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飛 (江蘇省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
《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認為:“普通高中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和作用,學校要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和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盵1]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作為一個以年輕教師為主的學校,響應國家的號召,高目標引領、高品質施教、高效率管理,將文化立校作為學校宗旨,構筑高效率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起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文化立校的特點之一是促使學生成為學校的主體,逐步引導他們達成合理共識。尤其是在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出現某些矛盾的時候,要通過引領化解彼此的矛盾,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分子,也要為學校文化建設出謀劃策。
以班級文化自主管理為例子,學校引導大家自主創造清潔衛生的學習環境,并結合自己班級的特點設立班級的口號,圍繞這個口號進行自主管理。在此過程中,大家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員,他們的主體自覺性被激發了,對于優化班級達成了共識。如有的班級設立“雅”為班級的口號,在規劃班級環境建設的時候,他們也從這個方向入手努力,擅長書畫的學生創作了和學習有關的書法、繪畫作品粘貼在墻面上,還有學生原創古體詩詞,寫在黑板報上,這樣就讓全班的學生都達成一種共識,那就是要追求高尚、典雅的文化,不媚俗、不追星,對自己的品德行為也要有較高的要求;還有的班級以“律”作為核心,他們爭做守紀律的好學生,在自主討論后設定了各種班級規章制度,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由于這些規定都是他們結合自己班級的情況設定的,所以學生并不認為這些都是“緊箍咒”,反而認為要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這樣就讓全體學生達成了共識,共同構筑良好的班級生活環境。
學校要消除各種硬性的條條框框,采用內化的管理方式,強化對組織成員的思想管理,使他們自覺認識到要維護學校的文化管理,將其變成自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這樣才能提升學校管理的效率。
學校文化管理是一種潛在的、內化的管理,需要學校全體成員自我管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調整自己的行為。當學生出現思想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避免直接批評,而要調動大家的內化情感,自覺改變自己的行為。
不同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品性問題,如有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有的學生追求媚俗的文化,還有的學生群體意識不夠濃厚等。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并沒有要求班主任老師直接批評教育,而是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地調動他們的行為。學校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設立了各種興趣小組,教師結合學生在品行上存在的問題,推薦他們參加相關的項目。如學習主動性不足的學生,鼓勵其參與各種探究性學習小組中;喜歡追求媚俗文化的學生,則可以嘗試了解歌劇、書法等高雅藝術,體會它們的妙處;集體意識不夠濃厚的學生,則可以參加拓展訓練等集體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學生調動了內在情感,他們積極內化,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調整了行為。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要求任課老師或者興趣班的輔導老師都融入學生中間,不孤立每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起到潛在影響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那些“四特”學生,若能讓他們加入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則能有助于解決問題,塑造其人格。
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這體現了文化管理以人為本的特點。學校管理者要避免空喊口號,而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能,促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在情感上珍視,提升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進而調整行為。
學校文化管理有不同的層次,最基本的層次是身份認同,學生和學校的其他成員都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并認同自己的身份,點燃他們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如果學校教師形成了身份認同,就會更加愛崗敬業,全心全意地幫助學生,而身份認同提升了認同感,也會激發對學校的愛。
為了讓學生形成身份認同,學??梢詮娀瘞熒g的溝通,注重增強學校的活力,營造階段性學習氛圍。如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班級活動,強化班級凝聚力,將非智力因素發展起來。尤其是對于那些學困生,要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況,引導其參與自主探究中,鼓勵他們也加入班級自主管理的行列中。這樣就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打造良好的班風,形成合力。在學校層面,學校設立了校領導和普通學生的溝通平臺,學生可以圍繞學校管理中發現的各種問題,給校領導留言,或者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見。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對學校形成了認同感,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員,要改善學校學習風氣,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學校還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各種活動的自主管理中,如自主管理學校的廣播臺、文化陣地等,讓大家對學校藝術節出謀劃策,提交自主設計的方案。這樣也能讓學生增添參與感,提升身份認同,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
學校管理者可以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發展史,讓他們產生認同感、榮耀感,此外還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機會,讓他們也參與學校的管理中,這樣能進一步提升大家的歸屬感。
共同愿景是文化立校的第二層次,學者吳柏林認為,共同愿景指的是景象、價值觀、使命、目標等幾個方面。學者劉麗云、任建華認為:“學校的共同愿景是所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發自內心希望實現的愿望或景象 ?!盵2]學校師生要將自己的工作、學習任務彼此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使命感,師生之間要相互關懷,彼此都有較高的評價,對于個人利益、得失比較淡化。
