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明翔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美白對蝦因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逐漸吸引國內外食客的目光,成為餐桌上的一張“熟面孔”。經過數十年的人工養殖技術的發展,南美白對蝦成為我國甚至世界上受歡迎程度最高、市場占比份額最重的經濟蝦類之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全世界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總量高達446.8萬t,是當年世界甲殼類動物養殖總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養殖動物,比重高達驚人的29%[1]。位于亞洲的中國、越南、泰國等國家是南美白對蝦的主要養殖國家,其中我國的養殖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占據世界最高份額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體量,在為我國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對我國南美白對蝦的人工養殖的策略與關鍵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又俗稱白對蝦、白肢蝦、白蝦等,是對蝦科、濱對蝦屬的動物。成體南美白對蝦體長可達20 cm,顏色呈淺青灰色或青藍色,甲殼較薄且殼上無斑紋等。顧名思義,南美白對蝦原產地為南美太平洋水域,自美國西部到墨西哥灣至秘魯中部以及厄瓜多爾附近均為野生南美白對蝦的棲息地。自然條件下,南美白對蝦的棲息區為距離海岸線較近的水域及泥質海底,其屬于雜食性動物。而在人工養殖的情況下,南美白對蝦對于餌料的要求并不嚴格,可以以養殖池塘中有機碎屑為主要食物[2-3]。
中國對于南美白對蝦的引進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末期,并在90年代初期成功進行了人工繁殖,在90年代末期開始大規模的人工養殖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國家,南美白對蝦也成為我國最主要的人工養殖蝦類。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產業龐大的體量,勢必帶來顯著的產業效益。
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產業帶來的效益可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三個方面來分析。1)經濟效益方面。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南美白對蝦的人工養殖成為一種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形式。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不同方式的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模式下,盈虧平衡點對現有生產能力的利用率維持在40%~50%之間,即總體而言南美白對蝦的人工養殖效益相對可觀,具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潛力與市場競爭力。2)社會效益方面。南美白對蝦大量且廣泛的人工養殖,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貢獻。南美白對蝦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擁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鈣、鋅、鐵等礦質元素,對于人體健康與飲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3)生態效益方面。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產業與畜牧業或種植業相比,屬于低碳產業,溫室氣體產生量的降低有利于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國策的施行,即南美白對蝦的人工養殖具有較大的生態效益。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基本可以劃分為前期條件準備工作與養成管理兩個階段。在前期條件準備工作中,從業人員需從養殖池塘的準備工作與蝦苗的選擇兩個方面著手準備。
1)選址恰當。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且遠離工業園區等污染源;其次,水源能夠充足供應并有通暢的排水途徑,并且應設計成進水管道與排水管道相互獨立的模式。在計算養殖區域面積時,不僅需要由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體量計算池塘大小,還需綜合考慮溝渠、堤壩、房屋、道路等附屬建筑。通常需要綜合考慮水質情況、排水情況難易程度等,設計面積在4 000 m2左右,池塘深度控制在3 m以內,填水深度在1.5 m~2 m的范圍。池塘底部通常設計為坡型或U型,坡度的選擇在5%左右,既有利于養殖池塘的排污增氧,又符合南美白對蝦的棲息屬性,利于南美白對蝦的人工養殖[4]。如果養殖池塘為廢舊池塘的改造建設,那在污水排完之后要進行清淤工程處理,保證池底淤泥控制在10 cm厚度以內,并進行為期7天以上的暴曬處理,處理后的廢舊池塘底部應達到既有潤濕效果又沒有大面積積水出現[5]。池塘四周特別是注水口與排水口處應設置目數合適的濾網等裝置,防止南美白對蝦的大量外逃,也可有效阻止其他野生動物的進入,影響南美白對蝦的棲息環境等。條件允許情況下,池塘內部應加裝充氧裝置,為南美白對蝦的生存成長提供必要的氧供給[6]。
2)養殖池塘的基礎建成后,需要對池塘進行消毒處理。通過注水口往池塘注水深度達到30 cm左右,并以每1 000 m2投撒150 kg生石灰粉的標準進行消毒,靜置沉淀3天后通過注水口注水到50 cm左右,再靜置沉淀2天,通過注水口充水將沉淀的石灰粉從排水口排出,暴曬7天左右的時間后將池塘注滿水,并用微生物制劑進行養水處理,使水質達到符合有益藻類生長的環境。通常情況下,消毒與養水環節完成20天后方可進行蝦苗的投放[7]。
