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柏文
(安徽日報社,安徽 合肥 230000)
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背景下,傳媒領域的進展更加快速,特別是在計算機的深入應用下,媒體領域的有關事務與這種發達的信息技術產生密切的關系。對新媒體產業的發展來說,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必須要緊緊抓住在新媒介語境下新的發展方向,進而使新媒體傳播事業得以持久不斷地革新與提升。
新聞攝影照片的傳播主要利用記錄照片影像的手段進行信息報道,通過利用照相錄像技術,通過客觀的角度,對重大事件做出真實的報道。新聞攝影攝像都一定要有載體實現信息傳遞,讓信息的傳遞空間可以獲得更進一步地擴大,從而增加了宣傳內容的實效性,進而擴大覆蓋面。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及網絡科技的發展,人類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讓溝通變得更加簡單,讓資訊的傳遞也變得更加快捷,新媒體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信息傳播媒介。
近些年,移動終端技術在資訊傳遞中也取得了突出的進展。由于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的問世,使得人們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接收資訊、分享新聞。而資訊的形態也逐漸豐富,由于5G時代的來臨,以及移動設備的升級,使得大家獲取信息也變得更快,同時人們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也更強。在如此的局面下,媒體宣傳也必須依托網絡以尋求新的出路。新型媒介便在各種契機和要求下,迅速出現、流行和發展。在新型媒介形態下,媒體攝影的傳播方式正不斷地進行變革[1]。
相對于傳統的文字媒體,自媒體有著更強的親民性,也因此,自媒體在宣傳和營銷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育目標用戶間的及時交流。在此背景下,新聞攝影就一定要進一步挖掘研究內容的深度,并且還必須保證體現新聞報道的真實感,這也就是新聞攝影所應該堅持的基本準則。也唯有如此,才可以使新聞攝影的研究內容更進一步地深入人民的心靈。
現如今,媒體攝影攝像傳播活動的范圍已經非常廣泛,媒體攝影攝像記者也正在新興媒介條件下被需要與群眾開展合作關系,以適應廣大群眾的實際需要,進而進一步提高報道的準確度,并增強對報道事件的吸引力。在此情勢下,媒體攝影攝像新聞記者更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媒體攝影攝像水準,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報道作品。因此,必須時時保持對自身工作的高度專業化、高標準的要求,并持續提升自己的攝影攝像水準。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素質,努力搞好攝影工作,以展現出攝影攝像新聞記者的社會公共責任精神,為群眾制作出高質量的作品。同時,也必須對介入至攝影攝像社會活動中的廣大人民群眾加以合理指導,帶動大家朝著更好的新聞攝影工作方面發展,防止假新聞的流傳。
近年來,不少網絡中所盛傳的新聞第一手資源都是普通群眾所提供的線索,這也打亂了傳統專業化媒體拍攝布局。此外,在新興媒介背景下,一般的人民群眾也能夠直接拍到自己所目擊到的新聞事物,并采用拍照、錄像等的方法上傳至網絡中,而這些不能進行再加工的新聞報道,盡管內容相對粗糙,卻有著非常真實的畫面感。
及時性是新聞報道的命脈。每當出現突發性報道,記者就需要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報道現場。在抵達現場后,必須充分展示攝影攝像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技術,以迅速發現最好的報道拍攝角度。在許多情形下,報道事件本身的看點,也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新聞報道價值。尤其是在新興傳媒“全民皆拍”的時期,新聞報道畫面就很有機會被到場觀眾在規定時間內廣泛傳播。而傳統報道在制作完畢之后,出現一定滯后性往往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這種時刻,我們便必須更好地展示攝影攝像新聞記者專業的技術才能與臨場經驗,展示出記者專業的報道素養,以迅速地發現好新聞的報道角度,從而提升報道價值。當然,為了實現這一點,攝影攝像記者一定要適應新媒介時代的變化,并根據自己的優勢不斷地創造和發展,并創新工作理念意識[2]。
