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蔓
(貴州省遵義市南白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00)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出臺的文件中,首次明確:高考科目設置、內容改革,都應當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教育改革應當以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為側重點,而各項招生考試制度,也應當著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2014年以來,“核心素養”一詞的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內涵和外延的確立,進一步明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了現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由此可見,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然成為了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中國新高考評價體系中,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已經成為當前考核評價的焦點。以高中物理學科為例,近年來,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高考物理學科的考核方向、重點也在適時做出調整。如今的高考物理中,“分析綜合能力”是必考的項目之一,其考核的重心在于學生在解決實際物理問題時,對整體和部分的把控能力。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綜合能力不僅僅體現為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更是高考物理重要的考察目標。基于綜合能力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近年來,關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了學者們教育研究的焦點。為了印證這一論據,筆者以“綜合能力”為關鍵詞進入“中國知網”檢索,截止2022年2月,相關研究文獻高達6.76萬篇,由此可見其研究熱度;而以“高中物理 綜合能力”為關鍵詞檢索,截止2022年2月,相關研究文獻1407篇。而從研究發展趨勢來看,從2012年起,學界關于“高中物理綜合能力”培養的研究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到2020年達到頂峰。由此可見,關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相關的理論研究已經逐漸豐富,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足,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提升,更影響了學生應對高考物理能力的提升。本文中,筆者將以“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探索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對策。
2.1 綜合能力的內涵。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能力是是個體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條件,是決定活動效率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提到“能力”這個概念,如學習能力。綜合學者們關于“能力”內涵的研究,筆者認為:能力是個體順利完成某件任務的心理特征。能力是一種潛在的特質,難以被測量和統計;個體的能力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凸顯和表現。解讀了能力的內涵,我們需要對本文中的核心概念“綜合能力”進行界定。基于近年來“綜合能力”培養已經成為了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學界關于綜合能力的研究成果也較多。綜合相關研究,筆者認為:綜合能力系能力的下位概念,屬于能力的范疇,延續了能力的基本特征。相比較“能力”這個概念而言,綜合能力具有更加明確的定義。王昌軍認為:所謂綜合能力,是學生合理運用不同知識、不同類別的科學方法、不同領域的價值觀念,多角度、系統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劉精蟬認為,綜合能力即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由此可見,在“綜合能力”的概念界定上,學者們基于自身的學識、角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觀念。本文中,筆者探討的“綜合能力”,特指學生在物理知識中的能力,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綜合應用不通過那只是、不同思維方法,綜合整合物理知識乃至各學科知識,基于具體的問題情境解決各類復雜問題的穩定的心理特征。
2.2 理論基礎。高中生應當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方能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以及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基于新高考改革的需要,高中學生應當具備的綜合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獲取能力,包括信息獲取、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方面;二是思維認知能力,包括推理論證、模型建構、質疑創新能力;三是實踐操作能力,包括實驗探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等。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理論基礎為能力結構理論,涉及因素構成理論、能力層次結構理論、三元智力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等多個方面。
探索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對策,教師應當首先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現狀進行一個客觀的分析,以掌握第一手研究數據,為提高切實可行的綜合能力培養對策奠定基礎。
3.1 高中生綜合能力整體現狀。關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我們可以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維度。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針對所執教學校高中一年級學生,隨機抽取其中兩個班級進行綜合能力的測評,所有的測評數據采取excel和spss進行統計分析。測評結果表明:高中生整體的綜合能力表現較好,有15%的學生,綜合能力表現能夠達到“優”的層級,70%左右的學生,其綜合能力可以達到“良好”及以上。
3.2 知識獲取能力現狀。獲取知識是學生認知世界的第一步,更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知識獲取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將外部的、客觀的知識結構內化的過程。于高中學生而言,獲取知識是其學習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學生解決復雜的生活問題、應對高考改革的關鍵。那么,高中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如何呢?筆者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整體而言,高中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狀況良好,在信息的獲取能力、知識的理解能力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以知識的理解能力為例,多數高中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清楚地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和定理,同時也能夠明晰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但在知識的遷移能力方面,學生的整體表現相對較弱,如在物理學習中,學生遷移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較弱,不能夠很好地將函數、圖像等數學知識遷移應用于物理學習領域,解決實際問題。
