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彥
(江蘇省泗陽縣海門實驗中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堅持以生為本,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并且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創造,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基于此更好地實現情感教育目標,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情感教學在初中藝術教育中占有十分關鍵的地位,老師在引導學生了解繪畫基礎知識的同時,也進行情感教學,并有意識地把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情感教學貫穿在課堂教育之中,能讓學校學生把情感教學和繪畫知識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及時地對社會、生命狀態進行感受與感知,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道德素質和行為素質的提升,從而提高了課堂效果,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
首先,學校把情感教學納入初中美術課常,讓中小學生在豐富的課堂環境中進一步感受藝術情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進而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強化青少年社會主義形象。
其次,對情感教學的加入也能讓中學美育課程教育內容更加得到升華。老師透過在中學藝術教育課程上應用心理情感教學,可以進一步認知中小學生的藝術情感,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從各個視角把握中小學生的心靈需求,從而針對性地調節學校藝術課程教學,同樣也透過面對面掌握中小學生心理情感動向,提高了老師對藝術情感教學的理解性,從而指導學生休驗藝術情感。
最后,把人文心理情感教學滲透到中學藝術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小學生綜合能力,推動中小學生全方位健康發展。
教師在初中生活藝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通過介紹各類具有生命藝術情感的日常生活素材,使學生認識生活藝術,通過學習休驗過生命藝術情感,使學生自身品德人格逐步獲得升華,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生活態度。此外,由于在高中美術專業授課中滲入人文心理情感教育,還能夠增加對美術專業的了解,使學習者體會美術專業特有吸引力。
1.1 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當前社會需要對中小學生開展全面素養的教育訓練,提高中小學生優秀的品質在今后的一生中都具有很大的意義。當前教學體系正不斷對學校的道德構建進行改造,而中學藝術課程情感德育則對學校的樹立道德基礎有很大促進作用。不斷促進在藝術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德育滲透教育,為學生今后的藝術發展奠定了牢固的道德基石,并幫助學生進一步相信這個世界,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
1.2 提升個人素質。素質教育是學生用以制約自身行為的。在當下時代,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可以做到的功課掌握能力和素養學習水平不斷提高,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益處。而中學美育課程則可以有助于學生培養他們的審美才能與意識,也可以在學校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情趣。對于學生提升個性素養,美術教育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情感教育則有助于學生在青少年遇到感情、友誼等心理問題時有良好的解決方式,從而減輕所受到的心理影響。同時感情解決能力也是學生個性素養的主要體現。所以,情感教育在藝術課程中的滲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素養。
1.3 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常的情感觀。教師通過美術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好,同時以繪畫的方法直接的表現出來。繪畫教學中進行的情感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生命,具有一雙可以看到美的雙眼。藝術教學本質上美的教育和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二者彼此結合、相互促進,對學生的情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情感教育則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觀念,并正確處理好自身的情感問題,以更加主動的狀態在學習生涯中積極發展,對學生今后的情感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4 更妥善的面對情感問題。中學時代,由于學校普遍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與肯定,要從更多層面上體現自身的特點。因此學生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以自己的目光審視問題,也開始有了逆反的心態。這一時期也是學生情感問題爆發的最后一個階段,學生會對自己的生命狀態進行了反思,并對自身生存的價值心有了疑惑,這種疑問將會對學生的人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學校應根據此問題而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僅僅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作出了適當的引導,而不是對學生的情感問題處理方式進行了訓練與教學。而美術課程中的情感教學滲透則可以幫助學生正視青春期的情感問題,從而促進了學生良好世界觀的建立。
將情感教育理念合理地滲透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教師要加強學習與探索,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要更加科學地管理與控制教學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不斷地提升個人的美術素養,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審美觀。伴隨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得到不斷的進步。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因為初中生的價值觀還不夠健全,所以,極易會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1]。在此狀況下,就會使得美術教學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所以,美術教師就要全面地提高個人的美術素養,幫助學生深入地分析與體會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正確的審美觀。要不斷地更新與優化教學方法,進一步地拓展個人的知識面,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樹立較好的學習榜樣,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三觀。
在觀看《蒙娜麗莎》的這張圖時,由于這張圖在前很久,網民就故意搞出了不同維度的版本,所以這個舉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對經典文化的褻瀆。為幫助學生形成端正的價值理念取向,老師先給學員們介紹了《蒙娜麗莎》這幅油畫創作當時的情景,達芬奇在創作期間,因為蒙娜麗莎心愛的兒子剛剛夭折,她就整日郁悶不樂。達芬奇想要喚起模特發自內心的笑容,就一面給她繪畫,一面請美人在她身上奏樂,然后藝術家就千方百計地使出招數,終于引起了這個美人的一個剎那間的笑容。學生們似乎真的體會到了這位藝術家在作這張畫時的情景。接著,這位老師又給學生們講述了這張畫,蒙娜麗莎嘴角微皺,眉宇舒展,從臉部面都表現出了剛可察覺到的笑容,這笑容就好像從面上掠過似的,既要顯出了她心中的興奮,也不會缺乏安詳的表情,這張畫真能很好地揭示了人靈魂深處細微的心理變化,真值得遐想。學生們仔細觀察了這幅圖。老師教導學生,經典是經典作品,任憑人們如何惡搞,都是不可以逾越經典,因為在經典作品中表達的情感,是我們所無法比擬的,無法逾越的,所以人們一定要認識經典,維護經典。
