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光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一直以國家實際網絡空間安全發展情況為基礎,以國家戰略目標需求為導向,以東南大學及江蘇省內優質網絡空間安全相關資源為支撐,著力培養網絡安全領軍人才,充分助力國家網絡空間安全事業的發展,并通過探索系統化高水平研究,為省內乃至全國其他高校的網絡安全研究提供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網絡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具有多層面需求,是國家當前的重點戰略方向。
目前,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需要進一步建設的點:加強網絡安全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增強網絡安全科學研究的實用性,進一步完善各行各業的網絡安全配套建設。與之相應,國家網絡安全的戰略目標在于:將高素養的技術人才輸送到科研、產業、管理等各個網絡安全環節中;面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防護),將科學研究朝向實際問題,進一步轉化科研成果;不滿足于培養通用性網絡安全人才,而是細分人才培養方向,滿足特定行業領域的需求,解決各類網絡安全問題。
東南大學從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目標出發,結合學校特點制定并印發了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建設發展規劃、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建設發展規劃與網絡安全“十四五”發展規劃,確立了“面向國家網絡安全戰略需求,培養我國網絡安全領軍人才,引領網絡安全領域的前沿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的目標定位,確定培養一流高質量人才、探索高水平科研成果雙輪驅動的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建設思路。
隨著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都可以接觸到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其中不乏對網絡安全領域感興趣的人才。基于此,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致力于遴選全國一流生源,現面向全國27 個省(市)招生,錄取分數線每年均位列學校各專業分數線前3 名。學院組建了全國唯一的網絡安全少年班“網安少先隊”,并舉辦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和網絡安全競賽等,選拔高質量碩士生和直博生。目前,學院年招生數650 人,其中本科生150 人、碩士生400 人、博士生100 人,招生規模位居全國網絡安全學院首位,為國家和社會的網絡安全提供人才儲備力量。
根據黨政機關、科研機構、高校、軍隊、企業等對網絡安全領軍型、創新型、教育型和技術型等不同類型的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學院合理調整和擴大網絡安全專業招生規模,建立了“多元化”網絡空間安全人才選拔機制;面向全國青少年開展網絡安全競賽,引導青少年全面提升網絡安全創新意識和技能,并開展長效性的人才跟蹤機制;同時,建立網絡安全青少年人才庫,為學院提供優質生源儲備。此外,學院還主辦和協辦跨地域、跨行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絡安全賽事,加強網絡安全創新設計類競賽的國際交流。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將習近平新時代網絡空間安全觀融入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致力于培養多層次的網絡安全人才。學院面向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學生自身的特性出發,將學生培養成國家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學院強化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服務國家需求,近50%的畢業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進入網信辦、網絡安全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國企等,其中70%以上的本科生繼續深造。目前,學院承辦了中央網信辦、江蘇省委網信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等20 多個單位的網安干部培訓2000 余人次;為教育部、東部戰區、國家電網等不同領域行業培訓3000 多名網安人才;多名教師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就手機安全、個人隱私等主題進行全民科普講座,為社會培養多層次的網絡安全人才。
此外,學校致力于創新培養模式,著力打造思想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全面推進“導師制、書院制、完全學分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卓越化、本研一體化”的“三制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校依托“面向新工科的多學科交叉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建設與實踐”這一教育部首個網安領域新工科項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構建基礎性教學、拓展性實踐、競賽型攻防3 層次課堂。積極與英國、法國等高校開展網絡安全領域學生交流和聯合培養,營造國際化培養環境。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發揮自身優勢,協助中央網信辦制定規劃、提供咨詢。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依托學院,制定國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發展規劃、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管理辦法,協助出版首部內刊《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協辦烏鎮互聯網峰會,出版《全球網絡安全發展趨勢研判》藍皮書,提交中央網信辦咨詢報告和建議12 份等,成果受多名中央領導人簽閱。
另外,學院承擔相關部委重大咨詢項目,其中有中央宣傳部特別任務“網絡文明建設”,中國工程院基礎性研究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性、突發性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科學事業經費重大項目“創新引領網絡空間安全戰略規劃”,科技部“十四五”網絡空間公害治理指南,并成立全國首個金融安全聯合實驗室,多份金融安全大數據分析報告得到了國家高層領導認可,為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的制定做出貢獻。
除此之外,學院大力開展網絡安全理工科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研究,建設網絡安全管理平臺,為國家安全提供服務。學院研制Tbps 級流量采集和智能態勢感知平臺,覆蓋38 個省級節點,包含2421 個高校信息數據庫,可實現1500 萬IP 地址的實時監測和分析;研制的態勢智能感知系統成為國家網絡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產品服務于公安、網信等2000 多家單位,協助江蘇省、上海市等公安系統破獲各類網絡案件1000 多件。在高水平科研平臺的基礎之上,學院致力于突破瓶頸技術,解決多領域卡脖子難題。學院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量子密鑰的物聯網安全體系和關鍵技術,突破異構物聯網安全接入技術,抗干擾超高數據率通信芯片和寬帶可重構芯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突破仿生免疫安全體系架構設計,實現基于國產可信軟硬件系統的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安全體系架構,被中汽創智采用作為行業解決方案。
讓科研更實用的關鍵在于面向實際需求,并將科研成果產業化。學院積極推動政產學研用聯合,促進江蘇網絡安全事業發展。為了推動江蘇省網絡安全學術研究、共享學術資源、加快產學研互動,2021 年10 月,學院牽頭成立江蘇省網絡空間安全學會,引領江蘇網絡安全學科發展。
學院充分支持江蘇省網絡安全決策,集合全省網絡安全力量,為江蘇省委網信辦、教育廳、科技廳、工信廳等部門提供網絡安全決策咨詢,牽頭撰寫省、地市的“十四五”網信發展規劃5 份;為江蘇省內多個部門的網安人才建設、網絡空間治理等提供咨詢,多名教師擔任地方網信領域咨詢專家。
學院建立校企聯合開發多元化工程能力培養渠道。除了校內的工程實踐,面向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需求,學院一方面將現有的實驗課程進行擴展、優化和群分,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優質企業資源,引進實訓環境和實訓項目,如聯合華為、騰訊、烽火、360、奇安信等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龍頭企業,共同進行相關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在和騰訊聯合開展的Mini Project 合作中,多名學生參與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等世界一流實驗室的實際項目培訓。奇安信則協助開設了軟件漏洞挖掘和物聯網漏洞挖掘等多門實踐性課程,通過企業一線的實踐和多元化工程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學院始終堅持“快速舉旗、快速推動、快速發展、快速搶占制高點”的戰略,秉持“借勢發展、交叉發展、共享發展、引領發展”的理念,全力打造一流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十四五”期間,東南大學將繼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機制,構建完善的網絡空間安全教學體系,穩步擴大人才培養規模,繼續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全省網安專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