3)蝦苗的選擇。首先需要做的是確保蝦苗個體健康且不帶病菌,其次蝦苗個體應大小均勻,避免出現同批次蝦苗中個體差異顯著的情況,常選蝦苗個體大小在1 cm左右的相對合適。在蝦苗正式投放之前,應將蝦苗在暫養池中進行處理,暫養池通常設計在養殖池塘內,通過薄膜等材料分隔一個隔水區域,水深控制在50 cm左右,并在水中添加鹽鹵、食鹽或者海水素等鹽類物質,使暫養池的鹽度調節在1.25‰左右,并添加適量復合肥等水肥。暫養池水溫應控制在南美白對蝦成長的最適溫度約20 ℃。蝦苗密度應控制在每1 000 m2投放4萬尾~7萬尾,若工廠化或科技化程度較高,養殖池塘的蝦苗密度可適當增大。暫養池中蝦苗的養殖應采用南美白對蝦專用蝦苗飼料喂養,且投料量應逐日適量增大。隨著蝦苗的成長,暫養池內水位應逐日增加約5 cm左右,同時注意鹽類物質的補充,且要不間斷地進行供氣,并時刻關注水質變化,防止水質出現惡化,必要時應進行換水處理[8]。
4)蝦苗在暫養池中養殖的過程中,對于養殖池塘的條件處理也應同步進行,維持養殖池塘內鹽度與暫養池鹽度接近,水溫適宜。在暫養池中對南美白對蝦養殖10天以上,當蝦苗個體體長達到3 cm左右后,可將暫養池與養殖池塘中的隔擋打開,兩池相通,即可完成蝦苗暫養,進入南美白對蝦的養成管理階段。
經過數十年的南美白對蝦人工飼養,我國摸索出對于南美白對蝦病變防治的經驗,可總結概括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基本準則,其核心方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時刻保證水質條件適合南美白對蝦生長,從外在環境消除引起病變的因素;另一方面,通過飼養提升南美白對蝦的免疫力,從內在條件上抵抗病變的發生。通過內外兩個方面的預防,最大程度上消除南美白對蝦產生病變的可能性。南美白對蝦容易發生的常見病變包括紅體病、白斑病、爛眼病、偷死病等[9],下面介紹這些病變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1)紅體病是南美白對蝦最常見也是最易發生的一種病變,顧名思義是蝦體出現不正常變紅的現象,常在養殖中后期時間段產生,從病變產生的機理方面進行區分,可以分為應激性紅體病與因細菌導致的紅體病。應激性紅體病發生情況為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或水質發生突變導致,此時南美白對蝦的抗病能力會大幅下降,容易導致其他次生病變情況的發生。這種情況下應在保持水質良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人為外部環境的刺激,并在水中適量添加維生素、鈣質等增強南美白對蝦免疫力的藥劑。而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紅體病絕大多數是由于水質質量不達標導致,多發于高溫、濕熱、多雨的時節,水中有害細菌感染蝦體使南美白對蝦靈活度降低,短時間內死亡率高達九成以上。這種情況下應嚴格控制水質,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并在飼料中添加營養物品等提升蝦體抵抗力。
2)白斑病感染癥狀體現在甲殼出現明顯白斑,嚴重時連片出現,蝦體呈現出活力降低、難以下沉至水中的行動特征,最終死亡。從業人員在蝦體感染白斑病后要及時捕撈病蝦并對水質進行消殺處理,有效阻斷白斑病在蝦群間傳播,并在后續飼料中補充營養物質提升蝦體抵抗力。
3)爛眼病的感染同樣是由于水質較差、有害細菌影響導致。防治的主要手段是改良水質,可通過有益菌種的投放來確保水質能穩定在合適環境。
4)偷死病又叫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征、早期偷死綜合征,常發生于暫養結束后一周到一個月時間內,癥狀表現為蝦體呈白色且透紅、肝臟腫大等。發生該病變后應及時停止飼料投喂并全力供氧,同時優化水質。
1)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影響蝦體正常生長的內因是蝦苗的選擇;外因包括機械傷害,水質影響,飼料、營養物質和藥物投喂不合理以及天氣等不可抗因素等。因此為保證南美白對蝦養殖質量與效果,從業人員在開展養殖工作之前應先進行必要的專業技能與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的培訓,掌握科學的養殖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10]。
2)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水質能否合理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是決定能否養殖成功的關鍵。養殖池塘中水體處理和投放前的消毒與肥水在前文暫養池的準備工作中已經詳細介紹,在蝦苗投放后,應實時監測養殖池塘內水質并及時調節。監測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水溫、水色、鹽度、透明度、酸堿度、硫化物、氧溶解量、亞硝酸鹽以及氨氮等,并定期檢測水中微生物種群與數量,保證水質參數時刻處于合理區間。對于養殖池塘的排泄物與飼料殘渣等,應定期清理,否則不僅容易滋生病菌,還會增加硫化物等有害物質,直接影響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成效。在養殖前期若出現水質變差的情況則可不考慮整體換水,可從注水口添水使水位上升15 cm左右來緩解水質變差的情況。在養殖中后期需要進行整體換水時,一次換水量不應超過總水量的三分之一,新水填入后應及時監測水質參數,盡量采取可靠措施避免水質發生大幅度波動,引起南美白對蝦產生應激反應以及一系列不適癥狀。
3)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飼料投喂也是關鍵一環。從業人員應根據蝦體成長狀態,階段性增加飼料投喂量,每次投喂時食臺內飼料應于2 h內完成投喂,避免蚊蠅污染影響南美白對蝦健康狀態。通常情況下10天對蝦體進行一次體長測量,正常情況下每10天體長應增加1 cm左右,若體長增長量過小,則應考慮是否增大飼料投喂量或補充其他營養物質。通常情況下,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周期為2~3個月,體長介于10 cm~15 cm,體重達到每千克有25~50尾蝦時即可認為達到捕撈上市的標準。根據南美白對蝦棲息習性,應在夜間采用迷陣網或地籠進行捕撈,捕撈時注意動作幅度盡量小,避免南美白對蝦應激而產生不良癥狀。
4)養殖場所應制定應對惡劣天氣狀況的應急預案,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做好防風、防雨、防高低溫等應急措施,并有充足準備應對因惡劣天氣或氣候驟變引起的蝦體病變等情況。
本文重點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準備工作與注意事項、養殖過程中南美白對蝦常見病變與防治措施以及養殖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既是我國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經驗與技術的總結,也為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產業提供了參考資料,供從業人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