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琴
(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團結畜牧獸醫站 743016)
產后癱瘓是母畜養殖常見病、多發病,也被稱之為產后癲癇,病畜會出現全身無力、四肢癱瘓、意識喪失等癥狀,如診治不及時,易于造成肌肉壞死,甚至永久性癱瘓,給養殖場戶造成經濟損失,采用中獸醫方法治療母畜產后癱瘓,具備突出優勢。
母畜產后癱瘓可發生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產前癱瘓主要是由于腹內胎兒生長發育過快、過大,日糧搭配不均衡,缺乏營養價值,鈣磷比例失調,母畜懷孕期間缺乏運動,光照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母畜妊娠期間飼養管理不當,養殖人員盲目增加精飼料供給量,鈣磷元素補充不足,分娩時難產,機體能量物質、血鈣含量快速流失,血鈣含量下降,最終導致母畜代謝性產后癱瘓的發生。
母畜分娩時體能消耗巨大,子宮脫垂,分娩后子宮還納,如不重視消毒工作,大量病原菌入侵脫垂子宮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人工助產時,操作暴力,強拉硬拽胎兒,會導致母畜陰道、子宮內膜受損,流失大量的血鈣血磷元素,導致產后癱瘓的發生。此外,母畜生產后,易于出現胎衣不下的現象,如沒有及時人工剝離胎衣,則會導致細菌感染引發生殖器官病變,嚴重的會引發敗血癥,增加死亡率。
母畜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加快,母畜腹部壓力升高,此時如飼料管理不到位,飼料中有堅硬異物被母畜誤食,分娩時網胃中的異物極易將心包、腹腔膜刺穿,引發心包炎和腸胃炎等疾病,并且會造成內部臟器出血,流失大量血鈣元素,誘發產后癱瘓。同時,母畜分娩后如持續腹瀉,糖皮質激素使用不當,會引發低血鉀癥,病畜肢體無力,重則癱瘓不起。
母畜產后癱瘓臨床上可表現為輕型和重型種類。首先,輕型病畜精神狀態不佳,食欲下降,全身無力,體溫基本正常,大部分病畜雖然能正常站立,但是卻行動不便、步履蹣跚,病畜臥下時頭頸姿勢不自然,由頭至鬐甲部呈一輕度的S 形彎曲。其次是重型病畜,常見于母畜分娩后12~72h 內,病畜不愿進食,嚴重的食欲廢絕,反芻次數減少,停止泌乳、排便、排尿,全身無力,強行驅趕運動時后軀搖擺,步態不穩,四肢顫抖,雙目無神,兩耳下垂,然后逐漸出現癱瘓現象,一般后肢先癱瘓,無法站立,頭部彎向一側至胸廓,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病畜逐漸萎靡不振,喪失知覺,昏昏欲睡,瞳孔散大,光線刺激其無反應,張嘴流涎,舌、咽肌肉麻痹,體溫下降,脈象遲澀[1]。
對于母畜產后癱瘓疾病的診斷,結合病畜產后全身癱瘓等典型癥狀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如需確診可進行實驗室檢驗,取病畜血液檢測血鈣濃度,當每100mL 血液中鈣含量低于正常值時,即可確診為產后癱瘓。
中獸醫認為母畜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分娩時體能大量消耗,氣血雙虧,血瘀氣滯所誘發的,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氣血雙補、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理氣健脾開胃的原則,具體來說,可采用下述藥方予以治療。
方1:厚樸30g,元胡40g,當歸40g,茯苓40g,生地40g,杜仲40g,陳皮40g,甘草40g,乳香50g,柴胡50g,沒藥50g,黨參60g,白術60g,川芎60g,赤芍60g,牛膝60g,五加皮60g,莪術80g,三棱80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2 次去渣混合藥液灌服給病畜,每天1 次,連續服用3~5d。
