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淑玥
(天津職業大學藝術工程學院)
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學生骨干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有效進行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是職業院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藝術類學生骨干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可以學習,善良、有愛心、單純,把這些良好的品質好好培養,讓藝術類學生骨干可以變得更優秀,真正實現“強國有我”的理想抱負。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藝術類學生的數量與過去相比有較高增長。藝術類學生普遍具有特立獨行的個性、桀驁不馴的氣質,這使得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較有難度的一部分。當下,國內高校對于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的目標缺乏針對性,設定的培養目標大多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藝術類學生其專業的特性,以及其從初高中起就開始了獨特的教養方式,使得藝術類學生成為高校群體中的特殊群體。藝術類學生大多具有鮮明的個性,以自我為中心,處理事情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這些鮮明的特點給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1]。因此,高校需要改善藝術類學生骨干的培養途徑。
為了讓研究更具科學性,設計了一份名為“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素養調查問卷”,并經過試調查和不斷修改,最終于2020年9月進行實施,研究樣本為天津Z高職院校,向在校藝術類專業學生干部和非藝術類學生干部發放問卷1200份。向非藝術類專業學生干部發放600份,回收480份,回收率80%,其中男生240份,占比50%;女生240份,占比50%。向藝術類學生干部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40份,回收率90%,其中男生360份,占比66.7%;女生180份,占比33.3%。通過問卷調查分析,藝術類學生干部與非藝術類學生干部在問題思考、執行能力、溝通協調、大局意識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
藝術類學生在初高中時大多數都是寄宿生,定期會外出寫生,高考前會參加封閉式集訓,由于該類學生比較早接觸社會,較非藝術類學生成熟較早,價值取向也是多元化的[1]。與非藝術生相比,他們的社會關系相對復雜。除此之外,藝術類學生骨干還存在以下問題:
藝術生在早期學習繪畫階段就會有意識地培養發散性思維,因此他們的思維邏輯較跳躍,而且大多數藝術生都會參加很多賽事和藝術類招考,經常在外參加比賽和藝考,使藝術類學生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個性,導致他們做事喜歡獨來獨往,合作意識不強,集體榮譽感薄弱。加之藝術類創作本身就無完全統一的“好壞”之分,藝術類學生自我意識相對較強,不太會恰當處理合作關系。新時代是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足不出戶可以盡知天下事,“宅”成了很多青年學生的休閑方式,藝術類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在藝術創作時也喜歡一個人沉浸式創作,因此集體意識比普通專業學生更為淡薄。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各種外來文化的思潮和理論不斷涌入,藝術類學生較早接受藝術專業技能的培訓,在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重視自我意識的開發,對文化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熱情,因此文化知識掌握較差,政治素養不堅實,缺乏大局觀[2]。相對本科院校藝術類學生,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文化課分數較低,對于文化課程的學習缺乏內驅力,文化課程教學過程中課堂紀律性較差。藝術類學生追求時尚的打扮,往往把特立獨行作為自己的特點,藝術類學生骨干身上也會存在此類問題。藝術類學生由于從小學習藝術專業課程,自主安排的時間比較多,課程安排上區別于常規課程的實踐安排,因此時間觀念差,紀律意識淡薄。
藝術類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自由,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接觸到的大多數是有關藝術創造的藝術知識,對于其他知識,比如文化課程知識、政治理論章程的學習較少,因此對于非藝術類的活動不愿參加。藝術類學生干部作為藝術生中的佼佼者,有時會在利益的驅逐下加入學生活動組織,因此在工作中會表現出自我主義,對于自身發展無關的就不會去主動參加,缺乏學生干部應有的奉獻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藝術類學生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情況相對較少,一般只會為了增加素質教育分數而去做一些志愿服務。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但是當前的國際形勢復雜,更需要把握好新青年的培養方向。