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運梁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
構建全面的導師指導體系,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是當前成為優秀教師的具體舉措,是深入推進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中小學導師制的實施已由點向面擴展,導師制的形式和內容也愈加豐富,各學校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導師制實施方式,主要有如下五種類型:
德育導師制:把班級德育教育的目標、任務讓具體的導師(任課教師)來分擔,將“教書”與“育人”統一起來,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并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與班級管理制一起形成一種整體、合作、互補的新型班級管理模式。
學業導師制:主要是指任課教師與學生結對,對學生進行培優補弱,有效提升學業成績。師生及時溝通學業困惑、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明確學業目標和學習任務,可以做到及時跟蹤指導,精準提高學業質量。
成長導師制:這是一種結合德育、學科、生活、心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導師制度,學校為每一名學生配備成長導師,采用日常交流和定期談心的方式,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學業困惑,減輕心理壓力,引導學生樹立理想、建立自信和發展目標,導師與學生一起建立成長檔案,記錄他們學習、生活點滴。
生涯導師制:主要是從學生個體的生涯發展特點和需求出發,協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做好學生的升學指導,引導學生做好人生規劃和職業定位,跟進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如河北黃驊中學創新開發了“一三五”導師制,設立生涯規劃工作室,負責開發生涯導教課程,同時聘請優秀家長擔任拓展導師,并開設月末家長大講堂等各種德育和生涯活動。
多元導師制:常見的有雙導師制或三導師制,每名學生有若干不同的導師,如任課教師擔任“學業導師”,班主任擔任“成長導師”,高校學者擔任“學術導師”,形成聯合育人機制。有的學校還聘請部分學生家長、優秀學長、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形成導師團,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無論是德育導師、學業導師還是成長導師,無論是校內導師還是校外導師,都是“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全員導師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但中小學導師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目前,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在導師制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采用“導師分配——成立儀式——師生交流”的運行模式,而對導師的職責、對學生的要求和實施要求等細節沒有明確界定,導師培訓處于真空狀態。據不完全統計,中小學在實施導師制的過程中,導師培訓率不到1/10,各類導師“無證上崗”,對“為什么要導、導什么、怎樣導”等核心問題不明確,指導內容隨意單一完全取決于導師個人水平和能力,教育效果達不到應有水平。
學生不了解導師的作用,只能下意識地認為和平時的教師沒有多大差別,因此很難與導師進行積極地溝通;有的學校導師分配缺乏民主,僅僅按照學業成績進行安排,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地選擇,這樣大大減弱了導師制的育人功能;部分學校缺乏系統規劃和指導,脫離教師和學生實際,要求導師每周談話一次,為導而導,而忽視談話節點、談話內容和談話效果等核心問題,學生認同感不強。
部分學校一味追求名片化,沒有基于學生成長需要,讓一個學生擁有多位導師,但各類導師職責不明,相互交叉,九龍治水,各唱各臺,這種制度既消耗了導師的精力,又浪費了學生時間;部分學校聘請高校導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引領,但高校導師的職責不明和缺乏長效運行機制,聯合育人多停留在學術報告的層面,“校內+校外”聯合育人的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
各個學校、各個學段導師制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整體性導師指導體系,學校、學段上割裂明顯,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育人體系,不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
導師制彌補了班主任制的不足,有效地促進了立德樹人,但在實施過程中,多數學校對導師考核和獎懲沒有明確說明,對導師工作定位不明晰,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新時代構建全面的導師指導體系應采取五個策略: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實現“五育并舉”的保障?!叭恕钡闹行脑凇坝?,重心在“全”,而全員育人導師制是落實“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之一。全體教師面對全體學生,對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生涯規劃、創新實踐等進行全面指導,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導師制應以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長遠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指向,站在十二年、十六年甚至更長遠的高度,構建完整的導師指導體系。實施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認知規律,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的基礎上,確定符合受導學生實際的發展目標和行動策略,循序漸進地引導、幫助,逐步提高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避免因學段割裂而導致銜接不暢的問題,形成育人合力。
各級學校要明確指導機構,建立專兼結合的導師隊伍,以校內導師為重點,指導學生注重道德涵養、學業修養和習慣養成,培養學生人格健全、行為自律、學習自主、心理自強的良好品質。積極聯系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擴充導師隊伍,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通過拓展學科教學、共同開發課程、進行課題研究、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為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學業發展和生涯教育并重,是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既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新時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學校建立和普及生涯導師制,通過開設生涯教育課程、組織生涯教育活動、提供生涯發展輔導、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等途徑,增強中小學生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培養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終身發展。
中小學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機制。可以從以下七方面入手:1.制定導師制實施方案,建立導師工作手冊,明確導師職責與權利;2.合理建立導育關系、加強導育內容管理;3.創新導育形式、建立學情會商制度,加強家校、導師與受導學生家長的合作溝通;4.加強師生交流的過程管理,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切實引導學生全面發展;5.加強工作考評和激勵,將導師工作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其工作量和工作績效作為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內容,明確量化約束辦法,并納入教師綜合工作評價考核;6.積極建立聯合育人機制,引進專家學者指導學生發展并組建教學科研團隊,聯合開展課題研究;7.建立健全教師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管理指導、服務學生的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為廣大導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導師制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的重要手段,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學校應立足長遠和實際,突破發展“瓶頸”,構建完整系統的育人方案和實施機制,讓導師制更“實”一些、“近”一些、“久”一些,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