方2:細辛15g,紅藤20g,姜黃20g,麻黃20g,煨附子20g,甘草25g,赤芍25g,桂皮30g,桂枝30g,鉤藤30g,防己30g,赤芍30g,秦艽45g,將上述中草藥研磨成粉末狀后加入適量開水沖調溫后灌服,每天1 次,連續服用3~5d。
方3:牛膝20g,川芎22g,黨參22g,丹皮22g,白術22g,紅花23g,桃紅45g,沒藥45g,赤芍47g,延胡索47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藥液去渣溫服,每天1 次,連續服用1 周,此方適用于病情較重,長時間臥地不起的病畜,能夠起到良好的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效果。
方4:在中獸醫治療的基礎之上,輔以西藥療法治療效果更佳,如:靜脈滴注葡萄糖酸鈣、氯化鈣、復方氯化鈉、安鈉咖、VC 等,幫助病畜更快恢復健康。
病例分析:2021 年5 月份,我縣楊某家飼養的1 頭母牛在分娩后2d 出現食欲下降、臥地不起、肌肉發顫等癥狀,同時泌乳量減少,影響正常哺乳,養殖戶隨即電話邀約求診。對病牛進行實際檢查發現,病畜癥狀較為嚴重,不愿進食,體溫下降,反芻減少,排尿排便減少,強行驅趕運動時后軀搖擺,步態不穩,四肢顫抖,雙目無神,兩耳下垂,癱瘓不起,萎靡不振,喪失知覺,昏昏欲睡,瞳孔散大,光線刺激其無反應,脈象遲澀。進行血常規檢查發現血鈣含量遠低于標準值,再檢查飼料發現營養價值不高,結合病畜飼養管理狀況、臨床癥狀表現、血常規檢查數據,最終診斷為產后癱瘓,隨即采用中獸醫方法予以治療,取牛膝20g,川芎22g,黨參22g,丹皮22g,白術22g,紅花23g,桃紅45g,沒藥45g,赤芍47g,延胡索47g,將上述中草藥加入適量水煎熬藥液去渣溫服,每天1 次,同時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氯化鈣、復方氯化鈉、安鈉咖、VC,綜合治療3d,病畜癥狀明顯緩解,繼續治療2d,病畜基本恢復正常,1 周后完全康復[2]。
母畜養殖期間,養殖人員要認真做好管理工作,確保飼料營養均衡,配比合理,維生素、蛋白質、鈣磷元素等要充足,定期進行飼料營養檢測,定期進行采血化驗,明確血液中血糖、血酮、礦物質含量,結合檢測數據及時補充各類元素,滿足母畜生長對于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尤其是要重視對圍產期母畜的飼養管理工作,改善母畜體況,提高免疫力、抵抗力,降低后期母畜產后癱瘓發病率。
營造健康舒適的圈舍環境,是確保母畜健康生長的關鍵。養殖人員要做好圈舍衛生清潔工作,確保圈舍光照通風正常,及時清理糞污,排出圈舍內的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要控制好養殖密度,避免過度擁擠。要定期消毒,有效殺菌滅毒,減少病原滋生。及時做好防寒避暑工作,避免產生應激。要設置相應的運動場,保證母畜每天有適量運動,提高抗病力。
母畜產前2 周,養殖人員應喂食低鈣高磷飼料,增強甲狀腺功能,產后日糧恢復中鈣水平。針對高齡母畜、有產后癱瘓病史的母畜,在產前應做好藥物預防工作,使用中草藥方“八珍湯”預防,取厚樸10g,元胡20g,當歸20g,茯苓20g,生地20g,杜仲20g,陳皮20g,甘草20g,乳香25g,柴胡25g,沒藥25g,黨參30g,白術30g,川芎30g,赤芍30g,牛膝30g,五加皮30g,莪術40g,三棱40g,上述藥物加水煎熬2次去渣混合藥液灌服母畜,每天1 次,連續服用3d,能夠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3]。
綜上所述,母畜產后癱瘓屬于代謝病,嚴重影響母畜產后恢復,因此養殖場戶要積極做好診治工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損失。通過分析母畜產后癱瘓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診斷要點,并探討了母畜產后癱瘓的中獸醫治療方法和預防對策,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提高母畜母畜產后癱瘓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