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以來,膠州市以組織振興引領人才振興為突破口,按照“組織聚才、培訓育才、治理用才”的思路,推動全市村級黨組織創造性地開辦“鄉村夜校”,打通了人才資源下沉的通道,在黨群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心心相印的“連心橋”。
黨建引領“聚才”,鍛造鄉村振興“強引擎”。堅持把“鄉村夜校”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匯聚鄉村人才的重要載體,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一是組織領辦強堡壘。出臺《關于新村黨委領辦“鄉村夜校”的實施方案》,開設“思想政治、技能培訓、糾紛調解”等10 類微課堂,明確由新村黨委書記擔任“夜校校長”,形成頭雁領著辦,黨員跟著干,群眾得實惠的濃厚氛圍。二是匯聚人才強師資。結合鄉村人才回引,統籌整合市級政策專家,鎮級包村領導和“致富能人”等三級優秀人才1700 余人,組建“膠州市志愿下鄉培訓師資庫”,推動各類人才資源向一線下沉。三是實效導向強管理。制定“鄉村夜校”星級管理辦法,對新村黨委領辦“鄉村夜校”和市直部門人才師資下沉情況進行動態考評,確保夜校創建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全市119 個新村全部開辦“鄉村夜校”,1571 人取得技能資格證書。
精準培訓“育才”,激活共同富裕“動力源”。堅持把能力提升與素質提升有機融合,通過黨課聚心、培訓聚力、文化聚魂,有力推動了鄉風村風美起來、口袋腦袋富起來。一是黨課聚心。將“思想政治微課堂”作為所有教學活動的規定動作,課前固定開展“書記講黨課”、紅色故事會等教育活動,全面鞏固廣大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根基。二是培訓聚力。采取“夜校+培訓機構”“線上+線下”等模式,開辦“電焊工”“面點師”“育嬰師”“叉車工”等30 余項培訓,把“鄉村夜校”打造成了農民“學本領、促就業、增收入”的人才振興新陣地。三是文化聚魂。在夜校設置“紀法知識、文明鄉風、文體活動”等教學模塊,結合聯村律師講座、國學講座,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農民從電視機前“拉”到夜校課堂上,在寓教于樂中提素質增本領,群眾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服務治理“用才”,筑牢社會穩定“壓艙石”。堅持把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作為夜校開辦的落腳點,依托“鄉村夜校”的親民屬性,用活用好鄉村治理人才,切實打通了鄉村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是深化議事協商。依托“鄉村夜校”成立“有事好好說”議事會,課前將村莊的大事小情放到夜校進行講評,為鄰里鄉親提供了說知心話、拉家常呱的平臺,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商、民事民辦。二是強化矛盾調處。針對基層發生的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問題,“鄉村夜校”即時“開課”,由新村綜治中心黨支部主動參與調解,將矛盾擺在桌面上,把事情說明白、把政策講清楚、把道理講透徹,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新村。該制度實行以來,村民糾紛調解率由35%提高到85%。三是優化服務水平。成立“夜校同學會”“夜校志愿者”等志愿服務組織,定期在村莊開展義務服務,使夜校成為鄉村幸福生活的助推劑。截至目前,依托“鄉村夜校”成立志愿服務組織34 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25 次。