藝術類學生骨干受專業的影響,對于很多外來文化的認識程度相對淺顯,政治意識不高,所以在對其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提高,進而感染身邊的普通同學。充分利用好班會、年級會、專業會等機會進行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堅定鮮明的政治立場、正確的政治立場。舉例來說,藝術設計類學生接觸日本設計文化的內容較多,可以學習專業的設計基礎與技能,但是對于一些日本的文化要有區別的選擇接受,要有鑒別能力和判斷力,并且告知學生在藝術創作時要展現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比如,在一些國外的設計師設計的作品如果有“辱華”的含義,一定要有分辨的能力,而且要敢于發聲,并且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發聲,保護我們的民族尊嚴。這是藝術類學生骨干的職責所在。
首先,學生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利于藝術類學生骨干自身主觀幸福感的提升。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是一個人積極體驗的核心。培養藝術類學生骨干有助于學生及時轉換消極情感,發現生活的美好,以樂觀的心態感受生活,追求生活的意義。其次,藝術類學生骨干能夠更好地帶動身邊的同學,藝術類學生追求時尚的事物和他們認為很個性的人或物。培養好的藝術類學生干部可以在藝術類學生群體中傳播積極的正能量。培養好藝術類學生骨干可以增強其心理韌性,增加積極心理因素,可以幫助其他學生更好地適應環境,調節不良的情緒。再次,培養好藝術類學生骨干有利于發掘藝術類學生群體的自我潛能以及實現自我價值。帶動身邊同學在參加活動中積極響應,逐漸能夠自覺樹立積極的目標,同時激起學生自身的潛能和創造的欲望,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發進取,努力奮斗。
培養藝術類學生干部對于集體的意義:每個個體都是存在于集體之中的,如家庭、學校,甚至小到大學寢室,畢業后還會進入工作單位。培養好的藝術類學生干部有利于帶動藝術類學生群體更好地融入大集體,并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團結協作,推動集體的發展,從而促進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體諒,促進集體的和諧與團結,形成良好的共同發展的集體氛圍。
藝術類學生的發散思維強、做事較活躍,這對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藝術類學生的群體特點,根據學生骨干不同的能力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分層級、分類別進行培養,做到因材施教。說教類的傳授方式在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中不太受用。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在高職院校中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更容易接受互動式、體驗式的培養方式,培養效果會更明顯,且藝術類學生骨干更易于接受理解培養的內容,這將更有利于高職院校藝術類高校學生骨干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培養出一支特色鮮明的學生骨干隊伍。
相比本科院校,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和綜合能力會較弱一些,所以對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的培養,既要重視實踐技能也要重視理論知識,既要務實又要創新。可以通過素質拓展、志愿服務、專業競賽、心理拓展等方式開展培訓。讓藝術類學生骨干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樹立自信心,在培訓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從而塑造出一支多樣化發展的高職院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隊伍。
傳統的骨干培養往往只關注了“開始”,并沒有做好后續的跟蹤與宣傳,這樣會讓學生骨干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即骨干培養就是老師走的形式,或者只是為了增加素質教育分數而參加的活動。所以針對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的培養,一定要有長效機制作為支撐。骨干培養做到有目的、有記錄、有跟蹤、有反饋。所以,對于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更需要打破常規固化模式,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藝術類學生骨干可以將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不再外化于行,而是內化于心。建立長效機制,推動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持續化發展,從而打造出一支穩定型的學生骨干隊伍。
學生骨干涵蓋有專業骨干、班級骨干、學生會骨干、學習骨干,應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不同的學生骨干隊伍有專屬的管理機制[3]。例如,班級骨干。班級內部的骨干包括:班長、團支書、學委、生活委員、文體委員。每位班級骨干的本職工作都有不同,側重點也不相同。根據每位班級骨干的工作側重點設定管理機制,每項機制再設定量化考核的分數,每學期進行評比,考核通過的進行獎勵。避免出現“任何事情找班長”情況的出現,讓每名班委在自己分管領域可以各盡其職,提升自己的責任心。
