于提高農村宅基地確權方面的工作質量,還容易降低農村宅基地確權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不能很好地提高實際工作水平和效率。最后,在農村宅基地確權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主動性不足,執法不嚴以及監督不力的問題。鄉鎮和縣級土地管理部門是土地執法部門,并且有權利審批宅基地,還可以形式關于宅基地使用的監督權等。通過調查得知,相關部門在對宅基地使用權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主動性不足的情況,而且缺少監督力度,執法不嚴,對相應的違法現象不追究,從而導致宅基地使用權面臨相應的問題。當前在具體管理工作中,宅基地未批先建、占用耕地建房等現象十分嚴重。部分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中,因為未能合理規劃和管理宅基地用地,并且工作人員對申請人的資質條件,缺少必要的審核和丈量,還有相應的管理人員濫用權力進而取得宅基地,所以導致農村宅基地確權管理方面面臨很多問題,影響實際管理工作開展。不少農民在空地上建房,將村內舊的宅基地廢棄,從而造成農村土地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地利用,不斷呈現出空心村現象,影響農村地區的發展。
首先,相關地區應該健全農村宅基地確權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法規管理和約束的形式,促進相關部門和人員依法辦事,不斷提高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方面的水平和效率。在針對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中,我國主要出臺了《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相關省市也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各項法律法規要求,制定了屬于自己的宅基地管理辦法,然而當前針對宅基地確權登記和管理的現有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需要不斷健全農村宅基地確權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各個地方應該根據自身實際出臺地方性法規,通過法律法規帶動和引領等形式,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其次,相關地區可以采用立法的形式,對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導,讓宅基地的使用期限、宅基地的轉讓更加明確和細化,進而提高宅基地確權方面的工作水平和效率。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和人員可以對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要求進行宣傳,不斷提高實際工作人員和農村地區農民對確權法律法規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持續增加確權工作水平和效率,推動各項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最后,在健全確權法律法規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政府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地方進行法律法規的制定以外,還需要將具體的法律法規要求和責任落實到部門、人員身上,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結合法律法規開展相關工作,進而盡可能地解決以往宅基地確權方面的問題,提高實際工作效果。
在合理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中,相關部門和人員需要結合現有確權工作問題,完善和注重規劃審批管理的相關工作,從這方面出發,解決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問題。而且要想為宅基地確權和管理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需要提升宅基地的使用規劃和審批管理效果。一方面,在宅基地的使用規劃過程中,需要將具體工作落實到鄉鎮土地部門,立足于整個村莊的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科學規劃和引導宅基地,特別是城鄉接合部的地區,要對城鄉一體化的土地規劃中規劃宅基地的相關工作進行探索和嘗試,進而合理尋找出適合地區的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和管理方式,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和人員應該增強宅基地的審批管理,在審批農村宅基地過程中,需要在法定權限內結合科學的規劃、法定的程序進行審批,具有針對性地提高審批管理工作效果。與此同時,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全程監督農村宅基地的審批過程,嚴肅處理農村宅基地使用中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問題,還有審批中的各種違法違規問題,并通過嚴肅處理的方式,提升執法力度。
在農村宅基地流轉的過程中,是允許流轉的,但是一定要在合法的范圍內進行流轉。基于目前相關地方出現比較嚴重的非法流轉現象,所以應該規范化地進行宅基地流轉的管理。不少地區已經探索了關于宅基地無償取得、有償使用,扭轉比較合理的模式,而且在取得宅基地的過程中,其原則是無償性,但是在使用宅基地的過程中可以是有償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結合相關地區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收費標準進行制定,結合現有立法規定,有效流轉集體內的流轉,明確進城安家的宅基地流轉和退出機制,可通過二次流轉收益分配的措施進行流轉宅基地的流轉等。從而通過這種形式,更好提高農村宅基地流轉的合法化水平和效率,實現相關工作的全面開展。在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開展中,相關工作的情況復雜多樣,當前作為確權登記有關的行政部門,需要堅持一切從農民切身利益出發的原則,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妥善地解決方法,還要在合法合理的條件下,為農民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充分提升確權登記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在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的相關工作中,部門和人員可以向農民宣傳相關法律政策,強化農民對宅基地的認知水平。在具體工作中,要想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宅基地,政府需要將全面有效的信息提供出去,政府應該結合農民的實際需要,為農民選擇合理的宣傳教育方式。就形式角度而言,可以運用便于農民接受的方式,開展相關法律政策的宣傳。例如,發放宣傳手冊、開會講解等。就內容角度而言,在實際內容中,應該包含宅基地相關政策和法律,運用通俗化的解釋方式,讓農民真正了解和認識法律政策。在加強法律政策的宣傳中,讓廣大農民了解到依法用地是利用宅基地的前提,對農民合理利用宅基地進行正確引導,進而為農民對宅基地的規范化,利用營造較好的社會環境。
在宅基地確權工作中,可以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實際工作效果。當前健全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促進閑置農村宅基地退出工作的合理開展。在針對退出農村宅基地后,仍然在農村地區居住的農民,可以適當地納入養老、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行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部門和人員可以加強農戶就業安置或者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宅基地,退出的農戶在城市和鄉鎮中的生產以及生活技能,政府可以出面構建更加完善的城鎮務工信息交流平臺,對就業渠道進行拓寬,讓其得到較多的工作機會,推動農戶進城再就業,讓農戶的后顧之憂得到解決,促進農戶主動參與宅基地的退出。另外,在社會保障工作開展中,可以注重農民工子女缺少社會保障等問題,結合問題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為解決農村宅基地確權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需要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提升農村宅基地確權問題解決的重視度,充分將這項工作提上日程,健全確權法律法規、注重規劃審批管理、促進流轉的合法化、強化農民法律意識、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從多方面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