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沛
這是一部唯美的童話故事影片,能讓我們充分感受到童真與愛的力量。盡管海蒂的童年充滿了苦難,但無論在哪里,不管遇到誰,她給予別人的都是燦爛的笑臉、熱情的擁抱和無限的信任——她是善良與愛的化身。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由地想到人與環境、人與他人、人與自我間的關系。
相信所有看過此部影片的人,都會被阿爾卑斯山獨具魅力的四季光影所震撼:明朗的天空,純凈的原野,寧靜的小鎮,奔跑的羊群和孩童……在這里,影片小主人公海蒂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無拘無束地生活。盡管物質生活貧乏,和爺爺相依為命,哪怕住閣樓睡草窩,赤腳放羊,啃冷面包,海蒂依然很快活,所以阿爾卑斯山的環境色調一直是明朗、柔和的。
當海蒂被姨媽“賣到”法蘭克福的澤賽曼家當伴讀時,影片中出現了城市景象以及澤賽曼奢華的城堡畫面。城市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但看不見一抹綠色。城堡內奢華無比,器具考究、食物豐美,但緊閉的門窗、幽暗的廊道、冷漠的女管家、森嚴的規矩,讓海蒂更加思念遠方的爺爺和朋友皮特,更加懷念過去自由自在的鄉下生活,以至于在“出逃”無望之后思念成疾,半夜夢游,夢回故鄉。
“人是環境的產物。”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兩種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格、價值觀所產生的影響。影片中純凈的阿爾卑斯山,代表的是人性中最純粹的那一部分。純凈、善良、真誠、勇敢的海蒂就如自然,就如阿爾卑斯山。山下的村民世世代代在此生活,他們辛勤地勞作,很少讀書,沒有能力去接受認知范圍以外的東西。因此,他們只會固守著道聽途說和世俗成見,比如人們對海蒂爺爺的偏見,比如牧羊人皮特認為“山上的孩子不用識字”,比如鐵匠家的兒子最大的夢想就是將來當一個像爸爸那樣的鐵匠……他們沒有見識過外面世界的豐富多彩,也因此帶來了認知上的狹隘與偏見。
城市里,澤賽曼家的女管家和家庭教師身上也打下了城市社會等級的烙印。女管家對海蒂非常冷漠,歧視她發音不標準、不懂規矩禮儀,在她眼中,海蒂不僅有“理解障礙”,還是一個“行為粗魯至極、近乎瘋狂”的女孩。在海蒂推著克拉拉小姐出門后,女管家就讓海蒂面向墻壁,不許她吃飯,還嚇唬她說下次再把克拉拉小姐推出門就把她關在有老鼠的地下室。由此可見,在女管家眼里,海蒂不過是他們花錢買來的“私人物品”,他們絲毫沒有考慮海蒂也是個孩童,需要愛與溫暖。
卡拉拉,這個貴族家的小姐,媽媽早逝,爸爸又常年出差,她因患病而殘疾,成天只能守著皇宮一樣的大房子,身邊盡管有數名服侍的人,但誰也不能給她這個年齡所需要的親情和友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喜歡的玩伴,她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顧一切代價把海蒂占為己有。她沒有想過海蒂也和她一樣,是個需要親情和愛的孩子。當她爸爸決定送海蒂回到鄉下時,她生氣地大叫:“你們都走,全部都離開我吧!”這也從側面映射出城市貴族家庭里親情的缺失。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出生在怎樣的家庭,童年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這些對于孩童而言,更是無法選擇的。但是作為孩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要有一顆良善的心,學會感受愛和表達愛,這樣他們才可能成為一個心靈富足的人,才能擁有堅強的內心去抵御甚至化解外部環境中的那些不如意。
除了絕美的風景,電影所展現的人性之善和返璞歸真,也溫暖人心。盡管生活充滿磨難,海蒂依舊心懷感恩,用善良和純真治愈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海蒂“療愈”了爺爺。起初,爺爺非常冷漠,不肯收留海蒂。即使海蒂姨媽扔下海蒂自己下山后,爺爺依然不搭理海蒂。這時海蒂沒有哭鬧,而是平靜地循著小羊羔的叫聲來到羊圈,在那里熬過了一個暴風雨之夜。第二天見到爺爺后,她依然一臉燦爛,親切地呼喚爺爺……海蒂的天真無邪和懂事體貼,讓這位多年封閉自我的冷酷老人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改變了將海蒂送到孤兒院的想法。他給孫女做木椅、找伙伴、備餐食、做玩具……甚至在大雪紛飛的冬天滑著雪橇帶著孫女到山下找小伙伴。后來,海蒂從法蘭克福返回后,爺爺為了方便她冬天上學,在山下也安置了一個家,改變了他幾十年的生活習慣。