當前,由于人類社會早已把網絡通信中心當成了信息中樞,對資訊信息更為開放,而原有的傳統媒體傳遞時間與傳輸空間限制,也隨著網絡的普遍應用而逐步被打破,從而產生了一個全新的無線網絡媒體信息傳遞網絡,具有了其獨特的傳播方式。除此以外,現在很多通訊設施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功能,上傳錄像與照片等,對當代的社交網絡也發揮著完善功能。并將移動網絡和固定系統相結合,構成了一種覆蓋面廣、開放性極高的數字互聯網機構。基于此,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逐漸地向著互聯網與數字化方面推進。此外,在新興媒介背景下,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改善傳統資訊落后的現狀,運用網絡能夠及時有效的把新聞資訊傳遞給大眾。
科學技術質的飛躍,使得手機具備了現代化的功用,比如,拍照和網絡連接,其已經變成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所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因為,手機在使用上有著簡單快速的優點,而且伴隨網絡時代的進展,手機具備了網絡功能,人們也能夠利用手機實現信息互享和傳遞,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消息傳遞的速率和效果。同其他專業照相設備一樣,手機拍照效果也較弱,屬于暫時性拍照工具。然而,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手機廠商也從手機各種功能上開始,對手機特性做出了完善,當前,手機拍照畫面已較一些中低端專門的拍照工具更為優質。另外,由于無線網絡的廣泛應用,讓手機在媒體消息的傳遞方面有了更大的優越性。由此可見,時代這樣的發展趨勢會帶動更多的民眾投入到新媒介報道拍攝宣傳的過程中去,推動了報道拍攝的深入發展。
新媒介的發展不但為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為新聞拍攝的發展與進步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這個全新的媒介環境下,所有可以開展新聞拍攝活動的人并不都是記者,普通人民群眾就可以開展新聞拍攝的有關活動,但有時候新聞所使用的圖片也只是普通群眾發在網絡上的一些現場照片或錄像。由此不難看出,新聞攝影在新興的媒介背景下將會走向更加大眾化。要想使每一位普通人都可以發揮促進新聞攝影事業蓬勃發展的功能,就必須提高普通群眾的新聞基礎素質和對媒體敏感度,使新聞攝影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引導下更好地緊跟新時期媒介的發展腳步,從而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3]。
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攝影工作人員,在開展新聞工作時一定要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特別是在報道某些時效性比較強的新聞事件時,不僅必須要盡快趕到具體事情的發生現場,還必須在開展新聞拍攝的具體攝影工作時找出新聞所需要突出的關鍵點,這對新聞攝影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是一種相當大的考驗,對新聞的品質也有著重要影響。在新聞拍攝工作中把握拍攝關鍵點,就可以在保證新聞拍攝工作具有及時性和真實感的同時,使人們正確而迅速地知道新聞事件的原因、經過、后果。比如,在出現車禍交通事故時,新聞拍攝工作人員就必須及時地趕往交通事故第一現場,對交通事故現場車輛狀況、人員情況做好拍照筆錄。如果無法按時到達,就可以根據事故現場群眾拍攝的照片或視頻來掌握交通事故發生的各種情況。之后,再根據拍照內容對具體的交通事故發生內容做出詳盡且實際的內容報告,借此來提醒人們注意交通安全。
新聞攝影的目的是向群眾傳播重要新聞消息。新聞拍攝工作人員在攝制具體的新聞事件時,必須要注意強調并突出報道事件的重點,在保證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前提下向群眾傳達新聞的核心觀念。