通過為中學生介紹《蒙娜麗莎》這幅名畫,使中學生們明白惡搞的畫面遠遠超過不了經典作品,同時惡搞就是對經典作品的褻讀,讓中學生辨清對錯,以正常的心態來理解經典作品。
通過美術教材可以直觀、形象地將美術作品的全貌展示出來,所以,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實現對美術教材的靈活應用。要在授課以前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認真地分析與歸納,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充分地體驗在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合理地滲透情感教育理念。因為在初中美術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著良好情感價值的作品,其中有著深厚的愛國情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對以上作品的學習與欣賞,可以使得學生十分直觀地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師就要充分發揮美術素材的作用,為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梵高創作的《向日葵》進行欣賞時,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這幅作品中,蘊含的飽和輪廓以及炫麗色彩,從中充分地體會到創作者蘊含的深厚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與分析畫作,另外要提高學生對美術以及大自然的熱愛。不僅如此,教師要深入地挖掘美術教材中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反思,更好地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而且,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身邊的人物以及事物進行觀察,結合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以及事進行聯想與想象,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其可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好地塑造學生的思想品格,并且可以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而且,很多美術作品中都有著很強的愛國情懷,所以,教師要結合社會的實際狀況,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體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在現在的藝術課程中,已經有許多可以發現的情感教學資源,而這種教育資源對于培養學習者的藝術情感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老師要運用合理高效的情感教育措施,幫助學習者正確地理解在每一件藝術作品中作者所表達出來的藝術情感,并感受作品的藝術表達形式。
因此,在教學《用筆交融寫青山》這一節課時,首先,老師帶學員觀看了石濤的《山水畫》,作品結構新奇,無論是黃山云煙,江南水墨,或是山崖峭壁,枯樹寒鴉,都體現了藝術家濃郁肆意的奇特作畫風貌,老師仔細為學員介紹了作品的結構特色,包括藝術家所表達出的當時在作畫時的心情。然后,又為學員著重解析張大千的《春水歸舟圖》,作品中不但氣魄逼人,而且氣韻雋永,畫中充盈著一股空靈嫻雅的詩情畫意,并通過彩墨的轉變,給觀眾展示出了一幅幅在作家本人心目中的風景。在畫面的左下方,一葉扁舟徜徉于綠水青山也就是金山銀山間,而視覺畫面中并沒有任何水紋,但是看到這種如鏡的水域,人們就會感受到一股氤氳的氣氛隨著和煦的春風迎面吹來,令人感覺無比酣暢。這也便是作者美術的最高高度,寄情于景,銜接的那樣自然而然,也那么巧妙。而透過觀看作品,學員們能夠體會的這種以畫筆所寫意出來的青山,是如此淡雅脫俗,令人陶醉。而畫師們所表達的思緒與精神情感,也都寄托在了視覺圖像畫面中的每一細小之處,從而使觀看作品之人形成了一股內心的神往。深入挖掘課本,通過課本給學生的滲透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繪畫,并體會藝術家在當時創作時的情感,進而培育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感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為了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時間,也要積極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美進行發現以及體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培養其創作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借助于美術的方式對個人的思想、情感進行表達。教師要組織學生參觀美術展覽,使得學生通過觀察與欣賞,準確地找到美術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充分體會到美術作品之美,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2]。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剪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組織并帶領學生對民間美術進行參觀及學習,幫助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民間美術,組織學生對年畫以及窗花進行創作,幫助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喜愛傳統文化。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對美術作品進行創作,要組織小組成員加強分工合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創造能力。
所謂的戶外教學,便是把學生引導到大自然中,體驗大自然與美的藝術,同時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貼近自然中完成情感教育,并引導學生帶著一雙發現美的雙眼領略美,體驗美。
因此,在引導中小學生掌握《線的魅力》這堂課程,教師可以直接在室外進行教學。首先,老師要為學生仔細介紹主堂課程的教育任務,使學生認識線條的韻律,線條造型的基本方式,及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接著,讓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很自然地到學校里,開展有針對性的實地考察,通過仔細觀察學校中的每一角落,每一處建筑特征,讓學生對線條形成直觀的了解,使學生找到他所認知的在學校中某一點,最富有線條的魅力的景色。最后,老師們又把所有學生都組織了起來,大家按照自己剛才的觀點加以探討,學生們熱鬧地談論著剛才的所見所感,并感受他們眼中“線的魅力”。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學校中的每一處景物,在學生的眼里都可能是“線”的特殊組合,這一堂課,學生們變得非常主動,仔細觀摩,踴躍探究,課堂教學開展得非常成功,而學生們也從自己的實踐觀察中,切實感受到了線的吸引力,也體會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把課堂教學留在戶外,可以讓學生所投入的情感與精神活動更加豐富,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身到課堂教學中,也讓學生保持著積極愉快的心態去接觸新知識,而其間也滲透著情感教育。
在中學藝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并不復雜,其操作性又很強,只要老師加以合理引導,情感教育就能迅速滲入學生的記憶中,進而培育學生良好的情感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也讓學生真正愛上了藝術課堂教學,從而愛上了藝術。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滲透情感教育,組織開展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使其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地提升情感教育水平,更好地感染與熏陶學生,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