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泉街小學 陳麗
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本文對小學數學多樣化解決問題與思維發展的策略展開研究,分析了小學數學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的價值與現狀,從考慮學生實際學情、精心展開教學設計、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綜合性的數學題目與給予學生積極評價五個方面,列舉強化小學數學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與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策略。
數學問題相比其他科目的問題,對知識點的考查更加靈活,在解題方式上多種多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鍛煉效果。教師應當重視從多個角度入手,強化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在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找到更多、更巧妙的解題方法,促進學生多種思維能力與數學核心素養的生成、發展與提升。
首先,教會學生以多樣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就是讓學生學會以數學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自主提出問題并嘗試以多元化的方法解決問題。這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多的成就感;其次,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對一道數學習題的多樣化思考、多樣化解決,需要學生重新組合過往學會的數學概念、規律、方法與技能,將知識應用到切實的問題情境中去,進而體會到數學學科具有的突出的抽象性與應用價值,得到對數學本質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經歷一系列的動腦思考、實踐操作、小組探究環節,將自己在思考中得到的好方法、好技巧,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進而得到更多的學習經驗,得到情感態度與合作能力的良好發展。此外,在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分析他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出反思,產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意識,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具有深遠的影響。久而久之,伴隨著經驗的積累,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會越發輕松,能夠從更為客觀的角度評價自己在解決問題中應用的方法與策略,不斷調整、優化自己的認識,得到更為豐富的學習收獲。
首先,要達成對數學問題的多樣化解決,學生需全面整合自己在過往學習中獲得的經驗,發揮創新思維,初步形成創新能力,為此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還對學生探索、尋找題目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戰,獲得這種能力的成長,能夠讓學生在未來更自信地投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浪潮之中。再次,對數學問題的多樣化解決,也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為解決數學問題,學生會努力思考如何將已經學到的、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可動態、可操作的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夠讓學生將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得心應手地應用到各種熟悉、不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獲得數學水平的提升。
對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教學,其本質并不僅是培養學生以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能力。但當前,不少教師沒有深刻把握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的這一內涵,教學形式化問題嚴重,雖然為學生設置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也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學習時間,但這些問題的探究價值實際上并不是很高,本就沒有多種解決的方法,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沒有很大的裨益,這實際上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還容易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帶來不利影響。
數學是一門具有一定抽象性、嚴謹性與邏輯性的科目。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總體偏弱,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時,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與課堂引導,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地得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保證學生解題思路的正常生成。但當前,不少教師在開展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時,課前準備比較欠缺,在課堂中,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在學生不提出疑問或者新的解題思路時,這些教師往往也不會對學生的思維做出引導,這會導致小學生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無法生成,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為真正培養學生多樣化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數學思維的發展,教師應進一步做好對教材的研讀,了解每一課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以及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的難點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對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手段做出科學合理的排布,盡可能迅速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解決問題。
其中,對學生實際學情的掌握與考慮,是最難的一步。這里的實際學情,不僅包括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還包括學生吸收理解數學知識的快慢、學生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是否會在探究中主動發言等,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情采取最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以“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為例,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堂中的學生予以分組,讓學生以不同的路徑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以擺小木棍的方式,體驗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直接從周長公式入手,分析為什么需要這樣算、還有沒有其他的計算方法等。在課堂探究活動結束后,學生會發現運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是“殊途同歸”的,這便能顯著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生在充分掌握某一知識點后,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解題習慣。例如,習慣用“(長加寬)乘以2”的方式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小學生,與習慣用“長乘以2,再加上寬乘以2”的方式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小學生,在人數上是差不多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計算習慣,鼓勵學生不斷找尋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小學數學的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本質上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多種數學思維,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因此,教師應重視完善教學設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理解知識的表層含義、無法探究其內涵并靈活應用的弊端,以此強化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的多個環節展開統籌兼顧,力求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兼顧教學全局,讓學生在親身的觀察、動手操作中獲得全新的知識,形成熟練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一知識點為例。學生通常會對“為什么要乘二分之一”產生疑問。此時,若教師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淺顯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能通過套用公式的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在解決一些綜合性、應用性較強的問題時就無法找到正確的以及多樣化的解題思路了,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不夠靈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找到三角形面積公式形成的規律,讓學生對數學知識能夠具有更深刻的記憶,以此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許多事物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出生動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在真實、形象的問題情境中展開思考,也不失為一種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向著更深、更廣的角度發散的好方法。同時,在這一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重視開展互動交流環節,引領學生在師生、生生之間展開溝通交流,實現對問題更為深入的探究,逐步找到更多的解題方法。
以“分數的加法與減法”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為例,教師可在完成了基礎教學后,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類似于超市、商店這類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接著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數學問題,引領學生身臨其境地展開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針對一道題目找出更多的解題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解題探究,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尋找更多的解題路徑。最終,教師引導小組代表就本小組的解題思路做出總結發言,讓全班學生在不斷地互動交流中,借鑒他人的長處,總結自身的不足,最終提升解題的效率與準確率,促成數學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在解答綜合性較強的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分析,找到解題的切入點,進一步發掘出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在腦海中形成更具系統化特點的數學知識框架,為后續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這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找到更具多樣化的解題方法,讓學生透過問題的表象,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規律,最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舉一反三,提升學習效率。
以這道題為例:客車每小時行180公里,貨車每小時行100公里,A地與B地之間相距800公里,兩車同時分別從A、B兩地出發,向另一地出發,經兩小時后,兩車相距多少公里?這道題屬于典型的相遇問題。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數字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將自己的數學思維充分發散出去,進行不同的解題嘗試,運用表格法、畫圖法、方程法等方式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綜合題目條件的基礎上,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解題水平。再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先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為學生提供同一個例題,讓學生通過類比法、對比法、數形結合法等解題方法,展開解題訓練,最后讓學生自主總結不同解題方法的具體使用技巧,以此實現多樣化解題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際教學中,對學生多樣化解題能力及數學思維的培養,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學生對各種解題技巧的掌握,必然會經歷一個反復的發現新問題、學習新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為助力學生快速成長,教師可在上述過程中不遺余力、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技巧、解題技巧,點撥學生數學思維的成長,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培養學生多樣化解題能力的初期,教師可為學生構建一個課堂學習框架:拿到問題后,先讓學生調動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必要時也可使用動手操作、畫線段圖等多元化的解題方法;找到解題方法后,與其他同學討論,逐步優化解題方法;檢驗解題成果,分析自己使用的解題方法的優缺點,在多樣化解題方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并進行長期使用。在解題課中,教師可訓練學生,以如上流程,完成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多樣化解題能力必然會得到系統性的發展,同時,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有一定的進步。再如,教師也可在解題教學期間,為學生普及一些類似于思維導圖、知識樹的思維工具,引導學生在練習“一題多解”時,應用這些工具梳理自己的思路,對于一些特定的數學題目,如“歸一問題”“歸總問題”、“雞兔同籠”等,也可應用這些工具進行歸納,梳理多元化解題方法,這樣學生能對“一題多解”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獲得數學思維的逐步發展。
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對小學數學多樣化解題教學的裨益也是十分廣泛的,尤其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巡視,適時點撥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課堂中充分發散、延展,以此強化學生多樣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入手,找尋題目更多的突破點,增強學生的解題自信,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此外,教師也應當重視對多種教學評價手段的應用,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深入結合在一起,將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手段結合在一起,以此讓課堂評價更加科學合理,鼓勵學生不斷發現全新的解題思路,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多樣化解題教學,本質上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以及多種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重視通過多種方法,在課堂中發散、延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靈活性,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