爺爺的改變不僅表現在對孫女海蒂的態度上,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人的態度上。之前,他從來不和山下人打招呼,但在海蒂的影響下,趕集時他也會和村民們點頭致意;在克拉拉被送來他們家看望海蒂時,爺爺欣然接納了這位遠道而來的小客人;在了解了皮特將克拉拉的輪椅偷偷推下山之后,爺爺將克拉拉背到山上看風景……祖輩的慈愛不僅化在爺爺的具體行動中,也表現在他飽經滄桑的臉上。
海蒂“治愈”了克拉拉。在海蒂伴讀的那段日子里,克拉拉感受到了海蒂溫暖友情的滋養,生活開始有了生機。海蒂返回爺爺身邊后,寫信邀請她到阿爾卑斯山做客。克拉拉決定翻山越嶺前往海蒂家,離不開奶奶的支持,也離不開海蒂為她描繪的鄉下美好生活場景對她的吸引。克拉拉和海蒂在鄉下生活時,學著海蒂大口吃飯、大聲歡笑,后來在山坡上受一只美麗蝴蝶的誘惑,竟然做到了站立和行走,從此擺脫了輪椅的束縛,像海蒂一樣自由自在地奔跑。可以這么說,是海蒂讓克拉拉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是海蒂讓克拉拉看到了生命的奇跡和希望。
當然,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帶給海蒂的影響。在剛到克拉拉家時,海蒂連字母都不認識,學習絲毫沒有長進,因為皮特告訴她讀書沒有用。當克拉拉奶奶告訴她,學會認字就可以自己讀故事、讀到自己想讀的內容時,她轉變了學習態度,學習也突飛猛進。后來,回到鄉下的海蒂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個寫故事的人時卻遭到同學們的嘲笑,但是克拉拉奶奶的開導讓她再次堅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克拉拉奶奶也在“治愈”海蒂,幫她撥開了人生的迷霧。
戲如人生。影片中主人公所有的人生境遇,會讓我們反觀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互動——現實生活或許更為復雜。沒有誰是一座孤島,生活中擁有“相互療愈”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復雜的環境中和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我們如何恪守內心的良善,做回真正的自我?海蒂似乎給了我們答案。
一個人能自我覺察,拋開認知狹隘和偏見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比如影片中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人們,他們固執地認為海蒂的爺爺曾經殺過人,冷酷、無情,缺乏人性,因此一直視他為異類,不與他來往。再如海蒂的朋友皮特,當他看到海蒂和遠道而來的克拉拉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時,認為克拉拉會奪走海蒂,妒忌加怨恨讓他把克拉拉的輪椅推下山。這種因為認知局限帶來的狹隘并沒有影響到同樣在山里長大的海蒂。不管生活如何艱難,海蒂始終保持著內心的良善與純粹,像一個快樂的小精靈,將愛與溫暖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同時,海蒂能依從內心做出自己的判斷。比如,皮特說她爺爺曾經殺過人,小小的她非常害怕。但當聽到爺爺說“你得自己判斷,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呢,還是相信外面的傳言”后,她選擇信任爺爺,當即給爺爺一個大大的擁抱。當她甜甜地跟爺爺道“晚安”后,爺爺滄桑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再如,當她的夢想遭到同學嘲笑后,她顯得有些郁郁寡歡。而當克拉拉奶奶告訴她:“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那些東西會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別人說什么。”一席話讓她做回了自己。即使在山上放羊,她也會帶上筆記本,寫上幾段話——朝著“做個寫故事的人”去努力!
