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甘肅省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行道樹是在道路兩旁栽植的,具有遮陰效果并構成街道景觀的樹種,在城市道路綠化和園林綠化中有重要作用[1]。城市行道樹的功能多種多樣,可以凈化空氣,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消除噪音、減少粉塵污染等。本文從城市行道樹的功能以及樹種選擇的原則、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建議,希望對行道樹的栽植和養護管理提供參考。
1.1.1 凈化空氣 城市行道樹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行道樹葉片表面能夠黏附空氣中的浮游塵和大顆粒物質,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能有效改善空氣污染。
1.1.2 消除噪音 城市中的噪音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給居民身體造成諸多影響,包括睡眠不足、精神疲勞、心情焦慮等。城市中來往的車輛、工廠機器、各種廣告喇叭的播放等都可以產生噪音,行道樹可以弱化噪音,減輕噪音對居民生活的危害。
1.1.3 調節氣候 受熱島效應的影響,城市氣溫在炎熱天氣下會產生極反常的高溫,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行道樹可以阻截、反射、吸收太陽輻射,減緩熱島效應,改善城市小氣候,尤其對夏季的高溫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1.1.4 美化環境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城市建筑面積不斷擴大,擠壓城市綠化面積,合理規劃綠化面積、栽植行道樹,能夠美化城市環境,有利于城市景觀建設。
行道樹的樹種有很多,例如柳樹、槐樹、椴樹、圓冠榆、復葉槭、七葉樹、美國紅楓、樟子松、云杉、白蠟、合歡、銀杏、懸鈴木、樟樹、廣玉蘭、含笑、女貞、青桐、楊樹、雪松、重陽木、杏樹等,其中以落葉闊葉喬木為主。這一類樹種的樹冠比較高大,遮陰效果好,經人工一系列養護后生長健壯、樹形整齊,能提升城市綠化景觀。
由于受到氣候、地域條件的影響較大,在栽植行道樹之前要進行考察,了解當地的氣候、地質、生產環境等,同時要根據不同種類樹種的存活條件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樹種,以便提高行道樹栽植成活率。可根據以下原則選擇行道樹樹種:第一,樹種的適應性強;第二,抗病蟲害;第三,樹形美觀,耐熱抗寒;第四,根系發達,花葉無毒;第五,枝葉再生能力強,易于養護管理[2]。
首先,相關部門對行道樹管護的支持力度不足。目前政府投資的新建綠化項目較多,面積較大,城市綠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對于綠化養護的投入較少,綠化養護工作滯后。其次,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一些人踩踏破壞綠地,在綠化區域潑倒臟水、污水,傾倒垃圾,堆放雜物,在行道樹木上拴繩掛物,導致行道樹及其他城市綠植受到影響。
2.2.1 修剪困難 行道樹是城市園林景觀最直觀的體現,行道樹的美觀程度直接影響著城市的風貌,時常修剪綠化植物,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但城市行道樹的修建難以統一規劃。城市各種設施設備的架設都是影響行道樹修剪的重要因素,如交通標志、攝像頭、照明路燈、各類廣告標牌等,行道樹生長速度較快,必須定時修剪以保持景觀效果,但這些設施設備的架設增加了修剪行道樹的難度,使養護工作進度緩慢。
2.2.2 行道樹施肥不及時 行道樹栽植以后需要定期養護,包括澆水、松土、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清除雜草、衛生保潔等一系列工作。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交通壓力不斷增大,開展行道樹養護工作時需要專業車輛的輔助,但為了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行道樹養護工作必須避開通行高峰時段,工作人員只能根據道路行車情況進行養護工作,往往出現修剪間隔期太長,行道樹因缺少肥料而長勢減緩等情況[3]。
2.2.3 病蟲害防治困難 行道樹病蟲害是個季節性問題,在春夏季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病蟲害的滋生速度較快。由于病蟲害的種類多,且防治方式各有不同,在對城市綠化區域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除統防統治外,還要根據病蟲害種類進行針對性的防治。城市綠化有其特殊性,城市綠化區是嵌在人們辦公、居住區之內的,防治時不能對人造成影響。尤其是利用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時,要考慮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不能在白天噴灑農藥,但這往往錯過了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間,增加了防治難度。
