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黑龍江省畜牧總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中國作為養鵝大國,不論鵝肉食品的產量還是羽絨產品的產量,始終位居世界前列,每年我國鵝的飼養量都在大幅度提升。據了解,養鵝生產已是農村地區脫貧致富、增產創收的主要途徑,養鵝產業更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是近10年我國養鵝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段,一個省份商品鵝的年飼養量便高達6 000萬只,每年的出欄量也保持在4 500萬只左右,養鵝業的發展不僅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還優化調整了我國的產業結構。
我國很多地區均開展了養鵝生產工作,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很多地區的年養殖量均達到100萬只,而且養殖品種也越發規范。我國現有鵝品種十分多樣,其中包括籽鵝、皖西白鵝、三花鵝等,但因繁育體系不科學、健全,致使很多品種混雜、雜交亂配,這不僅影響了生產性能,還大大降低了飼養效果[1]。最近幾年,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很多養殖人員都意識到養殖品質的重要性,養殖選用的品種也趨于三花鵝、籽鵝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提高了養殖品種的規范性。與此同時,我國地域遼闊、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如飼草、飼料充足,這為我國養鵝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我國擁有很多平原、草原,十分有利于放牧養殖,這不僅能推動我國的鵝養殖生產、發展,還能節省大量的飼養成本。很多地區還會利用溝塘、草坡開展半舍飼與秸稈發酵養殖工作,加之大部分養殖人員的飼養思想發生了轉變,鵝養殖不再局限于副業,養殖方式也由傳統散放轉變成多元化飼養。
我國很多地區采用的肉鵝飼養方法都是小群體放牧再補飼精料,在整個養殖工作中不僅設施簡陋,而且飼養環境、條件較為惡劣,對飼料的配制也不合理,這不僅降低了鵝養殖的成活率,還影響了鵝群體的整齊度,在此背景下,鵝很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很多農村地區均開展了鵝養殖生產工作,但因農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缺乏對科學技術的了解、運用,這不但阻礙了我國飼養技術的發展,還影響了鵝養殖業的進步、完善。
很多養殖人員均以籽鵝為養殖品種,但因未構建籽鵝育種場、保種場,導致保種、選育工作無法順利、高效的開展,而籽鵝的生產能力也大幅下降,遺傳潛力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2]。部分養殖人員還未完善肉鵝配套系,這也阻礙了養鵝綜合效益的提升。尤其是存在的繁殖能力低下、產蛋率低等問題,更阻礙了我國鵝產業的發展。盡管最近幾年養殖人員已意識到養殖質量的重要性,在品種培育、推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因缺乏對良種的持續性投入,導致鵝養殖規模無法提升,產業化生產得不到保障。
我國個別地區的鵝養殖生產缺乏優良的行業標準,常規飼料的營養價值評價體系不健全,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這些地區養殖產業的發展。而且養殖人員對牧草的應用程度較低,未嚴格管控牧草、精飼料的飼喂量,這不僅降低了鵝養殖生產性能,還浪費了很多飼料資源。就目前來看,在鵝養殖產業中各生產環節相對獨立,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均,即使產量頗豐,但盈利較低,這無疑阻礙了我國鵝養殖產業的發展。最近幾年,我國很多養殖人員都處于自我發展、自我摸索階段,因缺少專業的指導、幫助,導致飼養管理、疫病防控以及加工生產等諸多工作無法有效銜接,盡管現下出現了很多龍頭企業,但因牽動力不足,而很多屠宰加工企業只看重眼前的經濟利益,所以無法有效組織農民生產發展,整個市場也被屠宰加工企業控制,在此背景下,養殖人員無法科學定價活鵝,這不僅加大了其自身的養殖風險,因盈利水平較低也導致很多養殖人員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侵害。
經過多年的發展、培育,很多地區的鵝產品都已得到市場的歡迎,但在消費量層面還處于杯水車薪態勢。由于市場存在“北養南銷”問題,導致北方地區的消費市場得不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而很多地區對鵝產品的加工生產均以小作坊為主,整體工業化水平較低,這不僅限制了加工工藝、設備等的發展,還降低了鵝養殖生產的附加值[3]。由于鵝養殖產業的整體鏈接不順暢,很多養殖人員均是分散式經營,而鵝產品的初加工品種大體相同、深加工力度不足,這不但影響了企業的創新發展,產品的品質、效果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國消費市場的發展、建設均受到了影響。鵝產業發展還會受到政府機構的影響,最近幾年,我國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對生豬等畜牧業的投入力度,在家禽產業提供的財政補貼力度較小,加之銀行尚未全面支持養殖業貸款,這都導致養殖人員得不到充足的資金養鵝、生產。
要想促進我國鵝養殖產業的發展,除了要注重技術的研發、應用外,我國還要全面提高鵝養殖產業的競爭力。由政府機構投入大量的資金、各科研部門參與研發并由養殖人員、企業實施工作,這都可帶動我國鵝產業的發展,而其提質增效目標也能得以實現。全面發揮籽鵝品種的資源優勢培育更多優良的肉鵝品種,這在一定程度上能為鵝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再科學構建規模化養殖模式,做好鵝疫病的防控、診斷等工作,這不但能推動鵝產業的發展,還能提高養殖工作的技術性、質量,而養殖人員的經濟收益也能得到保障。
鵝養殖產業的發展與鵝品種有著極大的聯系。在實際養殖工作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可設立專項資金,幫助養殖人員構建育種場和保種場,再通過良種補貼形式也能實現對優良品種的保護以及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各地區養殖工作中還可引進外來優良鵝種,通過異地馴化、選育,再基于地方良種資源科學構建專門化品系,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形成良種鵝3級繁育體系。