海蒂這種對自我的覺察與對別人感受的理解,在影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初被姨媽“扔”在爺爺家后,爺爺想把她送到孤兒院,牧師沒有立即答應爺爺的要求,而是有意讓海蒂在爺爺身邊多待幾天,并提醒爺爺照顧孫女是他的義務。海蒂感受到了爺爺的冷漠,也知道爺爺想把她送到孤兒院,但依然每晚向爺爺道“晚安”,接過爺爺遞過來的食物會說“謝謝”,并給爺爺一個大大的擁抱,乖巧伶俐地和爺爺一起生活著。
在克拉拉家,海蒂一直忍受著女管家的各種嚴厲管束,貴族家庭里的各種復雜禮節對于遠離親人的小海蒂而言,無疑是痛苦的,但她始終沒有在人前表露出來,一直小心翼翼地適應著貴族家的各種禮節和要求,不哭不鬧,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才表現出黯然神傷。后來,由于實在過于思念爺爺而出現夢游時,她遇見了善良的醫生,醫生懂得這個小姑娘的心病,就竭力勸服克拉拉的爸爸把海蒂送回家。醫生專業的判斷和海蒂的善良感動了克拉拉的爸爸,最終她得以被送回爺爺身邊。
海蒂是個善良有愛的孩子,她一直記著皮特的奶奶咬不動硬面包,因此每次吃飯時都會悄悄攢下一個面包,盤算著帶給皮特的奶奶;為了不讓皮特用鞭子抽打山羊,海蒂愿意每天都分一半的食物給他……
雨果說:“善良的心就是陽光。”海蒂像陽光一樣,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給人帶去溫暖。當海蒂遇到克拉拉以后,她每天都會跟克拉拉分享很多發生在阿爾卑斯山的趣事。海蒂像春天的陽光一樣,照進了克拉拉單調、冷清的生活,使克拉拉的世界變得五彩繽紛。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奇跡,那一定是善良和愛創造的,而海蒂就是善良與愛的化身。她是遺落在人間的天使,她讓周圍所有的人都感覺到生活并沒有那么糟糕,世間還有那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珍惜、去熱愛。
《海蒂》這部電影的情節可以說很簡單,卻能用最質樸的東西擊中人心,那就是集中在海蒂身上的善良與愛——不管生活給予她什么,她總能坦然接受、樂觀面對,最終迎來轉機。反觀我們自己,是不是時常抱怨生活的殘酷和世界的不美好,但這些小挫折和海蒂的苦難身世相比,可能根本不算什么。海蒂為什么總能快樂地度過每一天?還能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在她的心里,永遠沒有偏見、自私和對別人的苛求,有的只是無盡的奉獻與包容。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始終是未完成的,這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性。”我們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處于一個未完成的狀態。或許我們起初并沒有海蒂那樣的心性,沒關系,只要我們擁有一顆善于內省的心、終身學習的意識,一部好的電影、一本好書、一次美妙的談話都會成為我們成長路上的助燃劑。讓我們一起張開雙臂,像海蒂那樣,心懷夢想、心懷感恩,帶著赤誠與溫暖的愛,自由自在地暢游于人生海海。
【拓展·鏈接】
《海蒂和爺爺》是一部只看海報就會讓人沉浸其中的電影。它有關家庭,有關友誼,有關希望與眷戀,有關夢想與現實。影片以細膩的筆觸,于輕描淡寫間繪就了一副瑰麗而壯闊的畫面,簡單而溫情的劇情亮點頻出,深沉的情感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讀者欣賞》202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