2.2.4 養護工人的專業知識不足 城市園林綠化養護工作近幾年發展迅速,從事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的人員嚴重不足,當前從事園林綠化養護工作的人年齡偏大,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園林養護工作比較辛苦,工資待遇較低,相關專業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養護工作,同時由于缺少資金,沒有過多的經費投入專業培訓,綠化養護技能大多數是老人帶新人,綠化知識更新緩慢,影響綠地管護質量。
行道樹是從苗木基地運來的,部分樹種并不是本地樹種,栽植后長期頻繁施用化肥、除草劑、農藥等,容易造成土壤板結,使得行道樹生長的立地條件變差。板結后的土壤表層缺乏有機質,土壤中的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受限,土壤通透性變差,保肥、保水能力下降[4]。土壤狀況變差,對行道樹的生長非常不利,給行道樹的養護工作也帶來一定影響。同時,行道樹是移栽至城市的,由于城市氣候、立地條件等與苗木培育基地有差異,在苗木栽植后可能會因為不適應當地的環境而死亡。因此,在選擇行道樹樹種時不能忽略城市環境與苗木培育基地環境的差異,應盡量選擇本地樹種。栽植外地樹種時須進行栽植試驗,不能盲目移栽外地樹種。
加強環保、綠化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市民對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意識,同時加強法制宣傳,增強市民對綠化養護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與社會團體的合作,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群眾力量。組織社區居民在植樹節、世界水日、地球日、世界森林日等節慶活動日參加全民各種環保活動,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及社區建設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提升居民的綠化環保意識,使當地居民成為園林綠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3.2.1 合理修剪 在對行道樹進行修剪時,工作人員要因地制宜修剪樹形,平衡樹勢,緩解與公共設施的架設的矛盾。另外,修剪過程中應采取疏剪為主的方式,主要針對過密枝、直立枝、徒長枝、病蟲枝、重疊枝、枯萎枝、干死枝等影響樹形的枝條進行非常規性的修剪。在不同的季節要進行不同的修剪,如春季要對樹干進行抹芽,夏季應避免行道樹的枝條過于密集,冬季則應注重疏枝,整理枝條形態,進行造型修剪。
3.2.2 合理施肥 行道樹的生長需要合理施肥,施肥分為土壤施肥和根外施肥,土壤施肥多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根外施肥多用氮肥、磷肥、鉀肥。行道樹在不同季節對肥料的需求不同,如春季肥料主要使行道樹發芽、長葉,而秋季肥料則是延長行道樹綠色周期[5]。對行道樹施肥時,要結合其生長狀況來決定施肥方式,通常是采取撒施的方式,并且集中在早晨和晚間人員流動不密集的時間段。在施肥之后要澆適量水,以便樹木更好地吸收養分。
3.2.3 防治病蟲害 行道樹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發現病蟲害后及時采取綜合防治。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植物檢疫等,要針對地域性高發的病蟲害進行專項整治。另外,要經常進行病蟲害排查,及早發現病蟲害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對蛀桿害蟲天牛、芳香木蠹蛾等蟲害,一定要掌握其生活習性、發生的規律,及時采用藥物噴霧、樹體注射、誘捕等防治方式清除蟲害。樹干涂白是防治病蟲害的常用方式之一,選用生石灰、硫磺、水、氧化樂果、敵敵畏按比例配置,在同一路段涂白高度應保持一致。
3.2.4 增加資金投入 加大園林養護資金的投入,做好資金預算,做到專款專用,根據園林綠地不同養護階段、不同養護標準、不同養護項目進行資金分配。提升養護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做好專業人才引進工作,壯大園林綠化隊伍。通過專家講座、現場實操、觀摩點評、經驗交流等方式豐富養護管理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
3.2.5 創新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要有所創新,對綠地進行分段養護、分片管理,針對綠地性質、綠地種類等確定管護標準,開展綠地養護管理工作。
3.3.1 改善土壤質量 城市的土壤條件較差,在栽植行道樹之前要培土增肥,經常性松土。同時要適當加強監管力度,減少土壤污染問題的發生[6],禁止居民隨意破壞綠地,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劑量。另外,要嚴控工業廢水廢料的排放,嚴禁將工業廢水排放到綠地[7]。
3.3.2 優化樹種 優化樹種選擇,避免行道樹出現死株的現象,栽植后一旦發現死株要立即清理。在檢測植株是否是死株時,若發現植株根系還有存活可能,可以對枝葉進行一定的修剪,輸營養液增強其生命力。在移栽新的植株時,可以對根部施用一定量的活力素,或是對樹干施用大樹吊針液來增加養分,以提高其移栽的成活率。
行道樹是一個城市風貌的重要體現,提升行道樹管護質量,能有效改善城市環境。城市綠化人員要重視行道樹的養護工作,總結養護管理經驗,提升管理養護水平。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提升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綠化養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