養殖人員還要開展規模化養殖工作,以此改進鵝產業布局情況。結合當地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實施多層發展對策,這不僅能提高鵝產業布局的合理性、可行性,還能帶動鵝養殖產業的發展。如在草資源眾多的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可推行放牧養鵝,在草資源相對有限的區域還可實施種草養鵝,通過地方政府機構劃撥土地并給予金額補貼,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帶動鵝產業的發展[4]。政府機構還可推行放牧、補飼相結合的養殖模式,再短期育肥,若不具備放養條件,還可借助混合日糧養殖模式科學飼喂。
在養殖工作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要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以此推動養殖工作的發展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基于龍頭企業引領市場,加大對各種鵝產品深加工技術的研究力度,這都可促進鵝養殖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還要輔助龍頭企業構建一定規模的養殖基地,通過規模化生產、集團化運營也能最大限度的規范鵝養殖發展。龍頭企業還可構建農業生態經濟園區,將飼料生產、鵝養殖、蛋孵化以及屠宰加工集成到一起,這不僅能塑造農業發展的新格局,還能形成生態基地、絨羽加工等多元化鵝產業集群。
在鵝養殖生產過程中,養殖人員、企業還要結合當地消費特點、消費理念科學構建多樣的鵝產品生產線,以此生產各種類型的鵝產品。全面發揮當地特色并構建適宜當地市場發展的鵝產品生產線,這可幫助企業生產特色產品,還能打造地方產品品牌。
在實際工作中,除了做好招商工作引進并培育一批擁有科技含量且經濟效益較佳的龍頭企業外,還要注重對鵝產品的深加工處理。首先企業要不斷借鑒學習先進技術并在包裝、風味、冷藏等層面將鵝產品加工水平全面提高,還要推出深受國內、國外歡迎的分割、冷凍包裝鵝肉及深加工制品。其次企業還要全面開發風味迥異、差別化的小包裝方便食品,這不僅有利于其創立自己品牌,還能在經濟市場上占據極大的份額。再者注重對羽絨及相關制品的研發,借助納米絨、生物脫毛等羽絨加工工藝提高相關制品的生產加工質量、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實現鵝產品的綠色、安全加工。再研發各種規格的水洗、非水洗羽絨加工和羽絨工藝品、服裝等產品,也能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
除籽鵝品種外,皖西白鵝在鵝養殖工作中的應用頻率較高,在我國很多地區鵝養殖的產供銷工作中應用更廣。基于地區發展角度,整合、規劃地區資源全面推動鵝產業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帶動地區經濟的進步。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應輔助設立皖西白鵝產業發展辦公室,在各區域還要構建相應機構,再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等,這都可將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再打造產業“航母”也可帶動鵝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各地區還要成立鵝產業發展專家小組,該小組成員需涉及飼養育種、深加工及管理等諸多領域,由專家小組負責養殖鵝保種、選育等工作,再嚴格把控、改良反季節鵝苗生產工藝,推動鵝肉、羽絨等深加工工藝的研發,這不僅能開拓經濟市場,還能打造出極具地方特色的產品品牌。此外,基于鵝區位、資源優勢等還要合理制定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能帶動鵝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與工作重點,養殖人員、企業也可全面實施保障措施,進而促進養殖工作的發展。然而在具體養殖的過程中,企業要嚴格管控以下環節,如品種的選擇、養殖場地的選擇、養殖方法的選擇等,選擇自然條件優良且有利于鵝生長發展的區域作主養區,這可進一步保障鵝養殖的質量、效率,再基于籽鵝、皖西白鵝引進其他品種,實現“多鵝并舉”,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開拓鵝養殖產業的新格局。而且鵝產業的發展不僅會受養殖工作的影響,與后續的加工、銷售有著極大的關聯,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還要幫助企業采用養殖、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發展模式,這也可有效延長鵝養殖產業鏈[5]。基于品牌戰略措施,全面生產無公害鵝產品,再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確保產品的質量、等級,這也可將鵝養殖產業的優勢、競爭力全面提高。然而要想推動鵝養殖產業的發展,除了上述政策外,政府機構還要推行“以獎代補”等先進方法,注重鵝養殖原種場設施的建設,也能將供種能力大幅提升。地方政府還要積極摸索、制定鵝良種繁育、推廣補貼機制,將良補經費、保種費用等歸入財政預算再為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推動當地鵝養殖產業的發展。在構建規模化養鵝示范場及基地的過程中,政府機構和企業必須保證其高標準、高效益,再全面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也能構建出一戶帶一戶、一村帶多村的發展格局,再由龍頭企業帶動養殖人員科學構建規模性養殖小區,這也能做好當地鵝品種綠色養殖基地的建設工作,而養殖人員乃至企業的養殖水平都能大幅度提高。
鵝養殖產業已成為我國很多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相關部門應認識到鵝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全面解決,結合地方形勢科學實施保障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帶動我國地方經濟的發展,而鵝養殖生產的質量、效益都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