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梅(作家)
2003 年,我工作所在的縣級報社,因中央報業整頓,必須撤銷。那時,一部分報社人員是外面招聘的合同工,只能回歸到社會重謀職業;一部分是有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有對等安排的優惠政策,如我。也就是說,報社撤銷對于我而言,只是換一個單位,即使有一段時間沒有工作,每月尚可拿到財政工資。
可當看到平時在一起工作的記者們一個個疲命地奔波在人才市場,我突然想,如果我是他們,該怎么辦?如果僅以寫作,我可不可以養活自己?——這成了我當時給自己的一個命題。很快,我決定試一試。
第一個月,我天天想這個問題。我跑遍報刊雜志攤點看征文欄目,記下所有可以投稿的地址與郵箱,一一列出寫作計劃,開始寫作。后來,針對《報告文學》《北京文學》等雜志里紀實文學欄目的征稿,我還花上整周的時間,一次次跑去貧困地區的學校去做學生成長問題調查。
半年后,這樣的嘗試,還真有了效果。我的寫作收入從月入三百、五百元到一千多元,初步達到了以文字養活自己的目標。一年之內,十多個省市報刊開始發表我的作品。第二年,我的稿費收入達到了四萬多元。我終于在自己給出的命題前,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如今,我也能以版稅養家了。
這不能不說是一次有趣的嘗試,一次脫胎換骨的嘗試。這影響了我之后的寫作,也成就了我后來新單位的工作。就在報社撤銷一年之后,我以對等的職務調到了科技管理部門,沒出一個月,我撰寫的軟科學研究成果報告上交后,很快受到上級部門的重視。憑什么呢?憑我手上有從事社會調查得來的第一手資料。社會調查與問題思考可以運用于文學創作,當然也可以運用于軟科學研究成果呀!
此刻,我們坐在寧靜的課堂里,不知是否想過:在今后的人生中,困境,逆境,都會是命運出其不意地給出的命題。它們不像高考,來了就是來了,不管你是否為迎戰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只能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來戰勝它。
是啊,人生的命題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