各個年級都要設立高目標定位,有突破性發展思想,這是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辦學的共同愿景,為了讓全校師生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學校組織各年級教師在一起備課,通過共同商討的方式,調整教學方案。在此過程中,不管是年級部、備課組還是教師本人,都積極分享了教學經驗,大膽地提出教學構想,認識到教學效果的提升并不僅僅是個別老師的功勞,更是全校的榮耀。對于學生來說,學校也組織大家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并利用校園網站、微信群、廣播站等傳播媒介,宣傳優秀學生、優秀班干部的事跡。學校不僅給予這些表現優異的學生鼓勵,而且還介紹了全班乃至全年級師生對他們的幫助和支持,這樣的宣傳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榮譽其實也象征著集體的榮譽。此外,有的學生在評選或者競賽中落選,班主任也注重對這些學生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個人的得失并不重要,只要全班的文化水平都有所提升,就值得驕傲,這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這樣就逐步讓全校師生形成了共同愿景,促使他們淡化得失,積極成長為社會的一員。
學校要引導全校師生逐步形成共同愿景,讓他們認識到無論哪個師生得到利益、榮譽,都是學校每個師生值得高興的事情,大家都要為學校的發展和建設做出貢獻。這樣大家就避免了斤斤計較,形成共同愿景。
學校要積極探索文化立校的具體策略,在設計校本課程的時候,要體現出課程文化,將立德樹人的主題融入進來,進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校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此外,還要積極培養大家的探索精神,組織其開展研究性學習,師生全員都要參與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中。
高品質施教是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的辦學宗旨,學校認為,在教學工作中要突出重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堂課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習任務要具體,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有充分預設,并積極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此外,學校還結合學生的特點設立了校本課程,如針對響水縣的人文地理特點,設置一些社會調查、采風等相關的活動,讓大家從大自然中獲得啟迪,并積極開展自主創作等活動。不僅如此,學校還組織大家積極參加了研究性學習,尤其是針對高考,設立了強化研究,準確把握高考動向和相關的信息,做好資料的收集,然后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探究活動中。在有針對性的探究學習中,學校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刷題、做高考的試卷,而是引導他們參與各種不同主題的探究活動,學會自主收集信息、整理歸納、處理并分析解決問題。這樣的課程設計能促使大家養成勤于研究的精神,形成端正的學風,學生可以系統化地掌握各種知識,提升自主建構的能力。對有興趣的學生,學校還設計了一系列校外主題探究活動,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高新科技等,這些校本課程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提升了他們的探究鉆研能力。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申報研究課題,他們可以將自己想要學習、探究的內容,整理出來,先和班主任、任課老師溝通,接受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將整理好的提案上傳給學校。學校將審核通過的探究主題發布在校園網上,其他班級的學生如果感興趣,也可以報名參加,由設定提案的學生選定參與人選。這樣的活動全面提升了大家的行動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
在構筑了完善的課程文化后,學校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形成了一定的學習動力。同時,班集體也會變得更具有文化氣息。這些學生在未來融入社會中之后,也能養成踏實肯干、勤于探索的習慣。
完善制度文化,也是文化立校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管理者要避免用強制的制度規范學生,而要設立民主化的彈性制度,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師生產生認同感,并促使他們自覺規范、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
響水縣灌江高級中學認為,要堅持狠抓教學質量不動搖,強化教師隊伍不松懈,秉承精細化管理,努力提升辦學水平,做有溫度教學,辦人民滿意學校。為了讓學校既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又體現出一定的溫度,學校減少了剛性管理制度的設定,轉而以文化為內核,設立學校管理制度。以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為例子,學校并沒有強制學生一定要參與校園環境的打掃工作,但是卻將“向美”之心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擁有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對于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各個班主任號召學生參與自主衛生管理工作中,思考如何美化班級。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了班級值日生制度,并提出班級學生要保護教室環境,不要破壞他人的勞動成果。此后,再引導大家將這種“向美”之心拓展到整個年級,思考如果走廊等教室外的場所很雜亂,那么是否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心情。此后,又拓展到全校范圍,讓大家思考怎樣的環境才能給大家提供一個美好的探索、學習空間。這樣就促使學生從心而生,認識到完善學校衛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從班級到年級,到全校的衛生清理工作,平常也很少會將垃圾丟在地上,逐步調整了自己的行為。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上傳到學校網站中,和其他同學分享,如有學生提出可以將班級“文化角”拓展到學校范圍,在學?;▔浇O置校園“文化角”,這個建議就得到了不少同學的認可,大家覺得可以由各個班級輪流負責裝飾“文化角”。
文化管理也必須要有制度,要以制度為準繩,為基礎。學校要保障師生都能平等地參與學校重大事務的管理中心,有決定重要事情的民主權利。在資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上,也要有公開的制度,這樣才能確保師生都對學校制度有內在的自覺性,自主建立并擁護學校的各種政策。
文化立校的視野要開闊一些,不要僅僅注意到校園本身,而且要認識到家庭和學校都是學生生活的區域,要讓學生浸沐在文化知識的海洋中,就要做到家校結合,為他們全面搭建文化氛圍。學校要設立各種措施,和家長進行溝通,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文化管理中,出謀劃策,提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和孩子溝通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為了構筑有溫度的校園管理體系,學校采用多級化、多元化的家校溝通方式。首先設定了從學校到班級的溝通體系,學校利用網站發布各種校園信息,告訴家長學校的教學宗旨是什么,還指導家長如何給孩子構筑充滿文化氣息的學習氛圍。此外,班主任也積極聯系家長,告知其班級中組織了什么活動,孩子存在什么問題;家長有什么親子溝通中的問題,也可以和老師交流討論。其次,學校設立了多元化的溝通模式,除了用微信、網站等進行線上溝通以外,還設立了家長委員會,家長可以結合學校的辦學宗旨,討論如何組織親子活動,構筑家校合一的文化氛圍。在學校開放日中,家長可以來到學校,看看學生參與了什么活動,老師如何教授學生,并結合親子溝通中常見的問題,開設課堂,引導家長掌握高效的溝通方法。此外,學校還會不定期地組織一些競賽活動,學生可以和家長一起參與,這也讓家庭文化氛圍有所改善。學校還會評選“文化家庭”,各個參賽家庭展現自己的成果,全校師生一起評選。通過多極化、多元化的管理,學校、家庭的文化氛圍都變得十分濃厚,能讓學生沐浴其中,提升情操。
學校和家庭只有多元一體,形成整體,才能全面構筑具有文化氛圍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沉浸在其中,提升學習效率。同時,構筑家校同盟后,也能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和孩子溝通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要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要逐步構成良好的校風,促使學生調整行為習慣。若能基于文化立校的思想,構筑高效的管理機制,則能提升管理效果,讓學校工作能更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