高職院校三年制的教學設置普遍存在,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大一時班長團支書的配合程度最高,隨著年級的增長對于班級材料或者其他統計數據的收集效果越來越低,不同年級就需要不同的學生骨干。大一活動較多要充分調動起班級宣傳委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大二專業課學習加重,要充分調動起學習委員和組織委員的能動性;大三面臨著實習,要靠黨員、積極分子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和組織領導力。
建立三級管理機制,宿舍長—班級干部—年級長。宿舍是學生們在校所處時間最多的地方,宿舍長也是學生骨干的重要一員,宿舍長更是掌握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第一人;班級干部日常事務信息管理的壓力相對較大,對于班級干部信息統計技能的傳授很重要,定期對班級干部進行辦公軟件技能的培訓,比如如何利用各類小程序進行班級同學數據的摸排與統計;年級長是師生信息上傳下達的第一人,做好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樞紐,既能站在老師的角度協助,又能深入到學生中了解情況。
三級網絡管理機制可以再細分:生活、學習、心理三方面分別建立三級網絡,層層預警,減少學生骨干的壓力。相對其他專業類的學生骨干,藝術類學生骨干的抗壓能力較弱,責任感相對較弱,壓力過大很多時候會造成藝術類學生干部的“逆反”心理。
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示范教育管理應該定期開展思想引導活動,創新相關活動方式,保質保量地做好學生骨干示范的培養工作。可以開展學生骨干示范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學生骨干示范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并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有效影響和帶動其身邊同學。
每學期末班級可以進行班級匯報,學生會各部門進行部門匯報,以PPT的形式展示一個學期所做活動取得的成果。從匯報的形式、內容,PPT的制作、匯報人的語言流暢程度等進行打分[4]。打分包括:老師得分、民主評議、同伴評議、自我評價四個部分。通過匯報的形式培養藝術類學生干部展現自己個性的同時鍛煉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部門內部或者班級內部為單位進行內容匯總時,提高了藝術類學生之間的集體榮譽感,每位學生骨干輪流體驗不同的分工讓其學會換位思考。
班級成果匯報不拘泥于傳統的匯報形式,各個班級可以靈活機動地掌握,可以用話劇、舞蹈、歌曲等形式,通過準備匯報的過程也是班級成員共同回憶一學期的時間中大家一起做過的事情,增進班級同學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期望效應又名“皮格馬利翁效應”,指大家通過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逐漸形成的期望或預期,并產生適應期望或者預期的效應[5]。培養學生干部的真正藝術在于對學生的激勵、鼓舞,而不僅僅是安排工作。想要使學生干部成為老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紐帶,學生干部應與老師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基礎,尤其對于藝術類學生干部更應如此。老師在培養藝術類學生干部初期應了解學生骨干的特點,建立符合不同學生骨干的“期望”,接納藝術類學生骨干存在的不足,幫助其克服自身缺點,發揮其專業特性,揚長避短。
藝術類學生相對來說更單純,對于一些日常工作布置時,往往解決不了就會直接問,如果都問老師,那么解答的效果不會很好,這種時候學生骨干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在藝術類學生骨干能夠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及時予以肯定,會加強藝術類學生骨干的自信心,提升其責任心,在以后開展工作中會主動幫助老師解答問題,以此來證明自己。
結合藝術類學生骨干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如何培養好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學生骨干嚴重影響管理藝術類學生的效率,決定思政教育是否成功。藝術類學生具有自身的專業特色,如何正確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事情,深入宿舍、深入課堂,深入學生群體,找到學生的特點,恰當時候及時獎勵,最終做到學生認可老師、老師認可學生、學生認可自己的三方認可,多方位、全角度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同時,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骨干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與發展空間,通過日常的社團活動、專業學習,提高藝術類學生骨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值得學校從宏觀層次設定課程和制度;如何能讓“匠人精神”在藝術類學生骨干身上得到傳承,值得任課老師、輔導員老師們深思。學生骨干的培養是需要細水長流,長時間關注,探究出一套專屬于藝術類學生骨干培養的管理機制有助于提高藝術類學生管理水平,促進高職院校藝術類教育向更高的舞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