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755200)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與幾十年前有著較大的差別,同時牛肉成為了餐桌上常見的食品。為了提高牛養殖業經濟效益,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好的牛產品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養殖技術以及疾病防控辦法。
牛養殖業是現代畜牧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牛的價值主要表現在牛肉以及牛骨在肉類市場上隨處可見,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在重視健康的理論下比起豬肉更加愿意食用牛肉。其次,牛的產能較大,附加值也較高,牛的種類不同,其附加值產品也不同,最常見的是奶牛的附加值產品,也就是牛奶,而且牛奶不只是其本身具有很高的價值,深受群眾的喜愛,同時牛奶生產出的酸奶以及其他乳制品在市面上的銷售情況也較為良好。此外,牛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在機械化農業沒有出現的時期,黃牛一般會作為耕地的重要工具,對于農業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古代殺牛是一種違法行為[1]。
大多數情況下,對于資金有限但是想實行大規模養殖的養殖戶,可以采用自然放養的方式,選用大面積、無污染、水源清澈且充沛的草場實行放養,牛群不僅有充足的食物且能夠有較大的活動空間,通風條件也要比養殖場內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并且放養養殖的牛在肉質上會和集中飼養的牛有一定的差別,整體上品質較好。
不同階段的牛有著不同的養殖特點,而養殖戶需要針對不同階段的牛開展不同的喂養辦法。圈養能夠更好地實現集中化科學養牛,不僅能夠照顧到每個階段的牛,也容易觀察到每頭牛的實際健康情況,一旦發現疫病,可第一時間隔離治療,減少疫病對牛群的侵害。對于奶牛養殖來說,較容易快速生產出牛奶,及時將新鮮的牛奶通過加工之后制成奶制品用于出售[2]。
半圈養模式是將自然放養和圈養相結合的模式,是指白天時間開展放養模式,晚上時間開展圈養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的危害就在于牛群可能會在外誤食了什么東西,或者是感染了寄生蟲,而晚上回到養殖場內之后會感染其他的牛。對此,養殖戶需要在白天牛群放養階段對養殖場內的環境開展細致的消毒驅蟲工作,及時無害化處理牛群產生的排泄物,并且對養殖場內的通風設備以及溫度控制設備進行改善升級,確保將環境對牛群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首先,圈養的牛群活動范圍十分有限,只能在養殖場內固定的環境下活動,而一旦養殖戶飼養的牛數量過多致使養殖密度過大,就會導致牛群的活動空間更加狹窄并且通風性也較差,養殖場內大量排泄物堆積有可能產生病菌,長期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的牛群,其中個別抵抗力較弱的牛就有可能出現患病情況,或者是因為飲水不干凈導致牛身上出現寄生蟲,同時,集中性較強的環境也會加快病毒的感染,對此,養殖戶需要設置排氣扇等設備幫助養殖場內部通風換氣;牛群的養殖密度也不宜過大;還需要設置養殖場專用的消毒中心以及排泄物處理中心。消毒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對進出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開展消毒工作,同時,每天進行養殖場內部的消毒工作。排泄物處理中心可以設置沼氣池或者是堆肥處理場地,將牛群的排泄物消毒之后妥善處理,同時也提升了養殖場的整體效益。自然放養管理需要注意,牛群所在的草場內是否存在對牛群健康有害的植物,定期對牛群開展體內體外驅蟲,做好免疫工作[3]。
春季和秋季是動物多發結核病的時期,這個時期由于晝夜溫差較大,牛群的整體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結核病,死亡率就會提升,因此,這兩個季節主要是防治此類的疾病。流感病毒類疾病多發于夏季,這個季節主要是沒有重視環境消毒而導致病毒傳播速度加快,對牛群產生了威脅,需要養殖戶重點在夏季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及疾病排查工作,一旦發現有牛出現不適,要及時隔離并且對養殖場內的環境開展消毒[4]。
適當的運動是幫助牛群提升免疫力的有效辦法,同時運動可以使肉牛的肉質變得更加優質,使母牛在生產時不容易難產,而適當的運動對于幼牛來說則是能夠幫助其健康成長。
藥物預防是幫助動物提升免疫力的重要途徑,養殖戶可以在獸醫或者是當地動物防疫站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將中藥與西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預防效果。同時,藥物的劑量不可隨意更改,過多可能對牛群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過少又會導致沒有預防效果。
免疫接種工作是動物養殖業的重要保障,當前,大多數的動物疫病都有專業的疫苗可以使用,而免疫接種工作也為大多數的養殖戶減少了動物疫病給養殖生產工作帶來的困擾,幫助養殖戶養殖出質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的產品。總體而言,接種過疫苗的牛群對相關疾病的易感性會大大降低,并且感染程度也會降低,即便出現感染后的治療難度也會降低,并且后遺癥也會較少。需要注意的是養殖戶要積極配合當地動物防疫站的工作,要按照專業標準化程序給牛群接種疫苗,同時,在疫苗接種之后的幾周時間里,要注意觀察牛群是否出現應激反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上報動物防疫站,并且在指導下開展處理工作,切勿盲目解決牛應激情況[5]。
牛群中的疫病一般都會出現蔓延的情況,一旦有一頭牛出現不適,在沒有確定病癥詳細情況下極容易感染到周圍的牛,對此,養殖戶要做好隔離、治療措施,并且要注意觀察沒有隔離的牛群中是否還存在病牛。治療不能盲目,而是要在咨詢過獸醫之后開展,避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或者是導致牛的病癥越來越嚴重,最后給養殖戶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學養牛技術已經成為牛養殖業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科學養牛本身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狀況。通過對牛群的疾病防治以及科學飼養管理,能夠整體上實現養牛業的規范化、有序化生產,有效提升牛群的健康程度以及其肉質、口感的良好程度,為消費者提供質量更佳也更安全的食物,吸引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帶動養牛經濟發展,同時,也為改善養殖戶的經濟情況做出貢獻,為該地區的經濟整體情況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