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一直是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最高標準,因此在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基礎上,衍生出許多優秀的園林設計如蘇州園林等。但隨著外來文化的流入和對優秀園林設計的盲目追求,在許多現代園林植物設計中,植物配置照搬蘇州園林或西方園林的設計,沒有真正融合當地文化、形式美法則等設計原理,科學地對植物造景進行設計。植物配置在園林設計中的重要性,不只體現在功能和外觀,更注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一些現代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主要從植物種類、種植養護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與運用,在景觀特色、本土特點、植物組合搭配、生態環保等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因此在現代園林設計中,耗費了資金與人力成本,卻沒有呈現優良的景觀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園林植物配置時,沒有結合各地本土文化、歷史進行設計,只是對各種設計概念進行生搬硬套。蘇州園林之所以成為園林設計的經典,是由于其建立在蘇州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對地域文化、民族風情、植物生長環境,甚至宗教等各方面進行研究并融合設計。只有基于本土歷史文化與環境合理選擇和搭配植物,才能真正體現植物配置的美感,提升園林設計的層次[1]。
在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規劃中,需要遵循生態性原則,更要考慮到地方整體的地理環境、氣候以及動、植物原生情況,在選擇和搭配的時候,應確保植物適應地方的環境、氣候,能夠與其他的動、植物和諧共生,為其他動物創造良好的生存、棲息條件,對局域生態環境起到修復作用。
在景觀園林設計過程中,植物的選擇和搭配都需要圍繞美觀性來開展。美觀性原則也是景觀園林最重要的設計原則,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導致景觀園林的美觀性大幅度下降,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也不能達到城市規劃要求,甚至會起到與預期工程建設相反的效果,影響文明城市建設。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我們要采用有效措施,把藝術元素合理融入景觀園林設計方案中,利用植物的選擇和搭配,彰顯各種藝術理念;同時,結合地方的文化傳承,滲透當地的文化原則,彰顯地方特色,進一步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遵循美觀性設計原則,能夠進一步增加景觀園林的美感,實現植物之間的有效搭配,在加速文明建設的同時傳播地方文化,增加城市知名度,真正發揮景觀園林工程的功能作用[2]。
園林植物的規劃除了關系到園林的生態性和審美性之外,還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價值,這也是需要在風景園林設計植物規劃中加以考慮的。所謂的實用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要根據植物本身的生態習性,合理地進行植物布局,方便進行統一、集中的植物管理和養護。其次,要滿足遮陰、景觀搭配等方面的需求,使其能夠為人們的觀賞、游玩提供便利,與景觀搭配相得益彰。
生活中有許多東西都是對稱的,很多中國建筑也運用了對稱的設計手法;在許多中國傳統文化中也能看到對稱元素的攝入,譬如瓷器、對聯、書法等都講究對稱,反映了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概念。在植物配置中也一樣,對稱和均衡是美學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小到馬路兩邊的列植,大到國內的皇家園林、國外的歐式園林,經常會應用按照中軸線對稱的設計手法布置建筑與植物,這就是對稱的設計手法。對稱會給人穩定的美感,但也會讓人感覺單一。而均衡來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它具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秩序感,讓人感覺生動、富有變化,可以克服對稱單調、呆板等缺陷,因此對稱與均衡需要結合應用到植物配置中。
景觀工程施工過程復雜,施工點多,尤其是景觀設計效果與工程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事實上,園林景觀設計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園林景觀質量下降,功能不完善,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質量問題的影響下,景觀美學大大降低,景觀的環境凈化功能嚴重阻礙了城市的發展。通過景觀設計的優化,景觀功能將越來越完善,藝術元素與景觀工程的有效整合,各種質量風險將得到及時處理,從而促進景觀質量的提高——景觀更加美麗,功能也能得到有效發揮。因此,景觀設計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們設計單位的重要任務[3]。
美觀性強是景觀園林的主要特點,也是景觀園林的設計導向。景觀園林中包含多種植物,通過植物之間的搭配以形成各種自然景觀,尤其是在藝術元素的作用下,景觀園林會更加美觀,符合城市的建設要求。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審美更加苛刻,原有的景觀園林設計模式和思路明顯不能滿足人們變化的審美需求。科學的植物選型和物種之間的有效搭配,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觀園林的美觀性,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而且在景觀園林的帶動作用下,整個城市的美觀性都會有所提高,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改善環境是景觀的基本功能,也是景觀工程建設的主要目標。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對除塵降噪效果顯著。植物還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儲存水資源,有效調節城市環境,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態空間。景觀園林的生態調節功能應以植物的穩定生長為基礎。不同的植物對生長環境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如果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對植物的選擇不當,設計者沒有系統地分析植物的生長需求,就會導致植物大量死亡,削弱景觀環境的調節作用。因此,從景觀功能和城市環境質量的角度出發,優化景觀植物的選擇和配置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在生態建設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園林景觀,確保植物選擇和配置的合理性,這些是建設優質園林項目的必要手段。
