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雁琳(整理)
怎樣才能不虛度人生?這是縈繞在每一位青年心頭的青春之問。毫無疑問,一個人有理想信念,生命才會更有意義。當代青年應努力認識歷史和時代發展中的個人際遇,將自身命運與時代發展、國家前途聯系起來,讓青春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煥發光彩。
在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成長的年輪上,鐫刻著這樣一群年輕人的“問天”印記:他們,在20 多歲讀博期間攻克北斗導航核心關鍵技術;他們,從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一路披荊斬棘走到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他們,從當年3 個“毛頭小伙子”經過20 多年發展成長為今天超300 人的團隊。他們,就是國防科技大學北斗青年創新團隊。
他們建立了我國首個、世界第三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孕育了“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把北斗航天當作一個畢生奮斗的事業和目標”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星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也是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名字。
服務隊隊員平均年齡30 歲。取名“星火”,代表隊員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心意,每一位隊員都是傳遞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火種,盡己所能傳播“真理之光”“信仰之源”。
2020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他們繼續講好關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展示館開設兩年多,黨員志愿服務隊在學習之余,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尋找到矢志拼搏奮斗的人生方向。
內蒙古女孩烏音嘎大學畢業后,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萌生了“想把草原上最真實的故事傳播給更多的人”的愿望。2018 年,她在今日頭條上注冊“草原印象錫林郭勒”,開啟了網絡主播生涯 ,累計播放量突破2 億次。
“我們不僅要自己增收,還希望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一步一步改變鄉村的風貌。未來,我們還將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旅游推廣等領域深耕,發現更加美麗的鄉村,攜手探索更大的世界。”烏音嘎自豪地說,“我們夢想著有一天能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到我們草原家鄉的可愛。”為了這個目標,烏音嘎和她的團隊正在努力著。如今,“草原印象錫林郭勒”已經成為向國際社會展示西烏旗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