3.3 思維認知能力現狀。和初中學生相比,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再上新臺階,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在指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多數學生的物理抽象、感性認知等能力都處于優良的水平,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如下:
3.3.1 推理論證能力較弱;新時代的高中學生,不僅僅要能夠獲取知識,更要能夠在新的情境中對綜合性的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以得出結論,提高物理綜合素養。筆者在調查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高中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整體偏弱,主要表現為:針對一個問題,學生難于反駁,證據意識較為薄弱;學生缺乏模型意識和能力。
3.3.2 質疑創新能力不足: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質疑創新能力偏弱,針對某個物理問題,學生不能夠對其進行肯定或者是否定的設問。在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習慣于套路式的解題方式,面對多變的題型,學生常常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現象。
3.4 實踐操作能力現狀。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踐操作是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中學生綜合能力的調查結果,筆者發現:高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偏弱是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
3.4.1 學生發現問題,設計方案的能力不足。開展物理實驗,并非是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器材完成實驗即可。新時代的高中學生,除了完成教材上流程化的物理實驗,還應當具備結合實際問題,設計方案進行探究的能力。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多數學生能夠完整地結合教材中的實例開展實驗探究,但設計方案的能力明顯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升。
3.4.2 物理表達意愿不強。在物理學習中,“物理表達”是很多教師容易忽略的教學模塊。很多物理教師認為: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文科教師的職責,與理科教師無關。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們也往往會輕視學生物理表達能力的培養。整體而言,在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表達意愿不強,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思路、所設計的方案等,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學生占學生總數不到20%。
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學生解決復雜的問題以及應對物理高考的需要,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將綜合能力培養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綜合能力培養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始終,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在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4.1 在專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中物理教學中,專題教學是教師專門針對某一類知識開展的教學活動。專題教學一般基于某個主題,以某個知識點、問題為線索,或者是針對某個解題技巧、思維方法等進行的訓練。在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專題教學是重要的手段。以下,筆者基于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簡要闡述以下幾點專題訓練方法:
4.1.1 以基礎知識培養、思維訓練為專題,培養學生理解和推理能力。在物理學習中,學生任何一項能力的成長都離不開堅實的知識基礎。唯有打好“知識”這個基礎,學生的各項能力才能夠得以穩定的發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當構建“以知識為基礎,以思維為主線”的教育模式,在知識教育方面,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而在思維訓練方面,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系統化建構知識的能力,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夯實學生的物理學習基礎。在知識培養、思維訓練的過程中。“問題串”的應用至關重要。高中物理教師要巧用“問題串”,以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思考并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從何而來,多元訓練的方式,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4.1.2 精選習題訓練,重視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筆者并不提倡“題海戰術”的訓練模式。但精選的、典型的習題,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習題訓練方面,筆者強調教師要“精選”,即要立足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精心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以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4.2 在課題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談到課題探究,想必每一名物理教師都不會感到陌生。為了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近年來,國家也開始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然而,當前的課題探究僅僅停留于教師層面,關于學生層面的課題研究少之又少。上述,筆者在“問題”闡述環節,也明確了學生在物理探究的過程中,自主設計方案的能力較弱,這與學生日常學習中相應學習活動的缺失有關。
針對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課題探究薄弱的現狀,筆者認為:高中物理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開展一些相對簡單的課題活動,引領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深入思考、團隊合作,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課題探究方面,筆者強調以下幾點:一是課題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適切性與差異性;二是課題的研究以小組合作為主,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支持學生的合理質疑。同時,課題探究過程中應當強化學生物理表達能力培養。尤其是在最后的分享環節,每個合作小組都需要表達自己團隊的思想、方案。
例如,在高中物理《重力與彈力》的教學模塊,筆者設計了探究性的課題:《探究橡皮筋能否制作測力計》。該課題探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6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學生在課題探究的過程中,要自主設計探究方案、明確實驗的儀器以及方法,記錄實驗探究的思路、步驟等。本次探究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在物理探究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小組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在小組合作探究結束之后,教師結合教學需要,對整個探究活動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提出了實驗的要點。
雖然課題探究過程中,學生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開展的物理實驗以及最后的展示交流環節也有諸多不足,但在學生物理探究、創新思維以及方案設計能力的培養方面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