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枚)陳毅紀念小學,是江西省的一所以開國元帥陳毅名字命名的學校,位于南昌市高新區。6 月24日,江西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陳堅和這所小學校長李小金,一起為共建學校“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揭牌。陳毅紀念小學前身是南昌縣麻丘鎮寶塔小學,2001 年3 月,經南昌市政府牽線搭橋,由陳毅之子陳昊蘇攜手相關企業、單位捐資建成的,校園設立陳毅元帥紀念室,教學樓前廣場矗立了陳毅銅像,同時確立了“弘毅勵志,修文習武”的校訓。近年來,學校獲“南昌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校”“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校長李小金說,今年是八一南昌起義95周年,學校和江西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共建校園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們將會在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常浩如)在7 月2 日第十二屆江蘇書展首日主會場,著名作家張新科的長篇小說《江山》與讀者見面。《江山》是江蘇省委宣傳部重大題材出版項目。《江山》以“為人民打江山,讓丹心綻芳華”為主題,講述了蘇北宿遷青年鄭春祥參加新四軍之后在革命隊伍中鍛煉成長的故事。作品呈現了英雄成長的軌跡,弘揚了民族正氣,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英勇抗日、抵御外侮的英雄壯歌。在首發式現場,張新科講述了《江山》的成書過程,他先后數十次赴宿遷、揚州、淮安、鹽城、南通等地區調研和采訪,歷時3 年完成了《江山》這部以紀實性手法描寫蘇北熱血青年成長以及新四軍在江蘇的革命斗爭歷史的新作。
(張福根)6 月16 日,在宿遷市史志工作會議上,中共泗陽縣委黨史辦科長姜田兵,從市委常委卞建軍手里接過“金牌史志人”榮譽獎牌。姜田兵從事黨史地方志工作26 年,主編出版了《泗陽抗戰風云錄》《中共泗陽地方史》《泗陽英烈傳》等著作。他先后被聘為泗陽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講師團成員、宿遷市《紅色豐碑》讀書報告會宣講團成員、江蘇省黨史部門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輔導團成員,近年來就“江蘇早期共產黨人的高尚風范及對當代啟示”“程道口戰役”“宿遷人民革命斗爭史話”“李一氓情系愛園”等課題,開展宣講60多場。
(萬月 王國富 徐碩)6 月11 日,新四軍老兵欒毅華迎來98歲生日。這一天,由江蘇省濱海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文明辦、團縣委、育才高級中學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生日祝壽聽老兵故事”活動。欒毅華祖籍濱海,生在上海,16 歲懷揣中共地下黨發給的2 塊銀元,回到家鄉參加八路軍阜寧大隊,繼后編入新四軍三師八旅。在新四軍八旅紀念館前,中小學生向欒毅華送上鮮花和生日蛋糕,濱海縣圖書館、縣新四軍研究會獻上書法家莊國鴻的“福”字以及《雷鋒》《鐵軍》雜志。濱海縣文明辦主任王愛軍、縣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劉梅蘭,對這次紅色教育的形式給予贊賞。
(周滬)6 月27 日,安徽省合肥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聯合高河埂社區、中建五局、葛大店小學等單位,在幸福城項目施工現場開展“百件紅色文物進工地”主題黨日活動。黨史專家、副會長趙東云以《紅色印跡見證新四軍精神》為題上黨課;老兵張翻身、宣矩華深情回顧烽火年代的革命經歷;熱衷于紅色收藏的副會長馬啟兵,把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說得引人入勝。研究會會長鄧偉,引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經過精神洗禮的黨員、工友表示要為建設美好家園添磚加瓦,用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嚴德本 印玉文 李寶華)不久前,江蘇海安市市鎮老促會召開座談會,學習推廣“紅刊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南莫中學創辦《鐵軍》紅刊室的經驗。這所中學自2017 年來,連續5 年以鐵軍紅刊室為陣地,促進校園紅色文化教育落到實處。會上,南莫中學展示了100 篇師生學習《鐵軍》紅刊的心得體會、20 場次讀《鐵軍》紅刊活動剪影,以及學校發表在《鐵軍》雜志上的5 篇文章。會議提出借鑒南莫中學經驗,從三個方面推動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學校教育:一是尋訪紅色印跡,追憶崢嶸歲月;二是展播紅色視頻,賡續紅色基因;三是講述紅色故事,汲取奮進力量。通過強化紅色文化教育,激勵革命老區青少年學習、了解鐵軍光榮革命史、海安老區發展史,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有機相融,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