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鏵
(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文昌校區,江蘇 南京 211800)
教學關鍵能力是指最基礎、最不可或缺又很重要的教學能力,是直接影響師生素養提升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教學能力。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以下四個新時代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關鍵能力的重要性。
獨立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師獨立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學生和學情。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同,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才能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才會順暢,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情,才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精準施教,這樣的教學才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二是研究課標和教材。教師只有熟悉課程標準,才能在具體的教學中,領悟教材章節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學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選擇、開發課程資源,對教材整合、重組,建構更符合所教班級學生的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地落實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有計劃、有層次、有流程、有方法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素,有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合作交往、師生共議是一堂好課的基本樣態,有問題激趣、問題誘思、問題探究、問題解決是上好一堂課的核心要義,以“共情”為基礎構建以行動為導向的“共生”課堂是教師應有的追求。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備課只備教學內容,忽視教學活動的組織謀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至關重要。不僅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人與人的對話、心與心的交流、智慧與智慧的碰撞,還要促進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內化體驗、深化感悟,學會應對變式,并能夠遷移運用,這樣才能激活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增添學習活力。
教學中有一種現象,聽課者認為某教師的課講得沒問題,可他所教班級的教學成績就是一直上不去。其實,剖析一下就不難發現,他的課堂管理是有缺失的。課堂管理是教師創設和維持“教與學”行為產生的環境所必要的規則和程序。教師合理利用“教”的時間和讓學生投入“學”的時間是有效管理課堂的要點。為了有效利用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優秀教師會注意吸引并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保持教學活動的緊湊性、節奏性和流暢性。精細管理課堂,教師需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合理處置課堂意外生成,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靈活改進教學方法,有效調控課堂環境,努力打造積極的課堂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里的評價,指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基于學生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等,對學生知識掌握、能力養成、情感形成等方面的評說。無論是過程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若評價中肯恰當,就能起到激勵引導作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學會巧用評價方法,精準評價學生,發揮評價的正向激勵作用。教師科學藝術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提振學習信心,矯正學習態度。面對學生在學習反饋中暴露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深挖出錯原因,突破知識弱點,通過變換情境、變式教學等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應變能力。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完善自我,實現有效矯正。
精心組織是態度,精細管理是過程,精準評價是技藝。落實“三精”,方能促進教學的精準實施。
教學反思是教學研究的基本形式,是教學創新的重要動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教學反思,起初常常是需要別人督促和提醒的,但隨著教學實踐的持久和對教學認知的加深,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依據教育理論,針對教學現象去思考分析,既肯定教學中的成功,又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發現現象背后的本質,漸漸地就會產生反思意識。強化反思意識,形成無須提醒的自覺,不知不覺中就會養成反思的習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說,人都有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潛能得以實現、保持和增強。教師經過不斷自我剖析、自我診斷、自我調整,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最終得以自我提高,這種不間斷的自我剖析活動、自覺改進行動,就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過程。
教學反思的內容甚多,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過程的實施、課標精神的落實、育人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興趣等。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全面回顧、反復思考、科學評價和不斷追問,定會有所感悟。針對發生在自身或他人身上的教學現象、教學事件,予以分析,或肯定或改進,建構更適合于自身教學的理性認知和教學嘗試,對現象、事件進行分析及撰寫教學后記、教學隨筆,聆聽專家指導、參與校本研修、開展課題研究等,都是提高有效教學反思能力的重要舉措。教學反思是需要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精神的。追求更高質量、更具風格的教學,就要勇于破舊立新、改革創新。立足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不斷改進和完善,這樣的反思才會更有力量和價值。
鑒于信息技術對數學探究教學、開展數學實驗等的工具性價值,以及對形成MPCK素養和教研創新素養良好的輔助作用,教師對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應予以重視。
在“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關注,日益成為焦點,這客觀上對新時代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欠缺,導致教學組織形式單一、手段單一、活動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課堂教學有效、有趣的開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因此,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學習必備的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服務教學需要。
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是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趨勢。當前已涌現出翻轉課堂、微課、云課堂等新模式,使得教與學的方式變得豐富多樣。但在實際教學中,技術運用不當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比比皆是。筆者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教學,要用得恰到好處,力求達到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定性問題數量化、現實問題情境化、理性問題感性化,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把握規律、提質增效。科學合理地運用技術,應成為新時代教師教學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