新聞攝影的具體操作過程和研究內容一定離不開本土的整體環境與氣息,要讓新聞攝影技術實現更良好的傳播,就一定要選擇將新聞拍攝技術和當地的歷史人文信息融為一體,使新聞拍攝技術可以進行創新。當融合了本土文化以后,新聞攝影可以展現更為豐厚的人文內容與獨特風格,這種創造性的探索能夠使新聞攝影更好地順應新興媒介語境下網絡時代的發展趨勢。比如,在闡述地方的整體發展情況時就能夠合理地加入一些本地的特色內容,譬如一些富有當地特色的地方菜肴,亦或是一些特色非常突出的當地美景。本地文化內容和新聞攝影的融入,會使新聞攝影的有關新聞和內容更受人民的歡迎,還可以促進地方之間的發展與互動。而且,當新聞攝影內容和本地文化進行融合以后,在全新的傳媒發展環境下也會有一個更為光輝與璀璨的發展前景[4]。
在新媒體背景下,要想進行新聞攝影的革新與發展,就一定需要擁有足夠多且優秀的新聞攝影專業工作人員,所以在發展新聞攝影事業的過程中就一定不可忽略對新聞攝影工作人員專業攝影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新聞攝影相關工作還存在著某些原則性規定,所以不但要注意與提高新聞攝影工作人員的新聞專業拍攝能力,還必須培養與提高自身的新聞職業道德素質。例如,在開展某些社會大事件的報道與拍攝工作時,新聞攝影工作人員就需要格外注意新聞報道中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這就需要新聞攝影的有關工作人員必須從多個角度來把關新聞信息內容的真實情況。而唯有新聞專業知識實力足夠強大的新聞攝影工作人員,才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此外,新聞還必須為社會公眾傳播積極正面的政治思想引領正確輿論導向。在這一點,也需要新聞攝影工作人員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
這些要求無一不在告誡著人們,要想實現新聞攝影的良性發展,就一定要實現不斷提高新聞攝影工作人員的專業攝影能力和社會道德素養,所以一定要注重新聞攝影人員的培訓,要使所有參與新聞攝影工作的人才能真正獲得職業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人類還在采用膠卷技術進行新聞攝像管理工作的年代,由于媒體攝影管理工作的高度專業化,往往使得人民群眾對其懷著十分崇拜的心態,不過,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提高與發展,隨著人們進入了新興傳媒世紀,現代化科技已經進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人民群眾對新聞攝像的崇拜感也已經在現代科技的發展下慢慢褪去了。不過,當前社會仍然有部分攝影人擁有高超專業技術,這也影響著新聞攝像的發展趨勢。所以為推動新聞攝像的更深入發展,專業技術攝影人必須調整心態。專業媒體制作人需要放下自我職位優越感,增強企業的責任心,在媒體攝影工作過程中,站在專業角度,利用自身的職業敏感,把從專業視角攝制的新聞作品與為普通群眾所制作的新聞作品區分開,從而全面展示自己所拍攝作品的深度,并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優勢促進新媒體產業的深入發展。
除拍攝者自己的力量以外,有關部門必須引導人民群眾作出適當的媒體拍攝宣傳。因為當前互聯網中已出現了許多不真實的消息、照片、錄像等,這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形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普通群眾的語言識別能力比較薄弱,使負面消息被廣泛地傳播在互聯網中,不僅限制了新聞攝影的蓬勃發展,而且不良信息的傳播也會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拓寬資訊信息發布的途徑主要是指大力發展網絡和手機,把報刊、手機、互聯網等不同媒介加以有效的融合,并互相促進其發展,以充分發揮不同媒介的功能,為滿足廣大受眾對掌握資訊信息內容的需要而作出積極貢獻。因此,需要將專門攝像團隊和普通民眾攝像團隊加以有效融合。面對專門攝像團隊,隊伍組成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術,媒體組織必須提升其綜合素養,為人民群眾樹立媒體攝像業務的領軍人物。面對公眾攝像團隊,媒體組織必須將現場媒體抓拍下具備報道價值的照片,將信息線索提交給無法第一時間抓拍到報道的其他專業記者[5]。
綜上所述,在新的媒介形勢下,媒體攝影的各種工作形態和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想使新聞攝影切實地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站穩腳跟,就一定要明確新型媒介背景之下新聞攝影的未來發展走向,進而實現新聞攝影中有關內容的不斷創新與變革,使新聞攝影緊緊地把握住全新的媒介環境所提供的未來發展機會,以全新的形象來給大眾帶更有影響力的優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