首先是應當進行對植物資源的調研,調研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調研地方的原生植物情況,了解地方上有哪些土生土長的植物種類,形成完整的植物目錄;二是要調研各種園林建設可用的植物情況,詳細列舉出各種不同植物的生態習性、生長形態及養護成本等。掌握這些信息的目的,是便于從地方原生植物中篩選可以用于園林建設的植物種類,同時優選符合當地生長條件的外地植物[3]。其次是需要對風景園林進行地形地勢、土壤條件調研。即使是在一個局域環境中,其不同的細節部位也有著不同的地形地勢、土壤條件,這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設計工作的前期應當對園林進行詳細的地形地勢、土壤條件調查。最后還需要對園林的水文特征進行調研,這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植物的生長對于水資源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為了提升植物規劃的生態性,同時節省管理、養護成本,應當基于對水文特征的了解,根據水源位置、面積、流向以及地勢水循環周期等來合理地選配植物[4]。
在園林植物配置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季節因素對植物產生的影響。一般來說,除了個別植物外,大多數植物的花、葉、色、形態、體積等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向人們展示不同的形態,給人帶來異樣的視覺體驗與心理體驗。因此,在進行生態園林植物的配置工作時,設計單位應結合植物的季節性變化進行配置。例如,我國北方地區春季來臨早,而秋季來臨晚,因而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植物的顏色,如楓樹在春季、夏季為綠色,而隨著季節的變化,楓葉顏色會漸變為黃色或紅色。在配置植物時,我們應充分考慮植物的這些變化以保證植物的配置效果。在冬季,為了消除園林中枯寂的色彩,我們可在園林設計中種植一些長青植物,如松樹、柏樹、大葉黃楊等。這些植物在冬季也能正常生長,可以增加園林生機,使得景觀園林在一年四季都有豐富的色彩。季節因素對植物的長勢影響極大,所以,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選型和配置應充分考慮季節因素帶來的影響,以景觀園林美觀性的提升為導向,合理進行物種搭配;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進行植物的反季節種植,把季節因素對景觀園林產生的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從而打造優質的景觀園林工程,進一步加速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不是獨立于人類存在的,兩者是共存的,所以我們在景觀設計中,應該把兩者相互聯系進行設計。環境與人最好的關系是包含了兩個設計要素,即沉浸性和互動性。很多傳統的園林設計在設計的時候只考慮了游客的視覺與游覽感受。環境美學要求的是能讓游客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有一種被環境環繞的感覺,與環境融合的感受。譬如蘇州園林的園林空間雖小,卻處處是景,游客在移步異景的過程中會不自主地沉浸其中。互動性的景觀比普通的景觀設計更能激發游客的游覽興趣,能引導游客產生共情的情緒,通過景觀設施與感官元素的結合來實現,通過感官傳遞而形成情感,使游客達到共鳴,進而達到人類與環境、身體與心靈雙重和諧統一的效果。
在完成了前期調研,對風景園林及其地方周圍各方面的情況都具有了全面了解之后,便可以開始著手實際的植物規劃工作,不過最開始的規劃需要注重的是整體概念。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合理的規劃植物空間,即要根據客觀的園林空間條件,以及植物的生長空間需求,確定植物的分布、面積、密度以及組合序列,使其在空間上保持合理性。其次需要注重突出規劃的審美特色,避免與其他風景園林的植物規劃趨同,同時要與風景園林自身的設計風格保持一致,增強園林的審美價值。再次需要從植物的季節變化、季節交替角度進行考慮,保證在不同的季節時間段中,園林的植物都可以呈現出相應的景觀效果,此外還需要注重遠景、中景、近景及分區,使其可以保持一種時間和空間上的審美連貫性。最后是需要合理地選擇植物,并應用好植物本身的審美元素。
植物的生長態勢對景觀園林的美觀性和功能性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屬于景觀園林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植物選擇不當,違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就極易導致設計失敗。景觀園林的實際運行效果不佳,不僅阻礙城市的生態建設,而且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從而對城市的發展非常不利。實際上,當前的許多景觀園林設計關于植物的選擇都存在盲目性問題,例如:設計人員沒有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只關注設計效果,為了促進藝術元素與景觀園林設計方案的有效結合,大量引入外來物種,導致植物出現大量死亡,生長態勢不佳;或者一些外來物種由于過度繁殖,引發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造成了嚴重威脅。為此,在景觀園林植物選擇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選擇當地物種。這種植物選擇方式能保證植物的成活率,而且選用當地的物種,價格通常會比較低,且能節省運費,有助于提高景觀園林項目建設的經濟性。如果確需引入外來物種,我們需要對植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全面分析,結合當地的環境現狀進行系統化的驗證,確定外來植物能穩定生長,保證植物的成活率。
風景園林植物施工和一般性的建筑施工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只是需要考慮到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施工規劃設計。在實際的風景園林植物施工規劃設計中,首先需要基本確定園林各個區域的植物種類、數量以及位置,然后需要根據造景及植物本身的生態習性,合理規劃施工中的植物疏密程度、株距。關鍵是要清楚、詳細地繪制好植物施工設計圖紙,保證施工方、監理方等可以準確理解設計意圖。設計中,還需要與施工方做好溝通、交流工作,了解客觀的施工條件,優化施工規劃設計方案,做好施工技術交底,為正確施工創造便利條件。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大范圍、深度化推進,加深了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隔閡,也破壞了局域自然生態環境。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應當重視并切實做好對風景園林的植物規劃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植物規劃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自然審美空間,讓人們能夠重新接觸綠色、享受自然。同時對地方的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一定的修復、治理與保護作用,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